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老李侃门球(第十五篇)
第十五篇《 说说“击闪”与“震闪”》老李:老张,今天咱们不聊别的,你先给我说说“击闪”和“震闪”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记得咱们在聊怎么观看门球比赛的时候,你提到过这个问题。因为我马上就想练,所以还是来个急用先学吧。老张:正好,这几天我们队的几名新手也正想练习“击闪”和“震闪”。你看,今天我把有关的材料也带来了,你先看看这张表,我从几个方面把“击闪”和“震闪”做了对比说明。走,咱们到球场去,你就跟我们一起练怎么样?老李:那当然好了,我先看看材料:区 分击 闪震 闪脚踩自、他球的力度为正常闪击的踩球力度、较实比正常闪击踩球力度稍轻(虚)些,尤其是他球槌头击打自球时的运动方向多为横向垂直于球(侧)面运动侧面斜向自上而下,约为45度槌头击球面撞击自球的部位一般为侧面的中心点球体的上半部(即肩部)击打时槌头的运动速度较 快较 慢击打时的施力性质明 劲(撞击)暗 劲(即压、震)击打时发出的声响较 清 脆较 沉 闷击球面与自球接触的时间短暂,尔后立即离开稍长,尔后缓缓离开闪击后他球的移动速度较 快较 慢他球离脚后的冲撞力较 强较 弱他球移动的距离较远,但摩擦减速快且明显,看似无后劲可远可近,表现为惯性滚动力大,有后劲适用于何种战术要求中、远距离中、近距离常用技术操作闪带,中、远距离制位磕、挤、并、近距离造双杆等高难度技巧球和远距离缓慢(拖时)送球等老张:前边儿咱们说过,门球技术的基本功其实就是两个字 ——击和闪。比赛时,击球员就是运用击和闪操纵着各球的运动,让它们到达指定的位置,从而构成攻防战术,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双方搏弈。什么是闪击?《规则》给出的定义是:“闪击是指放好自球和他球后,通过击打自球的冲击力使他球移动”。你看,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 —— 挥杆击打自球,利用击打自球的冲击力使他球移动。如果不注意观察,不认真分析,不亲自体验,不反复琢磨,是不可能发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但实际上,同样是闪击,确有“击闪”和“震闪”之分。这是根据不同的战术要求所进行的两种不同的技术操作。下面咱们按照附表一项一项地说:先说第一项,踩球。闪击的时候,一般都要求踩球要稳、要牢、要实。通俗地讲,就是要踩住。自球和他球要贴的紧靠的牢,脚踩自、他球的用力是一样的。而震闪的时候则要求脚踩球的力度要根据闪送的距离做适当的调整,总的讲是要比击闪稍微轻(虚)一点,尤其是对他球。这要通过反复练习去体验,熟练了以后就能做到完全靠自己的感觉来把握了。再说第二项,槌头击打自球时的运动方向。一般击闪多为横向(即平行于地面)垂直于自球侧面运动,是直来直去的。而震闪使用较多的是呈45度角的斜向击打,当然也可以使用击闪的平打方法。第三项是槌头击球面撞击自球的部位。击闪时大多是直接撞击(击打)自球侧面的中心部位。震闪时则是击打自球上半部(即肩部)的较多。第四项,击打时槌头的运动速度。这一点需要反复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一般情况下是击闪时槌头的运动速度较快,而震闪时相对于击闪好象就缓慢一些。第五,击打自球时的施力性质。这一点更需要亲自体验,反复实践才能逐渐领悟和把握。击闪用的是明劲儿,“叭!”地就是一杆,硬碰硬、直截了当地打(击、撞)。而震闪则运用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暗劲儿,其中暗含着推、压、挤、搓、按、震……的多种较为复杂的因素(性质)。举个例子不一定恰当:武术界的搏击分为两种,一是拳打脚踢硬碰硬的直接击打搏斗,可致对方伤筋动骨、折胳膊断腿。另一种是通过调动体内潜在的一种定(意念)力,利用气的穿透作用,不伤对方表面皮肉,而直接摧毁其脏腑器官,可让你当场吐血、肢体瘫痪。咱们在看武打片的时候这种例子很多。击闪就类似于拳打脚踢的直接击打搏斗,震闪则更像是用内功、使暗劲儿。这种施力问题上的微妙区别,从外表是绝对看不出来、分辨不清的。不经过亲自千锤百炼,自己还没有真正悟透并熟练掌握时,靠别人介绍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一句话,全靠悟性。老李:照你这么说,我还得先练习气功才行?!老张:门球和气功是两码事,但两者有许多相通相似,可供借鉴之处。我个人认为:练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做到“人球合一,球随心动,球依意行”的。但目前尚无一人能达此境界。这不是什么迷信,一旦中国门球界有了真正大师级的人物,大家就会看到什么是奇迹!就当前现实而言,只能说明我们所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我们所用的心思还远远不足!整体境界还有较大的差距。老李:是啊,记得咱们在聊如何看门球比赛中提到过“大师”,中国门球界什么时候能出大师级的人物呀?!老张:接受、默许、默认“大师”称号,承认进而吹嘘炫耀自己为“大师”的人,绝不是什么大师!好了,咱们接着说第六点,槌头击打自球时发出的声响。这一点需要通过对不同战术要求,不同闪送距离,不同场地特点,不同操作方法的反复观察、分析、听辩才能区别出极其微妙的不同之处。