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逼着看书”到“享受阅读”?一位编辑妈妈的经验之谈!值得学习

熟悉我情况的盆友都知道,我儿子伊森作为一盏耗油到令人发指的神灯,浑身都是臭毛病,但却独独不缺一种香气:书香。

他看书几乎到了“随性”的境界:随时随地会抓一本书,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姿势开始看。甚至在任何时间会看:吃饭吃到一半,刷牙刷到一半,说要去上厕所走路走到一半……也怪我,家里到处都是书,他看到一本,就能拿起来看

他看书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一旦进入看书状态,你跟他说话,他就听不见了,一句话要说三遍。看到尽兴时,会咯咯咯乱笑,还会捧着书过来给我读一段,有一次看书把自己看哭了……

伊森求学魔都公办小学的这半年来,老师们一边天天要批评他行为规范不好,一边又会表扬他爱看书、会看书。害得我,整天精神分裂一样地度过了他的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

家长和朋友们也常常会来跟我探讨阅读问题。和大家交流多了,我发现自己竟然慢慢总结出了一些“道道”来,今天便一并把这些“道道”写出来,以便温故知新,互相长进。

当然,我写的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够专业权威,也未必适合所有的小孩,大家权做参考,若能有点滴进步,也算善莫大焉了。

1

我听到过很多家长跟我谈到自家的小孩看书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下面这些方面。

1,不爱看书。讨厌看书。

2,无法独立阅读,只爱听音频故事,或者爸爸妈妈陪读,要大人讲。

3,借助拼音后,一个个字读得磕磕碰碰,意思却无法理解。

4,看书用手指指读。不指读容易跳行。

5,只爱看图片多、文字少的中文绘本。

6,只看感兴趣的书,比如《米小圈》,不要看《上下五千年》。

这6条是我总结的,阅读习惯不好的严重程度也是递减的。

第1条。小孩根本不爱看书,我觉得这个不能怪小孩,就应该怪家长。很多家长本来自己就不看书。大人看电视刷手机,小孩怎么会跟书亲近?

第2条。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是要过渡的,过渡没有做好,就会增加小孩读书的惰性:反正听人读不累,我干嘛还要认字自己读?所以,技巧很重要,一定要让小孩走出“舒适区”。

第3条。还是过渡没做好,或者阅读的量不够。认读和阅读,存在本质区别,超越了认读阶段后,生字根本无法阻碍小孩阅读——他能从上下文中猜出这个生字、生词是什么意思。

第4条。阅读量不够,阅读习惯不好。仍然是在认读,要渐渐把小孩的手指从书本上撤下来,阅读就能提速。

第5条。绘本永远比文字书好看,所以只有一条办法:慢慢来,慢慢过渡。

第6条。其实别说是小孩,大学生也这样、成人也这样——谁爱没事捧本《资本论》看啊,脑子有病。但我还是要列出来,因为它关系到一个阅读选择的问题:孩子的阅读是不是有营养。这个问题,我稍后谈。

2

那么,如何让小孩从“逼着看书”到“享受阅读”?

重点强调两点:兴趣+习惯。

让小孩做任何事,永远、必须兴趣先行。没有兴趣,就是霸王硬上弓,跟逼人与讨厌的人结婚一个道理。

那有盆友会质问:我小孩偏偏对看书没有兴趣咋整?

个么我要反问一句,你小孩对什么感兴趣?

他一定对打游戏感兴趣吧?奥特曼或者乐高哪个感兴趣?他不会只对发呆感兴趣吧?

她一定对洋娃娃感兴趣吧?对艾莎公主芭比娃娃感兴趣吧?她不会只对涂口红穿裙子感兴趣吧?

奥特曼有漫画书、乐高有杂志、艾莎公主有周边阅读产品——这就是小孩感兴趣的“文字信息”,这些就是“突破口”。

一跑上来,啪,往桌上甩厚厚一刀《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是你对自己的孩子有抱有幻想,对自己存在误解——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圆圆从小就看书过目不忘,爱翻爸爸的书架,我们小孩有这样的基因吗?

