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仅一把剪刀缔造时尚传奇的“红帮裁缝”
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融时期,
一个裁缝群体脱颖而出,
他们顺应历史突破传统,
致力西式服装研制和培养人才,
为中国近现代服装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就是“红帮裁缝”。
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
深入了解一下这群可爱的人吧~
关于他们,“江湖上”众说纷纭
我们也是选取了一些较为普遍的说法介绍
红帮裁缝的历史渊源与技艺
红帮起源与发展
小编在整理红帮裁缝起源的时候,发现了好几种说法,下面选取了一种比较有趣也是相对比较多人赞同的说法。
鸦片战争,图源360百科
鸦片战争后,宁波辟为“五口通商”口岸,来了不少蓝眼睛、红头发的洋人。宁波人习惯上称他们为“红毛人”,于是为“红毛人”做衣服的那一帮裁缝,也就被称为“红帮裁缝”。
1921年出版的 《上海总商会月刊》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清嘉庆年间,鄞县姜山孙张漕人张尚义,因裁缝手艺没法糊口而被迫改行在渔船上帮厨。后遭遇海难,漂至日本横滨被救起,他趁寄居码头帮人修补救生衣之机,将西装拆开学习,渐渐成为制作西服的高手,于是回乡带儿子创立了“同义昌”西服店。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在日本多地开设分店,并带着奉化江畔的宁波人,一批接一批东渡日本,经营裁缝生意。
“同义昌”西服店,图源:中国皮革网
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横滨组织同盟会。宁波裁缝根据孙先生的意愿,以日本士官服为原型,改制设计了早期的中山装。虽然这套中山装不同于后来的形制,却迈出了中山装成为 “国服”的第一步。旅居日本的张肇扬,是孙张漕张氏的第四代传人,现在东京帝都饭店和横滨山丁汀开洋服店。
第一套中山装诞生模拟场景,图源:宁波服装博物馆
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1928年宁波旅沪同乡会会员名录,其中旅居日本,在横滨、东京、神户等地洋服店供职的有15人。
宁波旅沪同乡会发祥地“四明公所”,图源:搜狗图片
以上种种,都是宁波红帮裁缝和日本的渊源,而红帮裁缝的发展成名在上海。
1843年11月,上海对外开埠,逐渐发展成东方大都市。由于欧洲人猛增,加上国内的洋行买办、银行高级职员、富家子弟、社会名流等追随时尚,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股 “西装热”。宁波由于当时风气开放,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股 “西装热”也蔓延到了宁波。
80多年前的 《鄞县通志》记载:“海通以外,商于沪上者日多,奢靡之习,由轮船运输而来……往往时式服装,甫流行于沪上,不数日,乡里之人即仿效之,有莫之能御矣。”
“西装热”给聪明能干的宁波裁缝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纷纷涌入上海滩。一时间,开张的西服店号如雨后春笋。从1896年奉化人江良通开设上海第一家西服店 “和昌号”起,到1950年的50余年间,上海的西服店多时能达710余家,而宁波人开的就有420多家,占总数的60%。
“和昌号”模拟场景,图源:宁波服装博物馆
1910年,奉化江口王溆浦人王才运挥洒大手笔,与两位同乡合股,在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今南京东路)与虞洽卿路 (今西藏中路)交汇处,开设了当时最豪华的三层十间门面的 “荣昌祥”呢绒西服号。经精心经营,使 “荣昌祥”成为上海滩名气最大、服务最完善、信誉最可靠的专业服装店,王才运本人也被推选为南京路商界联合会会长和上海各马路商界联合会副会长。
“荣昌祥”呢绒西服号,图源:搜狗图片
清末,在上海的宁波裁缝,应革命志士徐锡麟之请,全部用手工工艺,制作了一套西装,这是中国人在国内所做的第一套西装。20世纪初,“荣昌祥”在孙中山先生的指导下,改进了中山装外形,将其定型。1933年,顾天云在上海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西服理论著作——《西服裁剪指南》,他在著书立说的同时,还协助上海市西服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王宏卿等,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工艺职业学校。
《西服裁剪指南》,图源:宁波服装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西服工艺职业学校模拟场景,图源:宁波服装博物馆
红帮技艺
红帮技艺主要讲究的是制衣技艺和工艺流程两部分。关于红帮裁缝的技艺,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这里先分享一下钱泳《履园丛话·艺能》中关于成衣匠的小故事。
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还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这个佣人感到很奇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的人腰宽,瘦的人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至于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问呢!”
