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集18篇 济人急难 来往适度
俗语说:“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啥意思?古人经验总结
01
原文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02
译文
倘若想得到最好的戒酒方法,就要用清醒之人的眼光看看醉酒人的行为。向人求助之时应该去求真正的男子汉,接济别人时一定要接济需要救济的人。干渴的时候一滴水也会像甘露一样甜美,酒醉之后,再喝酒就不如不喝。长期寄住在别人家里会遭到人家的嫌弃,亲戚间频繁的往来反而会导致关系的疏远。
03
注释
①济:帮助,救济。②贱:看不起。
04
解读
这几句主要讲人情往来。对于维系亲友间的关系,有人喜欢雪中送炭,有人喜欢锦上添花,有人喜欢保持距离,有人喜欢亲密无间。至于哪一种方式更好,那就要看自己如何理解了。
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却更加珍贵。对于一个志得意满的人来说,他什么都不缺,他的生活已经丰富多彩,别人的锦上添花,对他而言并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因此产生的效应也许只是一笑而过。而雪中送炭则不同,人们在危难之时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外界的支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你的滴水之恩也许正是别人的救命甘露,受到涌泉相报也就不足为奇了。凡事皆有度,不可过分。即使再亲密的朋友和亲人,也不可能对自己是毫无保留的。生活本来是自己的,谁又愿意交给他人去掌管呢?人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频繁的往来和长期的居住会给别人带来心理负担,使亲朋好友失去保留隐私的权利和处理私人事务的时间。亲密固然是好,只不过过于亲密就会失去自我,这是谁也不愿意接受的。适当地保持距离能给双方都留有思考的余地,更能产生一种神秘感,不论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才能长久地保持新鲜。
05
故事链接
吕蒙正讽世对联
吕蒙正(946-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977)状元,皇帝为状元写诗赐宴,据说就是从他为例。此君为人胸怀宽广,素有众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
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例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大臣中有收藏古镜的,自己说能照见两百里远的地方,想把镜子送给吕蒙正寻求升官。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只不过有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着能照见两百里的镜子?”听见他这番话的人都惊叹佩服。”
还有某人献上一方古砚,那人当场打开,呵上一口气,砚台便湿润可以研墨了。吕蒙正不屑一顾,他说:“就是一天能喝上一担水,也只不过值几文钱罢了。'献砚者十分沮丧,从此,再无人自讨没趣了。
吕蒙正乃地地道道的穷苦出身,中举前极其贫寒,据说某年贴一春联于大门: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此副由数字组成的怪联张贴出来后,便围了一群人。大伙儿莫名其妙,不知其意。此乃漏字联,漏字联是对联的一种特殊创造方法。作者选用人们的通常用语,有意漏掉一两个字,让读者去猜想。
上联“二三四五”缺“一”,下联“六七八九”,少“十”。这缺一少十。其意就是“缺衣少食”。“一”与“衣”,“十”与“食”谐音,而横批“南北”,不正是“没东西”吗?其意即为“缺衣少食没东西”。
相传吕蒙正中举后亦题写一联,联曰: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指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此联另一种流传版本为: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吕蒙正之所以题写这些对联,是因为当他金榜题名,当了大官以后,过去那些有钱的邻居,便纷纷携带财礼前来贺喜巴结他。吕蒙正见了,百感交集地说道:“诸位乡亲请先在中堂就座,然后我到我的书斋一观。”酒足饭饱之后,他们陆续来到吕蒙正的书房,吕蒙正笑着说:“晚生草就一联,呈请诸位一阅。”只见他在纸上书就此联。这些来客看罢,羞得无地自容。不一会儿,便一个个灰溜溜地走出了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