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斡旋受贿行为与利用影响力受贿行为交织时如何认定

邀您加入“刑辩参考”群。

【典型案例】
李某,女,中共党员,某区发改委副主任。2016年9月,某市政工程公司为承接辖区道路排水工程项目,请托李某给予关照,李某通过该区副区长赵某分管市政工程建设的职务行为,使该市政工程公司在投标过程中谋取竞争优势,并顺利中标。为表示感谢,该市政工程公司送予李某好处费50万元。经查,李某与赵某系情人关系,赵某对李某收受该笔50万元的行为不知情。
【分歧意见】
对于该案例中李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主要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作为某区发改委副主任,在接受某市政工程公司请托后,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赵某)的职务行为,为该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并收受财物,属于斡旋受贿行为,应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与赵某系情人关系,属于赵某“关系密切的人”。李某接受某市政工程公司请托后,利用其情夫赵某的职务行为,为该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并收受财物,属于利用影响力受贿行为,应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定罪处罚。
【评析意见】
笔者认为,对于案例中李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总体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李某利用了其本人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从中斡旋,通过赵某的职务行为为该市政工程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应认定成立受贿罪;如果李某利用了自己作为赵某的情人关系,通过赵某的职务行为为该市政工程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则应认定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但就本案例而言,笔者认为宜认定李某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现结合斡旋受贿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造,对如何在实践中区分两行为,以及两行为存在交叉、竞合时应如何认定,作简要分析。
一、认定斡旋受贿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实质是对“影响力”的界定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关于两罪名的规定,斡旋受贿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请托人财物;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财物。同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也将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实施上述行为纳入规制范围之内。(下文仅以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作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进行论证)
从斡旋受贿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规定来看,两罪的构造有相似之处,不同点在于,斡旋受贿中,行为人利用的“影响力”是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而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行为人利用的“影响力”是其作为被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关系密切人的身份。因此,区分行为人构成斡旋受贿还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关键便是看行为人利用了何种“影响力”。详言之,如果行为人利用的是“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应认定构成斡旋受贿;如果行为人利用的是“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或关系密切的人的身份”而实施的上述行为,则应认定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二、“影响力”存在交织、竞合时,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准确界定两种影响力的作用大小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确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强调在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要考虑犯罪的主、客观两个方面,并注意二者是否统一于犯罪行为之中,是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此原则有效防止了对行为人进行主观归罪或客观归罪的风险,使刑事责任的追究更趋合理。在对斡旋受贿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进行界定时,大多数情况能够依据犯罪构成的主、客观两方面对行为的性质进行准确认定。但在个别情况下,行为人存在着既利用了其“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又利用了其“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或关系密切人身份”的情形。对于此两种影响力交织、竞合的情况,在认定时应当如何把握?对此,笔者认为,在具体认定时应当看两种影响力中的哪一种起到了主要作用,如果是其“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起主要作用,则应认定为成立斡旋受贿;如果是其“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或关系密切人的身份”起主要作用,则应认定为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当然,要想准确界定哪种影响力起了主要作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就上例来看,李某系赵某的下属,同时二人系情人关系,其通过赵某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利,是利用了其二人的工作关系(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还是利用了其二人的情人关系呢?常理来讲,一般应当是基于二人的情人关系,或者说主要是基于二人的情人关系,赵某才可能按照李某的要求,通过个人的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上例中,根据现有证据,李某主要是利用了其作为赵某情人这一影响力,宜认定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三、在两种“影响力”确实难以准确区分时,应依据存疑有利于被调查人的原则,认定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是我国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反映在监察调查工作中,即应为“存疑有利于被调查人原则”。其基本内涵为,在对事实存在合理疑问时,应当作出有利于被调查人(被告人)的认定。依据该原则,调查人员在开展调查工作中,对于案件事实存疑时,应当作出有利于被调查人的认定和解释。结合所探讨的斡旋受贿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来看,行为人在实施相关犯罪行为时,是基于“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还是基于“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或关系密切人的身份”存疑时,应当依据“存疑有利于被调查人原则”,作出有利于行为人的认定。因此,在两种“影响力”存在交织、竞合,难以准确区分时,应当认定行为人利用了其“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或关系密切人的身份”实施相关犯罪,即认定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四、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
1、上例中,假设李某并非赵某“关系密切的人”,李某作为区发改委的副主任,赵某作为副区长,其二人虽是上下级关系,但李某属于赵某的下级,李某利用赵某的职务行为,并非利用了职务上有隶属、制约关系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不属于2003年《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简称《纪要》)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规定,不能认定为普通受贿行为。而仅能依照《纪要》关于“利用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规定,即利用了本人职权或者地位产生的影响和一定的工作联系,认定李某成立斡旋受贿。但如果是赵某通过李某的职权实施相关行为(上级利用下级的职权),则符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规定,应认定成立普通受贿。
2、上例中,由于赵某对李某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不知情,故赵某不成立受贿犯罪。但赵某的相关行为可能成立滥用职权罪。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6月12日第8版
(0)