这种有别于单纯的量体裁衣的功夫,也是红帮裁缝所推崇的。清末社会变革,奉化江两岸的红帮裁缝兴起,替代了昔日的中装裁缝。他们做西服的功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定制西服大大小小据说有100多道工序,而中山装有40多道工序。大致上可分为量体、裁剪、试样、定样、缝制、检验六个环节。
中山装的设计理念
人的躯干和四肢千差万别,从头到脚各个部位的尺寸和比例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量体是裁缝的一项硬功夫。红帮高手不但能根据顾客的身材将衣服尺寸量准,还能在特殊情况下凭一双眼睛“以目测代量”。凭借着这一手技艺,红帮裁缝在20世纪初,深受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的喜爱和夸奖。
关于制衣技艺:
关于制衣的技艺,毕竟是一本“武功秘籍”,不经过拜师学艺可不能随便习得,但小编还是找到了一些关于红帮裁缝功夫的简单介绍。
图源网络
红帮裁缝在17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西服制作的“四个功”、“九个势”和“十六字标准”,成为中国缝制西服的经典。
具体介绍请滑动观看
“四个功”
即刀功,手功、车功、烫功。
图源网络
“刀功”是指以裁剪技术为主的功夫,它包括观察人的体形、测量人体基础尺寸、制定成衣规格、选择面辅料、画裁剪图、裁剪等。
“手功”是指在一些不能直接用缝纫机操作或用缝纫机操作达不到高质量要求的部位,运用手上工夫进行针缝,主要有扳、串、甩、锁、钉、撬、扎、打、包、拱、勾、撩、碰、搀等14种工艺手法。
“车功”指操作缝纫机水平,要达到直、圆、不裂、不趋、不拱。
“烫功”指在服装不同部位,运用推、归、拨、压、起水等不同手法的熨烫,使服装更适合体型,整齐、美观。
“九个势”
是指胁势、胖势、窝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戤势。
图源网络
如袖笼山头必须做到圆顺,袖子要做成有弯势,后背要有戤势使两手伸缩方便,子口要有窝势,不向外翘,前胸要有胖势,肩头要有剩势等。
“十六字标准”
即“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平”是指成衣的面、里、衬平坦、不倾斜、门襟、背衩不搅不豁,无起伏。“服”指成衣不但要附合人体的尺寸大小,而各部位凹凸曲线与人体凹凸线相一致,俗称“服帖”。“顺”指成衣缝子,各部位的线条均与人的体型线条相吻合。“直”指成衣的各种直线应挺直,无弯曲。“圆”指成衣的各部位连接线条都构成为平滑圆弧。“登”指成衣穿在身上后,各部位的横线条(如胸围线,腰围线)均与地面平行。“挺”指成衣的各部位要挺括。“满”是指成衣的前胸部要丰满。“薄”是指成衣的止口、卜头等部位要做得薄,能给人以飘逸、舒适的感觉。“松”是指成衣不拉紧、不呆板、能给人一种活泼感。“匀”是指成衣面、里、衬要统一均匀。“软”是指成衣的衬头挺而不硬,有柔软之感。“活”是指成衣形成的各方面线条和曲线灵活、活络,不给人呆滞的感觉。“轻”指成衣的穿着感到轻松。“窝”是指成衣各部位,如止口、领头、袋盖、背衩,都要有窝势。“戤”是指成衣宽舒度,伸手时不扳紧,手放直时戤龙不绉。以上十六字,都是相互联系,统一在一件服装上,就能显示出红帮特色工艺的特点。在女式服装上还体现镶色、嵌条、滚边、切图、绣花等工艺特点,使女子服饰造型上更优美,有时代特色。
关于工艺流程:
要定制一身西服,可要经历一道道复杂的工艺流程。
需要先量体,选择面料,然后划样、裁剪、缝纫、扎壳。先出毛壳,请顾客试穿,成为光壳后,再次试穿。有的需试样3-4次,试一次,修改一次,边试边改,直到满意为止。最后进入整烫、锁眼、钉扣。西服从衣片上打线钉标志算起,到成衣,整个工序多达130余道。这些工序中的缝纫,除直向缝合用缝纫机外,其余都得用手工缝制。
正在制衣的戚柏军老师
红帮裁缝还善于对身体有缺陷的顾客,如斜肩、驼背、将军肚、体瘦等等,采取各种缝纫方法,使之穿上西服后,能掩盖缺陷。红帮裁缝在缝制时善用针箍是技术上的又一个成功之处。他们把针箍套在中指的中间一节,运用时腕指用力,肩膀不动。经过长期锻炼,拉起线来平直、均匀。缝制的服装,尽管一次次洗涤,却不会皱缩。
