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权贵的惊恐你不懂
张四泉
第170期
提醒:本帖酸葡萄味较重。不喜请绕行。
明人张溥评亡年36岁的南齐殿堂级诗人谢朓说:“康乐(谢灵运)死于玩世,怜之者忧比之于孔北海、嵇中散。宣城(谢朓)死于畏祸,天下疑其反复,即与吕布、许攸同类而共笑也。”
跟其族叔谢灵运的作死不同,谢朓的死恰恰是由于惧死的苟且。在腥风血雨的政治漩涡中,他两次选择了告密,并最终因告密而死,以致天下人讥笑他是跟吕布一样的反复小人。
在“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时代,谢氏位列王、谢、袁、萧四大百年不衰的门阀巨族。谢朓的高祖谢据是东晋太傅谢安之兄,曾祖谢允、祖父谢述、父亲谢纬为晋宋王朝所倚重,其母为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
谢氏一门不但在政治上颇有影响和势力,也出过很多有名的诗人,诸如谢安、谢道韫、谢灵运、谢庄、谢惠连等等。谢朓承其家风,史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谢朓的生前好友,即前“竞陵八友”之一的梁武帝萧衍评价谢朓的诗“三日不读,便觉口臭”。
这样的权豪出身和绝代才华便是贾宝玉也黯然失色,除非阮籍的城府智慧+陶渊明的高蹈情怀附体使得他彻底戒弃权力的春药,否则伴随他一生的必然只有刀光剑影下的惊惧。
谢朓的时代,其家族在政治斗争的连环打击中已不复当年的显赫,但跟谢灵运一样,谢朓沉浸在对家族往昔荣光的追缅中不甘寂寞,希望以自己的才干获得高官厚禄,延续家族荣华富贵的历史。但一方面他的性格又比较软弱,“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处世态度苟且疑虑,惨烈多变的政治斗争远不是他所能玩转的;他时常有远离嚣尘、归隐山林的欲念,“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在其不少山水诗中都有这样的心态折射,由此也形成了小谢山水诗独特的抒情模式,即在山水之美的描绘中融合对人生困境的焦虑和出世之想的抒发。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谢朓毕竟不是阮籍和陶渊明,以上的忧惧心理和诗情传达,也就是他频繁的圣贤模式里的所思所考罢了。当然他更没有司马懿的龟缩演技,他只是个怕死,更怕没权就无了力的文弱诗人,可谁叫权力是咱最好的春药就是戒不掉呢?伴随着仕途泥潭的越陷越深,尤其是在得到通过血腥政变上台的齐明帝萧鸾的重用后,惊悸有余的谢朓终于开启了自己的死亡模式。此时的他写诗道,“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他害怕黑暗混乱的现实,他渴望能在山水中求得心灵的超脱。
公元495年夏,谢朓出任宣城太守,实现了他“凌风翰”,“恣山泉”的愿望。这一种“仕隐”的状态完美地兼顾了他既舍不得放弃赫赫官服,又想远离血性现实的奢望。这段时间里或许是他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他的诗歌创作无论是量和质均达到了高峰,“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一令李白心醉不已的神句便是诞于此时。
可权位已如此,出来混迟早要还。1936年12月11日,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自动退位,他选择退位的原因是为了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他被看作是英国历代君王中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典型,开启了老子想不玩就不玩的先河。谈不上是什么高风亮节,权力的诱惑不大罢了。当然,他也应该感谢这个演员般的王位无权无势,要不然,想退出?想不玩?No way!更当然的,如果这个王位拥有想日谁就可以日谁的权,想必他也不会退位。
可对于谢朓来说,这时候的他想永久地明哲保身做个不倒翁是实实在在不可能的了。他必须选择站队,而且是输的一方必须死的站队。
公元497年,谢朓被任命为齐明帝萧鸾天生残废的长子萧宝义的镇北谘议、兼东海太守,此时的他更是位高权重了。可此时已病衰自感时日无多的齐明帝却十分疑忌谢朓那位功高显赫的岳父王敬,王敬被逼欲造反,顺理成章地要拉拢风华绝代的女婿进入伙。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谢朓选择了向齐明帝告密,导致王敬等父子七人被斩首,谢朓因此事连升三级。王敬死后,其女,即谢朓的老婆经常揣着刀要宰了谢朓,搞得谢朓只能远远躲着不敢见。
不久后,齐明帝萧鸾死,他那个荒淫邪恶的次子东昏侯萧宝卷继位。这个萧宝卷虽然只有十五岁的年轻,但在杀人这事上却比他老子更老辣。他似乎谁也不放心,觉得谁都可能夺他的皇位,上任后不到一年,就几乎把父亲留给他的几十位朝臣都杀了。最后,他把目标锁定在了堂兄萧遥光身上。这萧遥光也不傻,那就先下手为强吧。身为先帝重臣、意见领袖的谢朓再一次面临站队的抉择,可这一次他学“聪明”了。这么大的秘密他无法保守,但又不想直接向萧宝卷告密,于是他先是和自己的好友太子右卫左兴盛分享了这个秘密,希望借左兴盛之口给萧宝卷提个醒,一来自己不用担负告密的风险,二来萧宝卷一旦灭了萧遥光后,又可借左兴盛之口以证无辜甚至有功。万一萧遥光把萧宝卷给灭了,左兴盛也没必要拉自己下水。可人算不如天算,这位左兴盛更是个明哲保身的,他选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装作完全不知道。但在谢朓这里却达到了煎熬的顶峰,他既担心又期盼着双方赶紧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早死早托生,可双方就那么静静地耗着。谢朓觉得必须要有进一步行动了,于是他采取了同样的战略,找到了另一位所谓的好友刘暄并分享了他的秘密。刘暄是萧宝卷的舅舅,且与萧遥光不合。悲剧的是,刘暄虽与萧遥光不合,但却更不爽嗜血小魔头萧宝卷。基于谢朓曾经背后捅了自己岳父一刀的告密黑史,刘暄提醒萧遥光,谢朓绝对不会只把这事告诉了自己。萧遥光恶人先告状,便在萧宝卷前参了谢朓一本,风声鹤唳杀红了眼的萧宝卷听风便是雨,一代文豪就此下狱身首异处。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我们因爱惜谢朓的文才而痛惜他的经历;“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连李白这样的量级天才也为其折服和惋惜。他的人生悲剧不仅仅表现在最后的死于非命,身为一名权贵,几乎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伴随着不可终日的惊恐。
借《末代皇帝》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评溥仪一语:“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他们所体现的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好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