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医往事

1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皇帝病了。经过御医诊治,仍高热不退,情况不容乐观。

康熙正值壮年,如果此时病逝,历史恐怕就要改写。

太医院一筹莫展,朝廷只好遍访名医。这时,医师洪若翰、刘应求见,这两人用的是汉名,却都是从法国远道而来的传教士。

他们得知,康熙得的是疟疾,就说问题不大,我们能治。

疟疾一般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染,在医疗条件落后常形成疟疾瘟疫。后来,西医发明了医治这种病的特效药——金鸡纳霜(奎宁)。

金鸡纳霜用产于南美洲秘鲁的金鸡纳树树皮研磨制成,被传教的耶稣会士发现,并带到世界各地。洪、刘二人,正好收到一包从印度寄来的金鸡纳霜。

自从张皇榜后,和尚道士、各路神仙大显身手,都没医好皇上,这时突然来了两个金发碧眼的洋人,朝廷自然信不过,也怕刁民想害朕,可总得试一试。

4个大臣自告奋勇,亲自尝药,为以防万一,还找来一些患疟疾的病人服用。患者用药后,果然康复,4名大臣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康熙这才服下金鸡纳霜,没过多久,病好了。

康熙龙颜大悦,赏赐传教士一间豪宅,允许他们在京传教,并将金鸡纳称为“圣药”,皇帝亲自做首席代言人,还不收广告费。

▲有一句歌词很适合反映康熙此时的心情:“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

这已经不是康熙第一次为西医点赞。

康熙年间,鲍仲义、罗德先、罗怀忠等西方传教士曾任职于太医院,他们除为皇帝、王公大臣看病外,还为穷人行医治病。

其中,德国人罗德先医术最为精湛,“精外科,尤善配药,并谙脉理。尝以不治之症验之,无不立愈”。

罗德先曾两次挽救康熙的性命。一次是康熙废太子后,心脏病发作,罗德先为其诊治,一次是康熙上唇生疮,罗德先为他进行手术。

康熙十次出巡,罗德先都随侍左右,康熙还赏赐他价值20万法郎的金锭,作为酬谢。

不过,康熙对西医,只是一种玩乐的心态。近代西医传入中国,并被老百姓普遍接受,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

康熙被称为最懂科学的皇帝。在多次得到西医治疗后,他对西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令在宫中开设了一间化学实验室,命传教士进行研究。

相传他在听说西方的人体解剖学后,还在传教士的指导下,亲自解剖过一头冬眠的熊。

一个皇帝,整天捣鼓这些玩意儿,是因为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吗?

恰恰相反,康熙学习科技,只是为了炫耀,为了满足私欲,正是因为他垄断新知,严重阻碍了先进文明传入中国,让他及统治阶级受益的西医也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他要求传教士用满文翻译的人体解剖学著作被束之高阁,分抄三部藏在北京文渊阁、畅春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近代以后流失海外。

康熙认为,自己有责任让其臣民免受“精神污染”,传谕:“此书不可示诸青年,故书中图形除尔等分任诸员外,不可示诸他人。”

意思就是,这部书只有朕能看,小青年玩玩泥巴就行了,别玩这些高端的东西。

康熙也不尊医重卫,相反,他对待这些“洋御医”,仍是一种天朝上国的傲慢态度。

有一次,康熙还取笑传教士嘉乐的医生乌尔达:“你治死了多少人?想是尔治死的人,比我杀的人还多了。”说完,康熙自己“大笑甚欢”。

▲明末清初,传教士利玛窦等在华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医学等知识。

这也不怪康熙对西医有偏见,西医也曾有过野蛮落后的面貌。

中世纪以来,在外科手术还没有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时,诸如放血、截肢、伤口包扎等手术,都是理发师做的。他们所用的工具还都是刀、锯、烙铁等,着实让人胆战心惊。

试想一下巷子口的Tony老师对患者微微一笑,将其五花大绑后动刀,是什么感受。

西方医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死亡率300%的手术”,犯下这一失误的是苏格兰外科手术的先驱——罗伯特·李斯顿。

在科技落后的时代,评价手术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准是“快”。罗伯特·李斯顿,人称“飞刀”,正是个中好手,他天生一副急性子,据说截一条腿只要28秒。