一般击闪时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而震闪发出的声音则比较沉闷。原因就在于两种闪击施力性质的根本区别,也就是刚才说的:一个使的是明劲儿,一个使的是暗劲儿。第七点,击打后击球面与自球接触(停留、停顿)的时间。击闪时是直截了当、硬碰硬的撞击,来去都非常干脆利落,所以击打后击球面不再有停顿,会立即抬杆,立即离开自球。震闪施加的是暗劲儿,要靠压、推、挤、按……把内在的“力”传递给自球,所以击球面与自球接触后往往会有短暂的停留、停顿,然后再缓缓抬起离开。老李:原来闪击的时候,击打一下自球还有这么多的名堂呀!老张:有些东西不仔细观察就看不出来,不亲自体验就弄不清个中奥妙。光靠别人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听不如一练。咱们接着把第八、九、十这三条放在一起说,就是闪击后他球的移动情况。击闪时,只要击球面撞击自球,脚下的他球就会立即以很快的速度“唰!——”的一声离开,他球运动起来似离弦之箭,横冲直撞,势不可当。但是由于它的运动方式基本上与正推平击打法击出的球一样,看似很凶猛,却由于滑动、滑动滚动的巨大摩擦阻力,会使其很快减速,缺乏后劲。而震闪时,脚下的他球离开自球后,表面上看移动的速度不是很快,也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但确可以按照战术要求,以不同的施力让他的移动可近可远,可快可慢。在比赛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击球员闪送的球移动很慢,但却走的很远,似乎有着无穷的后劲儿。这就是咱们要说的最后两个问题,击闪和震闪在比赛中适用于哪些战术要求,通常用在什么地方。击闪适用于中远距离,比如闪带对方的关键球,送位、接力、制角等。而震闪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战术目的,送位、接力、制角无论远近都可以用震闪的方法来完成。特别是近距离制造双杆,自助成势,用震闪的方法磕、挤、擦、顶、碰、移……能做出许多高难度的技巧球。为什么有的人3、4个球在1、2平米的范围内或围绕着球门附近鼓捣来鼓捣去就是造不出双杆来呢?刚送好一个球,再用第二个球去并靠、密贴,结果又把第一个球顶跑了,原因就是他没有掌握震闪的基本要领。不看距离,不看地形条件,闪送每个球都是生硬的击打、碰撞……,所以球不听他的指挥,想要的距离没达到,想要的角度形不成。在近距离、小范围,特别是依托边角隐蔽条件下“做小球儿”、“玩儿技巧”,可以说非震闪莫属。有时在赛场上接近比赛结束的最后几分钟甚至数秒钟内,常听教练员这样嘱咐队员:“把某某号球缓送到四角,不出界!”;“把某某号球缓送过门出界!”。送就送吧,为什么还要加个“缓”字?有战术头脑、有强烈战术意识的人一听就知道:“缓”的意思是教练员不希望你把这个球“叭!”的一杆闪出,象火箭一样“嗖!”——地一声飞快出界。而希望它慢悠悠地滚动着,象踱四方步逛大街一样不紧不忙地走出界外。这里的关键是要“拖时”,即要占用(使用)更多的时间。主动方把仅有的一点时间占据了、用足了、耗完了,另一方就失去了起杆的机会,从而对双方的胜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像类似的这些关键时刻、关键杆、关键球,使用震闪的技巧就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完成特定的战术任务。如果你没有学会并熟练掌握震闪的技巧,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形势、什么要求、什么目的,只要是闪送球都是干脆利落、直截了当地“叭!”一杆打下去,“嗖”——的一声球跑了,想通过你的具体操作多用、拖延一点时间是难以办到的。到时候,只能眼看着让对方关键球获得起杆机会,或反击,或抢分,或……,最终比赛谁胜谁负就难说了!老李:看来是得好好练练震闪的技巧,学会了、熟练掌握了,闪送球的时候才能做到随心所欲,操控自如,指哪停哪,要哪有哪,说哪是哪,想哪到哪。老张:这可不是三天两早晨,十天半个月就能办到的。你要有长期苦练巧练的思想准备才行。老李:那当然,门球技术,无论哪一项要想真正熟练掌握都不容易。特别是一些精致细腻的技巧活,说起来容易——那是人家下够了功夫,用足了心思,悟出了道道儿。做起来难——没有任何捷径可循。还是那句老话: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老张:好!你始终记住并实践这句话就行了!关于击闪和震闪的问题,今天就给你说到这儿,关键是回去要用心练、用心体会。这个不象一般的击球动作,更加需要调动自己的悟性。老李:下回准备给我介绍什么内容呀?老张:先别着急,前面介绍的几项有不少内容是需要下一番功夫苦练的。别的甭说,就是今天的击闪和震闪,你就得好好练上几个月才行。所以我想还是先“扫清外围”,咱们先聊聊对门球的一般认识、通俗理解和基本定位。然后再向技战术运用等领域逐步深入。老李:你说得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吗。我不着急,一下子吃得太多了难以消化,对于我这样的新手,不能急于求成。那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下回再见!(整理:花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