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的主导作用

  温度是决定物候期早迟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度高低、积温多少和低温刺激等都有影响。

  温度高低 在中高纬地区,一般来说,前半年植物发育的开始期,主要取决定温度临界值的通过,也就是说只有当气温或土温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早春的发芽、开花现象才会到来。通常这个临界温度为6—10℃,但早花植物和山地植物的发芽、开花的临界温度偏低些,在0℃左右,而晚花植物展叶、开花的临界温度要求较高。另外,同种植物的不同发育期对临界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

  由于寒潮,春季气温如低于植物始花的临界温度时,那么始花期便会推迟。还有,临界温度的持续期也很重要。如老鹳草在良好天气时,气温通过临界值继续上升,则花朵的持续期很短,仅有一小时;但在坏天气下,气温持续在临界值附近,花朵的开放期会持续3—4日。

  必须强调的是,植物的发育阶段的到来,不仅要求临界温度出现,还需要达到发育的准备程度,即前一生命阶段完成后,才会引起某发育期的到来。在欧洲,当天气有利时,雪花(一种植物)可以在12月开花,因为那时它已结束了休眠期,而西洋接骨木则对12月的暖和天气没有反应,因为它的休眠期还没有结束。由此可知,植物发育的准备程度和快速地通过临界温度对物候期的出现有重要意义。

  植物在进入落叶和休眠期的过程中,温度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温带,果树正常落叶是日平均气温降到15℃以下、日长短于12小时的情况下开始准备。如果日夜温差大能促进落叶,而生长后期的高温又会延迟落叶。

  积温 植物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强度,而且要满足一定的积温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植物的各个发育期都有一定的积温要求,只有满足了它的要求,该物候期才会出现。同种植物的同一发育阶段所需积温,各年之间有一定的变化幅度,这主要是冬季寒冷程度的不同而引起的。因为寒冷可降低植物的需热量,如雪花(一种植物)在温度偏低的冬季后,开花所需的积温就较少;在温和的冬季之后,开花期早些,但开花所需的积温要求则高些。特别是欧洲七叶树所需的积温,不仅在严冬后要求会低些,而且在上一年的干旱夏季后要求也会低些。

  植物不同的发育期有不同的积温要求,这一规律可以应用到生产中去。根据各栽培植物进入开花期和果熟期需要的积温量,再结合各地的气温资料,就能预知各种植物能够引种或扩种到哪些地区,或某一地区可以引种哪些植物,以加快新品种的推广。

  低温刺激的特殊意义 低温的刺激对某些植物的开花有重要意义。如冬小麦必须在秋季播种,出苗后越冬,来年夏季抽穗开花。如果将冬小麦改在春季播种,它虽枝繁叶茂,但不能开花结实。冬性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时期的低温,第二年才能和春播的春性作物一样开花结实,这个现象叫春化现象。冬性作物可用人工施加低温处理来促进开花,这种处理称为春化处理。

  需要春化的植物种类很多,计有冬性一年生植物(如冬性谷类作物),大多数二年生植物(如胡萝卜,甜菜等)和有些多年生植物(如很多种牧草)。需春化的植物中,有些表现出对低温的绝对需要,即没有适当的低温便不能形成花原基,如很多二年生植物便是如此。然而,很多冬性一年生植物,对春化只有数量上的反应;延长春化时期可缩短到达开花的日数,这类植物不经过低温春化也能开花,只是需要的时间加长。如冬黑麦完全春化需要长达50天的-2℃到12℃之间低温处理,解除春化后大约只需50天就能开花。若不

  经过低温春化或低温春化的时间较短,最终也能开花,只是达到开花的日数较多;若只冷处理10天,在适温下从冷处理结束至开花要100天以上,而且形成的花数也少(见图23)。

  在春化过程结束以前,将植物放回到较高温度下,会抵消低温效应,引起所谓解除春化。低温处理的日子越长,越不容易解除春化;春化完成了,即使放在高温中也不会引起解除春化,成为不可逆过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