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建筑的素颜美,让人越看越有永恒美
Beautiful Virginia To Vegas - Utopian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La rose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当一件作品的所有细节,被减少至最精华时,就会拥有新的美学特性。换言之,极简主义,就是一种极致的美。
在建筑学领域,也有一位享誉国际的极简主义大师,其作品以不妥协的极简主义,接近建筑本质的质朴,以及富有诗意的美学特征。当他于2009年被授予普利兹克建筑奖时,这些品质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他的建筑风格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为这位一直注重灵魂体验的大师,似乎具有时代的前瞻性,早就打造了一批真正专注内心感受,灵性增长,拥有寂静之美的划时代建筑。或许在观瞻大师之作的同时,我们会对何谓生命之美,有更为深刻的感受。
他是瑞典著名建筑大师
最大限度触及建筑根本
赋予建筑永恒的生命力
法国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让 · 雅克 · 卢梭,曾发出振聋发聩的感慨: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让人们陷入枷锁的,有时是我们对富贵荣华的追求,世俗名利的眷恋,有时单纯只是各种物欲使然。
来自瑞典的建筑大师彼得 · 祖姆索(Peter Zumthor),以消解外在形式,探索建筑内在根本而世界闻名。当谈及自己的设计理念时,这位建筑师表示:在一个崇尚非本质的社会中,建筑可以提出抵抗,抵制形式和意义的浪费,并说出自己的语言。
在他看来,唯有最大限度地触及根本,建筑才能具有恒久的生命。而建造存在的意义,就是抵制和对抗现代社会,各种复杂的外在形式和无意义的捆绑。真正以专注内心的方式存在,才会有触及灵魂,感化人心,净化生活的价值。
事实上,我们可以在彼得,诸多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中,窥见这种节制而趋于本质的建筑风格,并在观瞻中体味建筑的寂静之美,以及摒弃繁复后的生命本真之美。
圣本尼迪克特教堂
(Saint Benedict Chapel)
圣本尼迪克特教堂,是彼得第一次收到的国际设计邀约,也是他第一个受到国际关注且倍受赞誉的作品。
可以说,彼得和圣本尼迪克特教堂之间,是一种彼此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教堂因为彼得独特的设计理念,而成为苏黎世必看的景点之一。而彼得也因为对教堂的成功打造,而一时声名鹊起。
圣本尼迪克特教堂,位于一座名为圣本尼迪克特的小村庄里。像许多古老的教堂一样,在一座小山的半山腰,被茂密的草甸包围着,一条古老而蜿蜒的小路,连接着教堂的入口和上山的小路。
从位置的选择上,彼得就试图通过物理空间的隔离,来传达教堂的神圣性,并将它与世俗建筑相区分。而在外形设计上,彼得也是煞费苦心,既延续了当地一贯坚持的巴洛克风格,又通过教堂形状的匠心独运,赋予它自然而生的永恒生命力。
教堂采用木头建造,在阳光下会有色彩的变化。比如南侧是黑色,北侧却是银灰色,赋予了流动的灵活性。而建筑物纤细的外形,因为叶片或水滴形状,更加柔然和流动,散发着坚毅感的同时,保留诗意的美感。
无论谁进入教堂,都会离开土地,恍如爬进木船般。教堂内部的37种独立式木结构,让其富有仪式感的礼拜,瞬间有了灵性探索之旅的直观感受,非常具有沉浸感。
德国科伦巴博物馆
(Urbana Arquitectura)
1950年,德国建筑师戈特弗里德 · 玻姆 (Gottfried Böhm),在遗址之上建立了一座享誉世界的「废墟圣母教堂」(Madonna of the Ruins)。让这里成为精神的庇护所,以及反思二战的场所。
彼得受命设计的科伦巴博物馆,是在尊重原有哥特式教堂的基础上,保留整体建筑风格,开启一座新的具有延续性,同时具有自己风格的博物馆,用于收藏超过千年的艺术收藏品。
彼得通过暖灰色砖块和凝灰岩,玄武岩和废墟砖块的结合,打造了具有历史审视感的建筑记忆。在尊重地点和内容的严肃性,同时通过减少建筑材料缔造的压迫感,而释放一种宁静与令人愉悦的气息。
自此,科伦巴博物馆在信仰和知识的交汇处,叩问历史和当今时代,并通过艺术挑战,让人们在日常劳碌中反省。
在博物馆开幕式上,彼得解释说:我相信艺术的内在价值,是这些价值使我们去思考和感知艺术的精神所在。
每当随着季节的变化,斑驳的光线在废墟中流动,形成一种延绵而自成一格的风景时,人们都会再次感慨彼得的伟大之处,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平和又涌动,却触及根本的建筑艺术。
英国伦敦蛇形画廊展馆
(Serpentine Gallery)
在海德公园的肯辛顿花园,有两个非常有设计感的建筑,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蛇头形状的展馆(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一个位于蛇尾部分,是每年都会更换面貌的画廊展馆(Serpentine Gallery)。
蛇形画廊于1998年在戴安娜王妃的资助下重修,成为伦敦最受欢迎的现代艺术画廊之一。画廊前面的草坪,是专门留给各国设计师的「实验草坪」,因此每年都会更换面貌。2011年,彼得受邀完成,再次展现了他独特的空间美学。
画廊分两部分:一个是沉思的建筑物,一个是中心花园。观众从草坪进入建筑物后,然后踱步进入中央花园。大家可以远远的看到花园景象被包围起来,小小的东西,在大的空间中找到庇护所。
整个设计强调唤醒建筑中的感官和情感,通过精心挑选的材料和空间打造,唤起我们环境中的精神属性,并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用途,做精确定制,以帮助观众释放包袱和压力。
瓦尔斯温泉浴场
(Therme Vals)