有一次,李斯顿做手术,下手速度太快,失手切断了助手的两根手指,导致对方感染死去,而他的患者也因当时手术消毒尚未普及,也在翌日感染去世。

更想不到的是,在场观摩的一个同行,因为受到惊吓,也给吓死了。

▲近代以前的西医外科手术。

近代以后,西医通过不断改进,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麻醉学、消毒学等迅速发展,外科手术在19世纪突破了疼痛、感染、失血三大难题,孕妇如果难产,还能安全地进行剖腹产。

医学家刻苦专研,发明了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西药,有了缓解破伤风的石碳酸法,解热镇痛的阿司匹林,以及治疗各种皮肤病的碘化钾。

中国却未能及时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医学水平仍停留在黑暗的中世纪。自康熙晚年起,教案风波频频发生,罗马教廷欲改传教之例还得罪了清朝皇帝。

皇帝怒道:“禁之可矣!”

到乾隆年间,清廷接连颁布规定禁止传教。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中国长期闭关自守,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也陷入停滞。

3

18世纪末,广州有天花流行,洋商来华贸易,颇感不便。

1803年,在中国贩卖鸦片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出一份急电,希望公司送一份牛痘苗到中国。

一口通商的羊城,悄悄为西医打开窗口,来华洋商的专聘医生往来于澳门、广州,为中国带来了牛痘接种法。

当时,牛痘接种法已经在西方逐渐普及,天花这一人类史上的噩梦即将走向终结(牛痘的发明,曾从中国的人痘接种法得到启发)。

英国医生皮尔逊和葡萄牙医生巴尔米斯到华种痘,在广州大受欢迎。东印度公司的船员发现:

中国之人民,平常皆恨我等……只有医学乃系中国之人颇肯信。……中国人亦颇信欧罗巴医道之妙手,即已稍肯就医。
▲广州十三行。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广东人邱熺作《引痘略》,详细介绍皮尔逊等人所传牛痘法,并亲自为数万人接种。

此后,学种痘术的中国人与日俱增,在两广与福建、湖南等省传播,就连力主禁烟的两广总督阮元也对西医颇感兴趣,请邱熺为自己的孙子种痘。

西风呼啸着吹向古老的东方,西方近代医学随风而来。

4

1834年,一个叫伯驾(Peter Parker,和蜘蛛侠同名)的美国传教医师到达广州。

伯驾出生于马萨诸塞州一个贫农家庭,在来华那一年取得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他会来中国,纯粹是因为内心的宗教狂热,可万万没想到,来到中国后他的生活只剩下医学。

第二年,伯驾在富商伍秉鉴的资助下于广州新豆栏街开了一家眼科医局,可容纳两百个病人候诊。

这家医院拥有完备的近现代医院架构,门诊室、手术室、住院部和药房等一应俱全,是中国老百姓接触的第一家近代医院,后来更名为博济医院

伯驾是近代第一名来华的传教医师,他雇用的助手关韬,在其指导下,成为第一位掌握西医外科技术的中国人,甚至能独立做肿瘤的临床切除手术。

▲传教医师伯驾。

医院开业第一天并不顺利,没有一个人敢来求诊,伯驾一度以为要凉凉。第二天,终于来了一个患青光眼的病人,到第一个季度末,伯驾已经接待了九百多个病人,深得当地人信任。

伯驾不是一个称职的传教士,却是一个优秀的医生,整日被医院繁忙的事务所淹没,乐此不疲。

他说:“我不得不拿出全部精力应付病人,根本无暇向他们布道。”每天清晨,从四面八方涌来的车马将整条街围得水泄不通,从县官到平民,都来请这位洋人诊治。

伯驾详细记录每一位病人的病历,他记得,1839年,他接待过一个特殊的病人——正在广东禁烟的林则徐,病历卡编号6565。

第一次,林则徐托人拜访伯驾,是为了请他帮忙翻译《各国律例》中的若干段落,同时还通过南海知事和高级行商向伯驾索取治疗疝气的绑疝带。

绑疝带需要外科医生亲自为病人操作,林则徐正在广州焚烧鸦片,不愿意与外国人私自接触,就没有亲自上门。出于医生的职责,伯驾没有应命。

第二次,林则徐病情拖到秋季,愈发严重,只好通过一位北京的老朋友,再次向伯驾要一副绑疝带,伯驾还是没有同意。

第三次,一位自称是林则徐弟弟的人登门拜访伯驾,询问医院的情况。据伯驾回忆,此人身材、样貌与林则徐一模一样,还说:“凡他适合的托带,必然适合其兄。”