红帮传承
关于红帮的传承,经过多年的开枝散叶,海内外如今都存在着他们的身影,下面介绍一下近现代红帮的传承发展。
红帮历史传承
小编找到了有关红帮裁缝正宗直系传承谱系的介绍,分别是第一代:王才运;第二代:金德钦、余元芳;第三代:金兴君、柳志飞;第四代:金达迎、金辉。
具体个人介绍见下方滑动
王才运(左)金德钦(中)金达迎(右),图源:搜狗图片
第一代:王才运,浙江奉化人,红帮裁缝创始人。1910年与同乡合伙开办荣昌祥呢绒西服号。1911年,“荣昌祥”曾经为孙中山缝制第一套中山装。1916年,荣昌祥改由王才运独资。王才运重视技艺的传承。上海一批有影响的西服店从“荣昌祥”分立出去。
第二代:金德钦,红帮裁缝创始人王才运弟子,余元芳同门师兄弟。金德钦老师傅为红帮裁缝培养了大量的传人。1929年金德钦在上海的创立红帮裁缝店,在沪期间,还被蒋介石等奉化老乡亲切的称为:“红帮小人物”。在上海滩期间,为蒋介石、宋子文、蔡元培、冯玉祥、梁启超等制作了大量的服装。真正确立了红帮裁缝在上海的地位和名气。
余元芳,浙江奉化人,王才运弟子,金德钦同门师兄弟。1949年从“荣昌祥”分离出的“王顺泰”西服店辞职创办“波纬”西服店,练就通过目测获得胸围、腰围数据的本领。1956年,“波纬”从上海迁至北京,后来更名为北京红都时装公司,多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和外国使节缝制西装。
第三代:金兴君,金德钦之子,手艺一脉相承。技艺高超,擅长西装、中山装的制作,金兴君夫妇同样为红帮裁缝培养了许多传人。特别是为红帮裁缝在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和技艺重新发扬光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柳志飞:金兴君妻子,在传统手工旗袍的制作高超,并为传统旗袍制作技艺的改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四代:金达迎、金辉,两位均为金兴君和柳志飞之子,红帮裁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达迎师傅是“红帮裁缝”新时代的领航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是年轻一代政府认可的非遗传承人,高超的手艺折服了大量中外同行和服装界人士,荣获'光荣浙商'的指定“红帮裁缝”,同时也被意大利、法国等国外顶级服装设计师聘为御用裁缝。
现代服装定制行业红帮大师
介绍完历史上的几位直系传人,小编再来和大家聊聊现代服装定制行业的红帮大师们。
陈家宁
1950年,红帮裁缝陈荣华在香港开创了自家的西服定制店,1982年长子陈家宁接手,并将公司名称改为W.W.Chan &Sons,一直延续至今。
上下滑动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2002年,陈家宁老师把自家的定制品牌带回上海重新创业,店铺就开在上海茂名南路的尽头。
随着W.W.Chan &Sons手工定制优质西装的名声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西装定制店汇聚茂名南路,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上海西服定制一条街”。
但是,刚到上海的陈家宁老师一开始也遇到了找不到合适的师傅的困境,于是全年无休的待在店里,亲力亲为,曾经有人看中想要投资陈师傅开分店,陈师傅最后还是谢绝了,因为很难找到合适的好师傅。
陈家宁老师一直贯彻着认真与严谨的态度,从15岁入行至今,从学徒到如今,变化的是陈家宁老师精进的手艺,不变的是对行业、对制衣的热忱之心。
戚柏军
戚柏军老师是红帮裁缝第七代传人,也是宁波胤一定制的主理人,更是TCE服装定制展裁缝小屋-上海站特聘的活动形象大使。
上下滑动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当我决定投入进来的那一刻,就打算要为它交付自己的一生。” 戚柏军老师的青春时光几乎都浸泡在了西服的手工定制上,每一针一线都倾尽全力。这是他年少时对师傅许下的一诺千金,也是对自己心中所爱担下的沉甸甸责任。
