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深夜发《致歉信》,难道要放弃耍猴不搞饥饿营销了么
昨天晚上,微博账号“小米商城”发了一封致歉信,具体内容如下:
《致歉信》各位关注小米9系列的米粉和用户:我们抱歉的通知您,由于货量不足,将严重影响用户的消费体验,我们决定取消明日的小米9系列开售的计划。我们深刻反省,秒罄无论如何不应该。我们将加紧生产积累更多备货之后再次开售,下次开售日期我们将第一时间通知各位。再次抱歉!
2011年小米发布第一款手机,8年了,一路走来小米“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还回响在耳边,不可否认,小米的手机做得还不错,也成功地将国外手机拉下神坛,为手机价格平民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与此而来的却是著名的饥饿营销,伴随着小米的成长也伴随了小米用户8年。当一款款小米手机“秒罄”时,这种耍猴式的营销也让人既愤怒又无可奈何。
愤怒的是以小米的实力,完全可以扩大产能,用户也给了小米足够的时间去扩大产能,而小米就是不扩大产能,每一次还是拿产能做借口,继续这种营销模式。
无奈的是,小米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痛点。高配低价的吸引力让消费者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守候在电脑旁,等候着开售倒计时,买个手机搞得这样有仪式感,不能不说小米的确有才。
无奈之二,是消费者投诉无门。这种抢购模式实际上让消费者付出了额外的精力,这些都抬高了消费成本,消费体验打了折扣,而国内没有相关法律规范企业的这种营销模式,也只能听之任之,继续让企业钻空子。
无奈之三,众多企业效仿。不仅国内法规无法限制饥饿营销,在文化层面上,国内的营商环境使得所有企业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饥饿营销这种既省资金又周转快的抢购模式,被众多企业效仿,形成了一种风气,完全不把消费者当回事。
而形势在发生变化,原来适合于饥饿营销的环境在悄悄地改变。
记得去年小米在英国使用抢购套路惹众怒,之后紧急道歉,说明国际市场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在文化层面都没有饥饿营销的土壤。
企业所有的营销行为都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不是社会效益。在没有外力制约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自觉地考虑消费者的体验的。而这一次主动停止销售计划,以避免出现“秒罄”的局面,说明国内营商环境在变,使得小米不得不改变营销策略。
首先是击中用户需求痛点的企业多了,再也不是小米一家独大,消费者的选择多了,也就没有了饥饿营销最根本的基础,这是小米改变营销策略的最关键因素。
其次,小米虽然尝够了饥饿营销带来的甜头,但小米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以技术为主要竞争力的企业,需求痛点越来越不好找,需求痛点也越来越分散,期望长远的发展,必须去掉耍猴营销的标签。
平心而论,小米定位高配低价,所出品的商品品质较高,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只要继续高品质的战略,不因为一时的短期利益而使用诸如饥饿营销这种不尊重消费者的策略,我想小米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