伯驾不知来者是否林则徐本人,只好将疝气带奉上。

据说,疝气带送给林则徐后,他身体状况好转,还为伯驾送去水果表示感谢,在鸦片战争前夕还曾转托伯驾寻找戒烟之法,帮助中国烟民戒除鸦片瘾。

林则徐对西医的青睐,让伯驾倍感自信,他几次请求登门求见林则徐,希望能同这位特殊的患者深入交流,却都遭到拒绝。这对传奇医患究竟是否见过面,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5

两次鸦片战争后,商人、传教士接踵而至,踏上通商口岸,与之同时到来的,还有医生。西医学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在华传播,一间间近现代医院和诊所在中国拔地而起。

1846年,容闳黄宽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出洋留学的学生。

容闳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活跃于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与他同时出国的黄宽却鲜为人知,甚至几无著述遗世,二人境遇截然不同。

实际上,这与二人学习的专业不无关系,容闳学的是法律,而黄宽是一名精通病理学和解剖学的医学博士,曾就读于爱丁堡大学。

留学13年后,黄宽回到中国,以精湛的医术服务国人。容闳在谈到他这位同学时曾说:“以黄宽之才之学,遂成为好望角以东最负盛名之良外科。”

作为第一位全面掌握西医学科的中国人,黄宽倾尽全力于医疗事业,开设诊所,建设医院,沉浸于繁忙的诊疗、教学和研究,在广州、天津等地留下足迹,终日默默无闻。

经过长年累月的工作,黄宽积劳成疾,颈项患有痈疽。

一天,一个孕妇难产,请黄宽出急诊,家人再三劝阻,让他为自己身体着想,黄宽却坚持出诊。

他对家人说:“吾疽纵剧,只损一命;妇人难产,必戕二命。讵能以爱惜一命而弃二命于不顾耶?!”孕妇产后平安,黄宽回家后项疽恶化,不久就病故,年仅49岁。

《希波克拉底宣言》曰:“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尽管中国医学生的先驱黄宽被历史遗忘,近代医学的精神却从此不断流传,润物细无声,直至今日。

▲中国第一位医学博士黄宽。

据统计,1859年中国仅有西医师28人,到1876年,已有教会医院6所、诊所24所,1897年有教会医院50所,到1905年更是发展到166所、诊所241所、医师301人,分布全国20余省。

6

近代医学,带来的本应该是美好的生活。可在那个充满愚昧的年代,中国平民对西医的尊重随着矛盾加剧而逐渐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和仇视。

1870年夏,天津疫病流行,人心异常浮躁。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收容的中国儿童因瘟疫大批死亡,先后有30多个孩子被送到郊外埋葬,因草草安葬,尸骸暴露,惨不忍睹。

天津一带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外国修女以仁慈堂为幌子,绑架当地儿童,将他们挖眼剖心制药。

流言止于智者,可当时的中国缺的就是智者。老百姓不知道,西医究竟是什么,也不了解西药的成分是什么,如何会有神奇的功效。

《申报》曾记载:

初时华人均不肯信西国医药,于是西医邀请中西商富先集巨资创立医馆,次集岁费备办药材,以为送医之举。初则贫贱患病无力医药者就之,常常有效;继则富贵患病华医束手者就之,往往奏功;今则无论富贵贫贱,皆有喜西药之简便与西药之奇异。

可见当时中国人对外来的西医并不信任,仅仅是因其疗效才逐渐接受。当外国人“剖取幼孩脑髓眼珠作为药材之用”之类的谣言四起时,他们往往会产生疑惧。

人心惶惶之时,一个叫武兰珍的人贩子落网,被押至县衙。

经过审问,武兰珍自称作案所用迷药是望海楼教堂提供,并绘声绘色地供述:天主教要用小孩的眼睛和肝脏做药材,偷一个孩子就给5两银子,由教民王三负责接应,藏在席棚栅栏内。

消息传出,天津民众群情激昂,士绅在孔庙集会,书院停课抗议。可当第二天,静海知县刘杰带犯人去教堂对质时,发现并没有教民王三其人,也没有所谓的“席棚栅栏”,“遍传堂中之人,该犯并不认识,无从指证”。