原本梦想当画家的他,在机缘巧合下与服装设计结缘,从此踏上了钻研服装的道路。凭借着不凡的天赋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在宁波服装学院任教时被第六代红帮技艺传人江继明一眼看中,收做弟子。拜师后,戚老师更是投入到了各国西服制法的世界中,日以继夜的钻研。
戚柏军老师秉承师傅的教导,为了传承手艺,他招收了大量的学徒,最大的徒弟跟着戚老师已有15年了,超过十年的学徒也很多,他经常教导徒弟,要做好衣服,而不仅是做完衣服。要像对待艺术品那样去对待每一件西服。
包荣海
包荣海老师是W.W.Chan &Sons上海茂名店主理裁缝,包师傅应该算是与红帮工艺结缘的一代人,陈家宁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他“我们的包师傅,他的技术非常扎实,是我的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拍档,也是一个我的传承者。”
上下滑动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包荣海师傅精湛的技艺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钦佩,可以通过观察客户身形特征从而判断他的生活习惯是他的绝活儿之一,还有盛传于江湖的飞针走线快过机器。
时髦的包师傅还有一个微博账号,时常分享关于制衣的工艺,新的作品等,深受大家的喜爱。
不过,外人看包师傅和他的徒弟看包师傅是不一样的,因为包师傅是出了名的“严厉”。他带徒弟,如果发现徒弟的技法有误,会先把错误的地方演示一遍,告诉人错在哪儿,再演示一遍正确的,讲明对错之间的区别,然后再让徒弟实操一遍。做的对,表扬;做的错,再重复前面的过程,三遍下来如果再做不对,“上脚”!据说被包师傅“踹过”的徒弟,现在大都混的很有出息,都是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于自己,勤奋学习不负年华,用作品说话;
于他人,分享经验助人为乐,提升行业水准;
于后辈,严师出高徒,教导继承技艺。
这就是包荣海师傅。
郑爱皇
郑爱皇老师师承上海西服业鼻祖、中山装之父王才运,其舅公孙常林拜于王才运门下,其父郑阿茂跟随孙常林学艺。
上下滑动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郑爱皇老师从16岁开始随父学习服装工艺,主要对男式西装量身定制按体型制版,打造一人一版,特别对全麻衬全手工定制西装工艺造诣很深,几十年的经验练就了精湛的技艺。
郑老师聪颖刻苦,很快学有所成,于2000年被奉化爱伊美服饰和宁波沃顺服饰聘请为技术部主管和技术科长,此后不断钻研技艺,获得了浙江省服装行业“十佳版师”称号,成为企业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2015年开始,郑老师以传承红帮为己任,辞职回乡,创办了“爱皇红帮服装设计室”和“爱皇红帮定制研修班”,此后更是在全国各地授课,传播技艺,培养学生,深受服装界同行的认可。
如今,郑爱皇老师完成了在杭州开高级定制店的想法,更是带着他的品牌“爱皇仕”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其实除了小编介绍的这几位外,还有许多红帮的老师们在他们的领域创造着精彩,小编也无法全部列出,下次有机会接着和大家介绍。
红帮工艺传承至今,具体的渊源早已无法考究众说纷纭,但是这些可爱的老师傅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这门手艺。
小编既惊叹于其技艺的精湛,也由衷敬佩这些仍旧坚持在道路上的红帮老师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于其中,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
定制有料 — 【知识·科普】
带你了解更多有趣的服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