凡人,就得用凡人的技巧。

1,找他的兴趣点入手。总有感兴趣的文字书,一点点扩展出去,总有一天小孩会从《米小圈》慢慢“爬”到《资本论》的。

2,跟他玩读书游戏。比如故事问答。你说:“爸爸\妈妈考考你,这个故事里的一个细节问题。”再说:“你再考我一个细节问题,看我答得出来不?”不要把读书搞得像祭祀仪式一样,不苟言笑。要让小孩觉得看了书后,他们能和家长沟通交流更多的东西。读书是种自信,更是一种乐趣。

3,跟他玩故事复述比赛。高阶版的阅读游戏,就是复述了。我和我儿子正玩到这一步,虽然他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我从来不批评,永远在鼓励。

有什么好批评的?一个成年人,看完一本小说,让讲个200字的梗概出来,未必人人都能HOLD住。所以,读书要宽容,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3

最后讲一下阅读习惯。

习惯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可能一开始始于硬性规定,但最终永远内化为一种自我律令。

阅读习惯好不好,直接影响到阅读是否高效。但阅读习惯的好坏,真的很难评价。你很难说,一个速读能做到很棒的人,阅读习惯就一定多好。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我的生活方式,如果他的阅读习惯契合他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好的。比如,我的职业是记者,需要写作,我的阅读基本都是精读。如果一本书读到第三章,我觉得不够好,就立马弃书了。因为我不会速读,只会精读。且要拿支笔,一边看一边画线。我还坚持做过一件事情:摘抄书中的好词句。这些习惯,非常符合我的职业,我需要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收获反馈在我的写作里——这就是我理解的高效阅读。

小孩读书也一样。有些小孩看书很快,但是他可能读得粗,细节都略过了;有些则很慢,但他读得很精细,细枝末节都看在眼里了。哪种好?很难说。因为读得粗,他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更多的东西,读得精,他能最大限度地内化为自己的智识。

反射到写作上,精读永远比速读、粗读来得有效得多。这也是有些好故事、好书,可以反复读的道理。我家伊森有几本他超爱的书,他反复读了四五遍。我从不去阻止他的选择,他爱读,就是好事。

那对于阅读没有营养的东西,我们家长该如何处置?

用一个可能不恰当、但很形象的例子作为类比吧。我儿子一岁的时候吃饭不好,他渐渐断奶之后,不肯吃菜,宁愿吃白米饭。我急得要死,觉得他肯定会长僵掉,没有营养了。我尽访各类名医,从儿科到营养科,差点去咨询了妇产科是不是我怀孕的时候吃错了什么药。结果医生都用一种职业的“鄙夷”之色笑着看我说:“你让他尝味道啊,他是人类伐啦?是的话,尝到味道了,自然会吃菜了。”

尝到甜头,美味自然来。

读有营养的书,和吃好吃的中国菜就是同一个道理。一定要给他尝。但不要强行没收他的漫画书,引出来的反抗,会让家长后悔一辈子。

4

最后的最后,还想说一点。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完美的学习者。

就拿我儿子伊森作为例子来讲。我觉得他的英语相对来说比较弱——我完全能解释这样的状况:当一个小孩中文阅读太熟练,能够通过中文吸收到他所有想要的知识,他就会自然选择这条捷径来完成自我学习。所以他对看英文绘本没兴趣,英文表达也不够地道,疏于练习、输入又少,自然就落了下来。

所以,在不影响他保持中文阅读兴趣的同时,我也要适当地给他补充英语学习,希望我能在这个寒假里有所进展吧。

'童年馆馆主'伊森妈授权转载,公众号“伊森妈妈童年馆”

为孩子写童话、画英文手绘笔记,专注亲子教育话题,探讨素质教育新方法,提倡家长与孩子共成长。欢迎关注。

一份事业,助力书香社会

约读书房面向全国开放合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