相关推荐

  • 准确界定以借为名受贿与诈骗

    当前,在高压震慑下,违纪违法行为往往披上"隐身衣",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贪腐行为更加隐蔽复杂,给案件审查调查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使得对案件定性的难度增加,借用型受贿就是其中的典型 ...

  • 斡旋受贿行为与利用影响力受贿行为交织时如何认定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确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强调在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要考虑犯罪的主.客观两个方面,并注意二者是否统一于犯罪行为之中,是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此原则有效防止了对行为人进行主观归罪 ...

  • 以案明纪释法 | 收钱没办成事的行为如何认定

    [典型案例] 关某,某国有企业董事长:钱某,个体老板.2011年,钱某经朋友介绍,与关某结识.为了与关某搞好关系,钱某每年春节都去看望关某,送给其3万元,连续5年,共计15万元.2016年,钱某去看望 ...

  • 田文昌辩护词精选(三)

    三.辩护人向法庭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关于斡旋贿赂罪构成条件的理解与适用.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规定,行为人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 ...

  • 2021528【每日刷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题目 法律常识5-刑法 1.[单选]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下列情况,属于紧急避险的是(  ...

  • 斡旋受贿后再行贿应否并罚

    [典型案例] 2020年3月,张某因涉嫌非法制造发票罪被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张某朋友许某请托派出所所长朱某,并贿送15万元请其帮忙协调不予批准逮捕张某.朱某联系检察院侦监科科长王某帮忙,王某当时应允 ...

  • 此种行为宜认定为行贿

    第一,基于受贿罪权钱交易的本质特征,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的"收受他人财物"应指在非法获得.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支配之下实施的客观行为.2007年<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

  • 【职务犯罪研究】国家工作人员转送财物给他人,是受贿共犯还是行贿?

    近年来,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请托后,向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转达请托事项并转送部分财物,与后续被请托的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受贿共犯还是行贿行为,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 案情回顾 一起来看 一批油船涉嫌走私柴油,被某市 ...

  • 辩护词精选(2):张某某涉嫌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案辩护词

    邹佳铭/北京和昶律师事务所律师 [案情简介] 某县检察院指控张某某涉嫌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指控事实如下: 一.受贿罪 2007年至2014年,被告人张某某利用担任A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A市 ...

  • 不起诉研究系列:从40份不起诉案例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无罪辩点

    作者:张毅,职务犯罪辩护律师,广强律师事务所律师 本文由张毅律师团队整理,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并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没有必要起诉的, ...

  • 【证据系列】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证据指引

    [刑事法库]创办宗旨传播刑事领域理论热点,分享办案实务经验技巧总结类案裁判规则要旨,权威解读最新法律法规详细解析热点疑难问题,定期发布两高指导案例[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 ...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移送标准、认定与刑罚适用

    &#39;&#39;利用影响力受贿罪&#39;&#39;的构成要件、移送标准、认定与刑罚适用

  • 仲若辛丨受贿案件中收受“空壳公司”干股行为的性质认定

    ▍作者 仲若辛 ▍来源 公众号辩护人Defenders 干股,是日常生活中对不缴纳出资而取得公司股份的一种俗称.刑法意义上的干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接受请托人无偿提供的享有股权并享受分 ...

  • 每日好诗词|​拂面春风款款来,归时陌上百花开

    <恋情深·往事悠悠庭院静> 文/李家荣 往事悠悠庭院静,对黄昏景.落花千万昼沉沉,怨光阴. 旧时心事到如今,无处觅知音.酒化作.相思泪,恋情深. <千秋岁·柳梢烟白> 文/李家 ...

  • 【每日】“亦盗亦骗”型网购侵财行为的认定

    [每日]"亦盗亦骗"型网购侵财行为的认定 刑辩参考 昨天 欢迎添加微信xingbiancankao, 邀您加入"刑辩参考"群. 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传统的销售模 ...

  • 【每日】审查调查对象及亲友转移涉案款物行为的认定

    刑辩参考 今天 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在被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调查时,为隐匿犯罪证据,消除犯罪痕迹,往往夫唱妇随.全家上阵,亲自或指挥.唆使.利用其亲友转移财物,甚至通过"地下钱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