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腿渔鸮,神秘罕见的夜行性猫头鹰类猛禽

【黄腿渔鸮】    学名:Ketupa flavipes      鸮形目 - 鸱鸮科 - 渔鸮属

黄腿渔鸮又名黄脚渔鸮、黄渔鸮,俗名恨狐(多种大型鸮类都俗称为恨狐),是大型鸮类,体长58-63厘米,为 鸮形目鸱鸮科鸟类,是由英国博物学家Hodgson于1836年在尼泊尔发现并命名。
黄腿渔鸮体型硕大,具耳羽簇,眼黄,具蓬松的白色喉斑,上体棕黄色,具醒目的深褐色纵纹但纹上无斑。与雕鸮的区别在眼黄而脚无被羽;与褐渔鸮区别在下体棕色明快,上体纵纹更重,叫声也不同。
栖息于中低海拔林地间和河流、溪流、鱼塘、湖泊边,常单独行动,半夜行性,主要在下午和黄昏外出捕食,伫立于水边的大树上或大石头上守候猎物,主要捕食鱼类,偶尔也会捕捉蛇、蜥蜴、蛙、鼠类、昆虫、蟹和鸟类。
黄腿渔鸮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至我过南部和印度次大陆,在我国云南、四川、福建、浙江、广东和台湾等地都有记录。黄腿渔鸮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种被列为稀有级别的物种。
(文字参考自网络和和《中国鸟类观察手册》,照片拍摄于2021年02月广东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黄腿渔鸮是夜行性物种,白天休息到夜间才出来活动觅食,所以在夜间才有机会看到。该渔鸮警惕性很高,在其出现的区域有任何的声响动静或亮光都会影响到它,所以为了能够顺利等它出现进行拍摄,拍摄现场必须不能说话、不能行走、不能点火抽烟、不能看手机,总之不能动弹不能发出声响,简直太难了,从傍晚六点多到晚上十点多渔鸮出现,我们一动不动的整整禁锢了四个多小时
虽然广东的冬春季节不算冷,但在南岭山区密林间的夜晚,气温还是比较低,四个多小时不能动弹的等待加上夜晚的寒冷,过程实在是难熬,就在我感觉实在熬不住了的时候,神秘的渔鸮出现了
渔鸮毫无动静悄无声息地飞落到湖水边的一根枯木桩上,警惕的四下观察,一对圆圆的黄眼珠犀利无比,很有猛禽该有的那种气势,等待拍摄的一众人顿时无声的忙碌起来,此前焦躁不安的我顿时精神振作,一边拍摄一边及时调整相机参数,毕竟是第一次在夜晚暗光环境下拍摄动物


不知道它到底会停留多久,抓紧时间拍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渔鸮站在那木桩上一动不动,偶尔转动头部用它那双犀利的眼神观察四周


谁料它在这木桩上一站就是差不多半个小时,总是这个动作,拍了一阵子后觉得差不多了,期待着它能飞动或者到下面的水中捕食,拍一些其它精彩的动作,虽然在这样的光线情况下拍摄到清楚的飞版动作一定是很困难


差不多在木桩上观察了半个小时以后,突然间渔鸮一个转身扇动着翅膀要飞离木桩,尽管做足了准备,但还是没能跟上渔鸮的节奏,没能抓拍到它飞离木桩时清楚的画面,只留下这两张模糊的的照片,让我懊恼不已


渔鸮迅速的丛木桩上飞到下面的水岸边,紧盯着水面,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我顾不了那么多,只是不停的按动快门,生怕再错过捕鱼的场面


一边紧盯着水面,一边慢慢地向水面靠近


再靠近


屏住呼吸,准备出手


纵身一跃跳向水中


双翅完全张开令人震撼,可惜这张完全张开翅膀的眼睛却没有完全睁开


一边捕鱼,一边扇动翅膀,准备随时飞离


转身准备离去


纵身跃出水面,锋利的爪子紧紧的抓住一条鱼,迅速向远处密林飞去


渔鸮整个抓鱼的过程快准狠一气呵成,紧盯着相机取景框的我看得目瞪口呆,只知道不停的按动快门。神秘的黄腿渔鸮抓着鱼飞走了,我们的拍摄也结束了,运气不错,四个多小时的煎熬终于没有白费,翻看着相机里拍摄到的精彩画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就是拍鸟最最吸引人,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