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与桃符是啥关系?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副对联常常被写在两根柱子上,所以,人们又叫它楹联。世界范围内,每种文化都有诗歌、绘画等艺术,但是,对联似乎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产物。
约在一千多年前,对联就已经出现了,它被广泛运用也不过才几百年的时间。追本溯源,它的前身应该是桃符,古籍中有记载说,春联就是桃符。进入腊月以后,有学问的人在市集店铺的屋檐下书写桃符,并且,加上图画,祭灶之后粘贴在门上,每家每户都像是焕然一新。
广告领创激光——智能激光装备主导品牌,中意合资企业, 三维激光切割机高新技术企业.^^专注1500W-30000W大功率 三...
从以下两句古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桃符和对联之间千缕万缕的联系:“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那么,为什么古人要把桃符贴起来呢?这里面其实是有故事的。
据记载,上古时候,在东海的一座山上有一棵桃树,长得奇大无比,光是枝叶就覆盖了三千里。在它的东北方,有一个门,门边有两个雄壮的武士,专门捉拿从这个门里出来的恶鬼,并把他们捆起来喂老虎,这两人就是早先的门神。这种传说在民间很是盛行,所以,百姓们为了吉利,用桃树枝扎成这兄弟二人的形状,让他们站在门口,再往门上画上虎,以此,来防止恶鬼的侵犯。
后来,人们觉得扎人太麻烦了,于是,就简化成在两块桃木板上画门神的画像,挂在门两边。再后来,人们干脆也不画像了,直接在板子上写两位门神的名字,这就是最原始的桃符。之后,随着时间的变化,民俗也悄悄发生改变,人们别出心裁地在板子上写许多祈福的话或者是一些对仗的诗句,如此,就变成了桃符诗句,这便是最早的对联由来。
历史上最早的对联应该是在五代时期的后蜀出现的,当时的后蜀是个小朝廷,最后一任君主虽然败在赵匡胤手里,可是,他却给整华夏文明带来了最早的对联,这个君主叫孟昶。
宋朝建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人们终于能够安定下来,社会稳定的时候,就有时间和金钱来追求精神享受,所以,文化渐渐繁荣,对联在这时开始普及。不过,这时的对联还没有被称作春联,一直到明朝,这个称呼才被确定下来。
根据史书的记载,明太祖时候,除夕这天都城南京突然下了一道谕旨,让所有的公卿士庶之家都要在门口贴一幅春联,皇帝要来民间看看。这句话一出,全国都动了起来。在朝廷的大力推广下,贴春联已经成了十分流行的庆祝春节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今日,成为我们的习俗。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民间故事,说朱元璋由此微服出巡来检查人们有没有按照要求贴春联,在路上,遇到一家猪肉铺没有贴,于是,就停下询问。杀猪的很耿直,就说自己不识字,不会写。朱元璋一听,当即为他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下联:一刀割断是非根。”
杀猪的一开始没有在意,等到朱元璋走远了才发现,这副对联不简单,句句透漏着帝王之气,众人闻名而来,纷纷对春联顶礼膜拜。从此,对联在民间就更为流行了,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人人都喜欢贴。大家可别以为人家老朱没念过几天书,写出来的春联就会粗俗不堪,相反,老朱可是无师自通,颇有对对子的天赋。
比如:给开国大将徐达写的一副春联就非常经典,咱来欣赏一下——
“上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人;下联: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这副对联,霸气十足,高端大气上档次,颇有帝王雄风的风采。
清代的乾隆就是个对联狂魔,他在位的时候恰巧皇城大修,于是,如今可以在故宫的很多角落都能看到他的手笔。之前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来京访问时,看到太和殿上有一个牌匾,上面就写着“建极绥猷”四个大字,便问是什么意思。随行人员解释说,这个词的意思是身为统治者,要行仁政,要对百姓们负责任。
好在,奥巴马感兴趣的只是一个牌匾,如果,他正好对太和殿两侧的对联感兴趣的话,那么,随行人员解释起来也就是挠破头了。
“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大意是,天帝命治理九州,虽艰难不敢怠慢;上天保佑,同心同德求安宁,建立中正之道,功业宏伟。因为,这副对联不仅包含了帝王对于治理国家的思考,还有非常深奥的哲学意味,这里面的意思中国人理解起来尚且有难度,更何况,是一个来自不同文化的外国人呢!
其实,对联不仅能在政治上抒发雄心壮志,也能在爱情上体现情深意长。民国时期,刘半农去世后,来悼念的各界人士中,有一位名妓赛金花。刘半农说:中国有两个“宝贝”,慈禧与赛金花,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她为了刘半农,不仅到场送别,还送了一副挽联。
“君是帝旁星宿,下扫浊世秕糠,又腾身骑龙云汉;侬惭江上琵琶,还惹后人挥泪,谨拜首司马文章。”
在联中,借用琵琶女和白居易的际遇来类比自己和刘,这样的情思可以说是十分哀戚了。
看来,诗歌和文章能表达的壮志和哀思,对联都能做到,这样短小而精悍的文学形式,在今天来看依旧是十分迷人。
参考资料:
『《中国的对联艺术》、《赛金花与刘半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