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华师奎

编辑

清代后期被学兴盛馆阁体走向没落,而颜体书风则备受推崇,华世奎的颜楷为当时的文人所称赞,这是建立在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之上的,也可以说是馆阁体基础之上。华世奎作为清末民初的书法家,位居“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由此可以看出世人对他的重视与肯定。

华世奎(1863-1942),字壁臣,早年曾为弼臣、启臣,号思關。还曾自署鲁蟾、知退子、小直沽人等,晚年别号北海逸民。华世奎在其家族的世字辈中排行老七,所以在民间有“华七爷”“华壁老”之称。华世奎出生于天津,华氏家族为天津“八大家之一”。

华世奎年幼时非常聪明,并且勤奋刻苦,热爱学习。其祖父华长治性格豪爽,学识渊博,并且为人心胸宽广,待人以礼。祖母姜氏擅长书画,写得一手漂亮的晋唐小楷,并且对山水与工笔花鸟有很深的造诣。华世奎的祖母无论是习书还是作画都能脱手而出,寓意自然流露。祖母对艺术的追求无不在幼小的华世奎心中留下格印,可以说祖母是华世奎在艺术道路上的启迪者。

编辑

华世奎为家中长孙,在家中备受疼爱,尤其是祖父母非常宠爱他,幼时在祖父母身边成长,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家学的影响和熏陶。因自小父亲对华世奎寄望颇高,4岁时就指定书目让他学习,经常站立书写,腕力、臂力达到超人程度,为日后成为津门四大书法家之首创造了条件。

16岁时得中秀才。19岁时中举人由内阁中书考入军机处,荐升为领班章京。1911年奕劻组亲贵内阁,又被升任清内阁阁丞。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时,升正二品。“百日维新”后,以省亲为名弃官隐居天津,在意租界购置房产,以清朝遗老自居,自号“北海逸民”,终生不剪辫子,不用民国年号,不再入仕,不再参与政事,惟以诗文、书法自娱。

华世奎的书法,真、草、隶、篆诸体,无有不精。而最能代表其书法风格的要算他的楷书作品,走笔取颜字之骨,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有馆阁气魄。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可谓其代表作。被国家定为中华历代名匾。东北角的“正兴德”茶庄、估衣街的“德昌公”等著名商号匾额招牌题字也都是他的手笔。

编辑

华世奎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和探索,将苏东坡的巧结构和篆隶的笔法与颜的拙字相结合,形成了拙巧相间的“华体”书法;而且在理论上总结出了富于自己个性内涵的六种笔法,即“提、按、顿、挫、内颤、外颤”。他为人写了许多牌匾和碑记、墓志铭等,在天津留下了不少可资纪念的文物。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著有《思闇诗集》留世。他的书法作品也被各美术出版社相继出版,如《津门华世奎孝经帖》等等。

华世奎对天津的文化事业十分关心,经他主持的有“崇化学会”、“国文观摩社”、“城南诗社”等文化团体,并长期作文庙主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在做人方面可谓楷模,在他身上体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程克任天津市长时,因受商震嘱托,每月从市财政局给华世奎拨出千元,用以其生活之需,被他坚持拒绝。于是后来每月拨出600元为崇化学会经费,余款400元为文庙修缮费,直至日本侵入天津为止。

编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