“禅让”的标准流程

朱子彦先生在《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一书中指出,“自曹丕以魏代汉,'汉魏故事’便成了帝制社会中禅代的代名词。司马炎以晋代魏是'汉魏故事’的第一次翻版。此后,南北朝、隋、唐、后梁、南唐、北宋各代帝王纷纷效尤,如法炮制,亦以禅位的形式完成易代鼎革。为了效仿上古时期的尧舜禹禅让故事,使改朝换代能符合当时的法理观念,权臣在易代祚之前,必先晋爵建国,封公或封王,赐九锡,然后登上九五之位,这俨然成了禅代的惯例。”

朱子彦先生总结得简洁且完善,几句话便道出了所谓政权“禅让”的本质与标准流程。现在我们以汉魏禅代为例,看看“禅让”是如何操作的。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丙申,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加九锡。秋七月,魏始建社稷、宗庙。冬十一月,魏初置尚书、侍中、六卿。”

“十九年春三月,诏魏公操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

“二十一年夏五月,进魏公操爵为王。”

“二十二年夏四月,诏魏王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命魏王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上均摘自《通鉴记事本末》卷九)

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同年,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后,曹丕登受禅台称帝,并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以上是从曹操封魏公到曹丕受禅正式称帝建国大致时间进程,它也成为后代政权“禅让”的标准流程。

曹氏父子所极力表演的这一切,无论是早先曹操受封魏公、进位魏王,乃至后来曹丕受禅称帝,其操作的正当性,都是由当时唯一合法承认的汉天子刘协所授予的。抛开曹氏父子是否威逼、刘协有无其他选择,至少其程序是合理正当的,相比于蜀汉、孙吴自行称帝,可以说曹魏政权更具有合法性。

曹丕受禅时,汉献帝的禅位申请、群臣的劝进、自己的辞让乃至受禅的仪式,可以说准备得非常周全,显得颇为公开和隆重。曹丕对待汉帝,效法的仿佛是舜对丹朱、禹待商均一样极尽宾礼,甚至还“纳汉二女”来模仿尧舜禅让。曹魏做戏做足全套,对汉室的的处理与安置,都在尽力地让人相信,汉帝禅让是出于自愿,曹魏受禅合理正当。汉献帝从被封为山阳公到死后被厚葬,都未曾受到迫害,曹魏这一番姿态,可以说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它也极大地加强了汉魏皇权交接的可信度与合法性。

需要指出的是,曹操、曹丕父子所行之“汉魏故事”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此风一开,遂被历代夺权窃国者所仿效,正如赵翼一针见血地指出:“至曹魏则既欲移汉之天下,又不肯居篡弑之名,于是假禅让为攘夺,自此例一开,而晋、宋、齐、梁、北齐、后周以及陈、隋皆效之……至曹魏创此一局,而奉为成式者,且十数代,历七八百年,真所谓奸人之雄,能建非常之原者也。”(《二十二史札记》卷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