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是将温泉场景和酒店浴场充分融合,与自然环境共生,创造了一系列天人体验。
这个这结构恍若巨大的几何岩石,刻在微微倾斜的山坡上。建筑物的入口,像一条黑暗的隧道,一旦步入,就会看到一片别有洞天的神奇景象。
每当室外的光线,通过花岗岩外墙雕刻的几何窗,自然进入室内时,与浴场水池里的水光产生折射,制造一种闪烁的光景,一种天人合一的神圣感便油然而生。
世俗的撤退
(Secular Retreat)
彼得将这座房子命名为:世俗的撤退,可是说指向性非常明显了。这既是他当时在英国完成的第一座永久性建筑,也是他向文艺复兴建筑师的致敬之作。回归自然,回归初心的践行。
这座建筑位于南德文郡的山顶上,被整个乡村风景所环绕。古朴的分层混凝土和玻璃设计,让房子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欣赏到外面壮丽的景观。
由于整个房子,都是由手工垒砌的混凝土建造而成,从内到外凸显了乡村生活的淳朴感。
彼得认为:一座建筑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能给你带来帮助,而不是压迫。
祖姆索度假屋
(Leus resort)
彼得的妻子安娜丽莎(Annalisa),一直梦想着生活在木屋中,希望在山上有个温暖舒适的家。在安娜丽莎的构想中,房子是木头制成的,并涂有各种颜色,有瑞士高山上松树的气味,冬天还可以听到客厅炉灶中木材的劈啪作响...
为了满足妻子的梦想,一座位于雷斯小村庄上的小木屋建成了。这座小木屋就像许多传统构造的火柴盒子,大小和形状并不完全相同,却分别被用作杂物间,楼梯间,餐具室,浴室,卫生间等。
在彼得设计的平面图中,这些小房间是彼此独立的小单元,并与楼层的天花板水平相连。内部设置了可以观看外部景象的大型全景窗户。
随处可见的实木材料,更是为建筑增添了温柔光泽敦厚之感。
布鲁德 · 克劳斯菲尔德田野教堂
(Bruder Klaus Field Chapel)
彼得曾说过:设计一个与生命有连接的建筑,我们的思考必须远远超过形式和构造。这种设计理念,在田野教堂的设计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彰显。
田野教堂自带神秘的构造,使它成为德国自然景观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
田野教堂,最初由112根树干组成,之后进行混凝土土层浇灌,连续进行24天浇灌24层。之后用火燃烧木结构,并持续三个星期。
这样室内空间,便会保留树干烙印的焦黑墙面,在穴洞般的室内形成醒目的视觉冲击,缔造一种神秘,却又自然的建筑景观。
通过彼得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这位极简主义大师,一生都在践行他自己的艺术理念。为世界缔造更多契合生命本身的作品,令人钦佩而敬畏。
从普通木匠学徒到知名建筑师
他留下了大量建筑遗产
也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建筑师一种艺术形式,就像音乐或绘画一样。建筑项目,不应仅仅局限于思维的逻辑和分析,它应该扩展到存在的感觉,和情感的共鸣。」
彼得,于1943年出生于瑞士巴塞尔,他的父亲是一名橱柜制造商。因此,彼得从很小就开始接触家具设计,并在1958年成为一位木匠的学徒。1963年开始在一所手工艺学校学习。1966年,他作为交换生,到纽约的 Pratt 学院进一步深造。
让他最终走上建筑师之路的,是1968年的一次际遇:当时他作为工艺师,从事古迹的修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对各种仿古建筑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他日后成为建筑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79年,彼得开始成立自己的公司。这家只有三十名员工的小型设计公司,开始践行他的设计理念,并缔造了日后震惊整个建筑界的设计作品。2008年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2009年被授予普利兹克建筑奖,2012年被授予RIBA皇家金质奖章。
普利兹克评审团在谈及彼得的设计时表示:他表现的非常出色。他设计的建筑都有一种强大而永恒的品质,他擅于将严谨的思想,与真正的诗意相结合,从而造就了永恒经典的作品。
谈及设计理念时,彼得分享了自己的美学理念:
「一栋建筑物,可以什么都不代表,只是单纯存在,但我设计建筑的语言,希望是超越形状,气味,颜色等外在而存在。并且希望能将温度和感官连接在一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源于艺术,电影,戏剧或文学,是思考,而不是结构。」
因此,在彼得看来,氛围感是建筑学的诗意,也是他个人灵感来源的一扇窗。在他的著作《思考建筑》中,提炼了很多设计原则。尤其提到以下的观点:
当我们参观建筑物时,不仅要记得建筑物本身,还要记得走进建筑时的感受。尤其是促使我们,还想再次走进去的原因。建筑不是固体材料,而是流动的感觉和情感。
成为优秀建筑师的方法,第一件事就是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并找到那种触动你的感觉。把它用于指导你的设计,就像画家用画面呈现情感,建筑师也在用建筑呈现情感。
勒 · 柯布西耶曾说:「建筑,这是最高的艺术,它达到了柏拉图式的崇高、数学的规律、哲学的思想、由动情的协调产生的和谐之感。这才是建筑的目的。」
面对中国千篇一律的建筑,已故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说:「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理之所能及的,同时有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中国建筑师们,加油啊!
建筑是一门艺术,能改变城市气质
| 诗篇 127: 1 |
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