看来,这一切不过是误会一场,可是民怨难平,一触即发。

就在刘杰以为此事就此平息时,上万名听信谣言的天津民众已经聚集于教堂外,不断投掷火把、石头。

法国领事丰大业气势汹汹,带着秘书赶到教堂,遇上正在组织疏散群众的刘杰。丰大业耀武扬威,开枪恫吓,不慎打死了知县的一个家丁。

群众的愤怒被彻底点燃,他们冲向教堂大门,将丰大业和秘书当场打死。

在夺去两条人命后,失控的群众继续涌进教堂,打砸抢烧。短短3个小时内,杀死10名修女、2名神父、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

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这一事件的嚆矢,正是一个关于西医的谣言,以及无知者的愚昧。

▲天津教案之后的教堂废墟,摄于1871年。
7

只有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

洋务运动时,开明的官僚曾为在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等西方科技课程,而与倭仁等保守势力据理力争。

可当涉及西医时,洋务派大多与保守派态度一致。总理衙门的一个大臣就断然说:“事实上我本人就不相信西医。”

同为洋务派的李鸿章不以为然,他提出“兴建西医学堂,造就人才实为当务之急”。他在天津开设北洋医学堂,这也是政府出资兴建的第一所独立医学堂。

医学堂分西医学堂、施医院、储药处三部分,医生为海军各营舰诊治伤病,也替贫穷百姓治病。

李鸿章之所以认为西医可靠,源自他的亲身经历。

1879年,李鸿章的夫人患病,遍访天津名医,派出五吊请封、四名飞轿,请来十七个医生,都漫无把握,不能对症下药,导致夫人病情加重。李鸿章一度以为,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这时,美国驻津副领事建议李鸿章请西医诊治,于是请来了当地一个英国医生。

这个英国医生“只先用犀利银刀,就夫人臂上剔皮挖肉,穴一小孔,视种洋豆略为深钜,穴上插一玻璃管,灌以药水,水性下注如泉,未几已挟髓沦肌,药性由外达内”

之后,医生为她开药方,“用西国平肝散气之剂,药水每用不过一两匙,药末不过一刀圭三两”

经过治疗,李夫人转危为安,一天后饮食如常,身体迅速康复。

整个过程其实一点儿都不复杂,就是现在西医常见的治疗方法。

▲李鸿章。什么事都有中堂大人的份啊。

李鸿章信任西医,可当1894年,一个学医的青年向其提出救国之法时,他却视而不见。

这名青年在《上李鸿章书》中,建议清政府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指出:“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遗憾的是,当时正值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忙于军务,并没有时间接见这个小医生。这个青年医生在此后走上了另一条救国之路。

这个年轻人,就是孙中山

1886年,孙中山进入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医学堂学西医,后来曾在澳门开设医馆。

1893年7月《镜海丛报》的“本澳新闻”,还曾刊载孙中山行医的六个病例,可见他也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

一个叫武泌的牙患病人,四处求医皆无果,经过孙中山医治后药到病除,且孙医生还不收费用,拒受礼物,可谓医德高尚。这位患者为了报恩,就在广州《中西日报》上登了一则鸣谢启事:

复荷先生济世为怀,轻财重义,药金不受,礼物仍辞,耿耿私心,无以图报。谨将颠末,爰录报端,永志不忘,聊摅微悃,不特见先生医学之良,亦以表先生人品之雅云耳。

如此看来,孙中山就是不干革命,当个医生也很牛掰,真离不开那条定律:优秀的人做什么都优秀。

▲年轻的Doctor Sun。
8

中国近现代学医出身的人物,还有鲁迅

鲁迅在赴日学西医时目标很明确,是为了救国大业。他在后来的自传中写道:

我已经决定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鲁迅先生最终弃医从文,可他对曾经选择过的医学始终保持着尊重和热爱。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写道,将老师所改正的讲义,订成三厚本,收藏着作为永久的纪念。

医者仁心,杏林春满,每一个敬业的医务人员,都值得尊重。

几年前,有一张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

泛黄的老照片上,述说的是在华行医的苏格兰医生梅藤更查房时,一个中国小患者主动鞠躬行礼,梅医生也弯腰回礼,一老一小,相敬相亲。

梅藤更在华行医45年,他在杭州创办的广济医院,曾是中国最大的教会医院之一,医治中国民众不计其数。

1926年,梅藤更退休回国前夕,他对前来送行的中国人说:“我知道中国是有前途的,后一代的青年更是了不起!”

