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邀请爱因斯坦访华,日本出双倍价钱邀请

中国邀请爱因斯坦访华,日本出双倍价钱邀请,最终他去了日本

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在上海收到瑞典领事馆正式通知,他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可惜的是,爱因斯坦的这次旅行,只是途径上海,他的最终目的地是日本。爱因斯坦与中国擦肩而过,与中国科学和中国科学家擦肩而过,这背后,是一个充满遗憾的故事。

爱因斯坦最终选择访问日本,仅仅把上海作为交通中转之地,背后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与日本社会的极大差异。彼时的中国,能够与爱氏对谈之人,少之又少。

尽管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家喻户晓,但大部分人仍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仅是爱因斯坦,科学历史上的很多经典理论和著名科学家,人们也都是只知皮毛,而不了解其理论深意。

爱因斯坦与中国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为什么呢?

爱因斯坦从来没有到中国进行过正式访问,只是在去日本访问的途中,在上海来回停留了总共三天时间。但是,中国方面要是比日本方面更早向爱因斯坦发出邀请,可这件事情最后没有成。

▲ 爱因斯坦夫妇在上海梓园

1922年11月13日
上海慈善界领袖王一亭和日本改造社代表稻垣
在梓园设宴招待爱因斯坦夫妇
上海黄浦区档案馆

所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针对话题,我前不久做了一个报告,名字就叫「爱因斯坦日本之行」。现在爱因斯坦的日本旅行日记已经公开出版,他很少这么完整地把旅行清楚地记录下来。

通过这个旅行日记,还有一些其他资料补充,我们发现在某种程度上,爱因斯坦中国之行未能成行,更多的反映了以下几点:

(1)当时中国社会和日本社会的差异;
(2)中国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日本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差距;
(3)整个当时的中国科学界和日本科学界之间的差距。

那么,爱因斯坦访问中国这件事情,为什么中国比日本邀请得早呢?

实际上,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专门利用在欧洲的机会去拜访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当时就很爽快地答应访问中国。

那时,爱因斯坦刚刚从美国回来,他跟魏斯曼去美国,为在耶路撒冷建一所大学进行募捐。爱因斯坦说:「我刚回来,我不想马上走,能不能等到明年春天?」

这个中方也答应了,同时委托当时中国驻柏林的公司去跟爱因斯坦接洽。而爱因斯坦跟公司之间的联系虽然有些反复,最后也确定下来。

最早,爱因斯坦觉得是中方提出的条件不是特别好。这个不好是因为他在别的地方演讲费用比较高。

而中方当时则希望:

第一,邀请爱因斯坦也像邀请罗素一样,到中国访问一年。这个对爱因斯坦来说是不可能的,最后通过谈判,爱因斯坦说能来中国访问一个月;

第二,中方最早说给爱因斯坦1000大洋的费用。

对于中国来讲,一个月1000大洋,这是相当高的收入。

为什么呢?

当时的教授也就一个月300大洋左右,最多的不会超过500大洋,很少很少,一般就是300大洋。一般的职员,比如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职员,只有6块钱、7块钱。所以1000大洋是相当大的一个数目。

可是当时的1000大洋折合成美元大概只有500多美元。所以后来经过谈判,中国同意给爱因斯坦增加到一个月1000美元。这样一个条件,爱因斯坦答应了。

但是爱因斯坦后来又说,只愿意来两个星期,中方也就没有下文了。

在这期间,日本因为也受罗素思想的影响,专门派记者到欧洲跟爱因斯坦接洽;同时也请一些有名的日本科学家给爱因斯坦写信。而且,这些科学家都是在德国学习并且做出贡献的,他们给爱因斯坦写信,邀请爱因斯坦。

日本方面开出的条件是2000美元,同时邀请爱因斯坦和他的夫人访问。这样,爱因斯坦就想把访问日本这件事情和访问中国结合起来。他就说,到日本访问之前,先在中国访问两个星期,就是这么商量。

▲爱因斯坦和夫人在去日本的「北野号」轮船上

当然跟日本的接洽之间也有反复。

一开始的时候,爱因斯坦也觉得日本提的条件太苛刻。除了给钱以外,日本还希望,爱因斯坦他所有在日本的演讲,都在「改造社」的杂志上发表,这个发表量爱因斯坦觉得太多了。

爱因斯坦觉得,日本人好像有点太过于苛刻,而且后来他们看到罗素对改造社社长的评价,觉得就是拿名人做幌子赚钱,是个骗子。所以爱因斯坦就决定不去日本。

日本人一看,急了,最后就把条件放得更宽:先把付给爱因斯坦费用的其中一半放在伦敦的一个银行里面;然后,爱因斯坦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来,这个费用也不用退;另外一个条件就是,不是每篇文章,爱因斯坦只要给杂志提供一篇文章就行。

后来,爱因斯坦一看日本人有诚意,就答应了,是这么一件事情。

而且这个事情,日本方面是以合同的方式跟爱因斯坦定下来的。

这里面反映了什么呢?

第一点,中国人跟爱因斯坦打交道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现代的方式打交道。还是一种像我们这种,一个是君子,好像不严厉,还有讲信用承诺;好像这个哥们之间,我们说了话就行了,这种打交道的方式和日本的那种方式形成差别;

另外一点,日本为了保证爱因斯坦顺利的访问日本,从他登上轮船开始,全程有人陪着。到了上海以后,专门又有人接着。全程有懂德语的,甚至做这方面的人做全程翻译。

但是中国学术界的话,总体来讲,对相对论了解的人比较少,能跟爱因斯坦对话的人也很少。你比如说,日本给爱因斯坦全程做科学翻译的一个人,叫石原纯,他本身就用德语发表了相对论方面的论文上十篇。

▲爱因斯坦与日本科学家

1922年12月1日在东京大学的花园学习

那么中国这边,这件事情虽然是定好了,爱因斯坦同意在访问日本的过程当中抽空访问两周中国,可是这件事情并没有真正落实。

还有,当时比如说朱家骅,他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后来是「中研院」的总干事。他给爱因斯坦写信说:你能不能先访问中国再到日本,凡属对中方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认为东方文化的根是在中国,日本是受东方文化这个影响。

这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我们的知识分子和当时世界接轨的心态,我们很多知识分子还保留着固有的「天下」,「我为天下之大」这样一种心态。

那么,爱因斯坦给他回了一封信,爱因斯坦说:实际上在我看来,先访问日本和访问中国没大的区别,我之所以把中国排在之后,是因为冬天的日本会比较冷,当时北京可能还会暖和一些。

他并没有承认当时的中国文化在东方是中心,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比较可笑的一种想法,可是中国人一直还是那样一种看法。

实际上,如果从日本当时情况来看的话,在很多方面是远远超过中国的,对世界的了解不是中国知识分子所能比拟的。

当爱因斯坦已经在日本的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还没有任何消息。这个时候,蔡元培也坐不住了,给爱因斯坦写了封信。结果等到爱因斯坦收到他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所以他最后就没有来成中国。

这件事情就是爱因斯坦和中国,一个比较遗憾的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