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信息被搜集?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该如何保障? 2024-08-02 08:44:52 互联网平台中存在个人信息被售卖、泄露,人脸信息被搜集,部分APP涉嫌过度搜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上述问题是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当地一季度消费投诉与舆情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而这些现象或问题并不是个案,在当前消费者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数据与隐私安全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专家认为,数字化时代,构建适应新金融、新技术、新业态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体系,严防严打网络黑灰产业,是从源头治理数据隐私泄露、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的重要举措。金融立法层面高度重视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早已建立。比如,从刑法第253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都有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条款。此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迭代与演进,金融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领域之一,数据的作用不断凸显,而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也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有关政策及规章不断出台或完善,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包括《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正在制订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发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对于网络交易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专家认为,中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可谓法网严密,而且不断补齐短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表示,在立法层面,个人信息保护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要分行业、分领域具体解决。在金融领域,既要区分个人金融信息的一般保护和特殊保护,也要界定分散保护和统一保护,先是要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再根据具体问题分而治之。个人金融信息具有多样性、敏感性、精准性和高价值等特征,需要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体系来保护公民的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对于个人信息是否构成隐私,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庭长孙铭溪结合具体的判例表示,司法判例认定会在个案中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来认定。个人信息保护在划分硬性保护标准之上也需要个人信息分层,第一层面是大家共识的私密性信息,比如涉及基因信息、疾病史、未公开的违法犯罪记录等;第二层面则是根据具体产品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以及个人意愿来判定在个案中是否构成隐私侵害的信息。治理难点有待解决除了个体诉讼中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刘祯元认为,公益诉讼层面也涉及信息保护的范畴。“以金融为载体,披着金融外衣侵犯个人信息,从事黑灰产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是检察院重点监督的领域。针对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社会舆论比较明晰、大家比较关注的重点问题,进一步发挥公益诉讼的职能作用。”刘祯元说。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洪延青认为,金融信息安全本身以及维护金融安全目标下的信息安全保障,对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提出了核心诉求。但当前金融信息依据金融活动、金融机构主体、保护技术规范标准等路径划分有不同的定义,导致在不同场景和规则下的金融信息范围标准不同。“灰黑产治理和个人隐私保护相辅相成,但仍有一些治理难点有待解决。”中国社科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表示,数据共享就是当前解决这些难点的突破口,事实上,当前的立法立规也将重点放在平台和企业上,建立体系、协同治理已成为建立数据安全港的重要方向。同时,她认为个案在司法和执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示范作用,能够帮助完善规则的构建。多方共同为个人信息安全护航还有专家表示,在强调完善法律保护的同时,还需要强调协会、消费者自我的救济能力培养和渠道畅通,在得不偿失中减少违法违规行为,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减少侵害中得到维护。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认为,为防止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除了做好消费者保护的日常工作之外,更需要重视系统性、体系性、制度性监管问题。作为金融科技企业,欢太数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求快”的风气下,许多APP在产品研发后,未经性能测试就直接上线,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方面,企业自身不仅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产品功能的便捷性,还需制定一整套体系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让用户使用更安心。据了解,金融科技公司一般通过与安全机构、认证机制紧密合作来进行自身数据与隐私安全的合规建设。《金融时报》记者发现,一些科技公司会获取如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标准认证,或者APP信息安全认证等,以此来确立隐私信息管理体系,确保个人隐私信息安全。除此以外,在产品上线与迭代方面,也应将保护用户信息及隐私安全放在首位。“数字时代,一家企业基于用户数据,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匹配的产品,提高用户体验。但有责任的企业需要将用户信息安全作为基本原则,在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过程中,做好用户告知、用户授权、存储安全、使用范围限定等一系列的后续全流程。”据欢太数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成立专门的安全实验室,将安全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对产品的需求、研发、测试等各个环节均配置了安全与合规评测流程。所有产品和功能必须事先通过多次的人工以及自动化安全和隐私合规测试,在确认“健康”后才能正式上线。来源:金融时报记者:胡萍编辑:杨晶贻校对:云阳 赞 (0) 相关推荐 爆火“蚂蚁呀嘿”软件下架,如何戴牢信息安全“紧箍咒”?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被盗用.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等事件时有发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引发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3月3日举办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 ... 2020国考面试热点:戴好口罩,也要保护信息安全 [热点背景] 疫情之下,戴口罩成了人们日常防护病毒的重要方法,却依然挡不住大数据时代一些不法分子倒卖个人信息的冲动.日前有报道提到,有卖家在网络上兜售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抓取和考勤 ... 315第一弹:科勒卫浴门店摄像头 偷偷捕捉人脸信息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凤凰网财经讯 北京时间周一(3月15日),2021年"3·15"晚会在央视财经频道现场直播.今年晚会以"提振消费 从心开始"为主 ... “3·15”晚会惊爆:它们偷偷捕捉人脸信息 监控摄像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已经无所不在,但您也许不知道,有些商家所安装的摄像头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 记者在全国多地先后调查了20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 ... 人脸信息0.5元一份,你的信息有没有被出卖? 除了支付,解锁智能手机.开智能锁.刷门禁......生物识别信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指纹.虹膜.面部识别......但是,当这些生物信息被大规模使用时,泄露的风险也在增加.而且, ... 【安全圈】电商老板转行开卡业务员,疯狂盗取公民“人脸信息”被宁波警方抓获 关键词 网络犯罪.猫池 家住海曙的邓先生前段时间经历了一场由普通人到诈骗嫌疑人又到受害人的三重身份转变,而这一波三折的身份变化都是在邓先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 到底怎么回事? 这一切还要从邓先生 ... 【微言微语】隐性失业;张文宏直言;任仕达稳了;人脸信息5毛出售 英国学者赫拉利说,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难以获得真相.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真相. 一边是隐性失业,一边是3年人才投资计划 一边是失业加隐性失业人口一度达1亿.许多人没失业,但也 ... 合同约定、人脸信息侵权、不正当竞争、虚假诉讼等,12种情况下,律师费可让对方承担! | 律师实务参考(16) 合同约定.人脸信息侵权.不正当竞争.虚假诉讼等,12种情况下,律师费可让对方承担! | 律师实务参考(16) 两高法律资讯 1周前 收录于话题 #律师实务参考20 #律师费1 经常有人问,我去打民事官 ... 物业有权强制采集居民人脸信息吗? 有住宅小区未征求居民意见加装人脸识别门禁,遭到一些居民反对.有学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巨大风险,甚至大于它带来的便利 物业有权强制采集居民人脸信息吗? 阅读提示 当前,人脸识别被一些小区作为 ... 房产售楼处私自收集客户人脸信息,刷脸边界争议升级 人脸识别作为一项新技术,本无原罪,但它的应用不能没有规矩.没有边界,尤其不能在侵犯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的违法违规边缘疯狂试探. 文 | 竹 里 试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当你走进售楼部,正准备畅想美好未来生 ... 你的人脸信息或许就值5毛一份,淘宝、咸鱼有售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生物信息认证已经被应用到许多生活场景当中,比如说我在超市购物,结账的时候扫一下我的人脸就可以通过绑定的支付宝进行付款:通过手机购物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进行结算--这些技术的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