而今,中国的千千万万医务人员,正在默默地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誓言,是他们在平凡世界守护生命,给芸芸众生带来温暖,让我们向这一神圣的职业致敬!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参考文献:
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曾增友:《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张大萍等:《人类医学大发现》,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
鲁萍:《晚清西医来华及中西医学体系的确立》,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0)

相关推荐

  •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四话 西医正式进入中国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四话 西医正式进入中国 西医正式的进入中国的标志应当说是从中国有了西医医院开始的. 正哥在第一话中说过,西医的解剖学在十七世纪初就开始传入中国,但那时的西医还没有完成现代化 ...

  • 张大庆 | 中国现代医学的建立与发展

    导    言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馆长张大庆教授在本文中将带领大家追溯现代医学传入的历程,回顾中国现代医学的演进,并考察当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 ...

  •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一话 西医什么时间进入的中国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一话 西医什么时间进入的中国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湖北爆发向全国蔓延,在这场疫情的防治过程中,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话题又一次热了起来,中医和西医孰优孰劣,或者说 ...

  •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六话 中国最早的本土西医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六话 中国最早的本土西医 这一话正哥说一下中国最早的本土西医,此人名叫关韬,是伯驾的学生. 关韬出生于广州十三行商业外销画商之家,不过关韬本人对画画不太感兴趣,而是对医学兴 ...

  • 对于“医院看病的设备不应该收费,那是医生的必备工具”这一观点你怎么看?

    我是一名医生.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谈一谈个人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古语说,人命关天.而医生做的就是关天的事.患者希望医生看病看的准,治病好得快.其实医生也是这样想的.只不过是站的角度不同,知识4结构不 ...

  •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五话 近现代医务传道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五话 近现代医务传道 "医务传道"是近代基督教士来华传教的一种方式,他们以扩大对华传教为目的,以向中国传播和提供医疗为手段,"借医传道&quo ...

  • 地理科普 | 中国冰川往事

    地理520 公众号ID: dilizhishi520 即使放眼整个地球,也没有像中国这样如此巨大规模的冰川能发育在中低纬度地区.那么,为什么是中国,冰川对中国有哪些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冰川又能 ...

  • 赵西安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中国幕墙往事!

    摘要: 2020年是我国幕墙行业三十九周年,本文从工程和技术的角度回顾了我国幕墙技术发展近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叙述了我国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幕墙的应用,新型幕墙的发展,新材料和新做法,幕墙科研工作和 ...

  • 奇葩,中医本姓中,却在中国西医说了算!

    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但几十年下来,中医不仅没有取得应有的发展,反而出现了令人遗憾的倒退.最典型的就是中药产业,现在已经全面被日本碾压,中国只靠卖给日本原材料才占据了3-5%的份额,而日本已经却占据了 ...

  • 中国洗脑神曲往事,看哭了

    李敖说,中国近世有"三大文妖"--画裸体模特的画家刘海粟,写<性史>的哲学家张竞生,以及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 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黎锦晖可谓无人不知无 ...

  • 中国云往事

    文 / 威廉 出品 / 节点财经 2014年底,伴随着兰新高铁.南广高铁的相继开通,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数达到1.6万公里,超过了世界其他所有国家里程之和.但与此同时,"买票难"依 ...

  • 中国洪水往事,被洪水改变的国运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

  • 中国疾病谱往事:一场打了122年的创新药「围剿战」

    19世纪开始,疾病谱深刻影响着医药工业发展轨迹. 到1990-2017年,中国致死和生命损失疾病谱前5名:从传染性疾病.新生儿疾病等急性疾病.儿童期疾病,转变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病及 ...

  • 中国搜索往事

    1999年9月,中国曾经出现过一次关于互联网的疯狂试验.12名志愿者被要求在封闭的测试房中生活72小时,期间不能进行外出活动,且只能通过互联网与外界取得联系以及购买物资. 彼时互联网在中国方兴未艾,对 ...

  • 清华教授景军:在中国西医是怎样挤掉中医的?

    清华教授景军:在中国西医是怎样挤掉中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