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龙泉窑鉴定高手 需具备哪些素养?
元代龙泉已是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元政 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杭州、庆元、上海、澉浦(今海盐)、温州设立市舶司,使产品供不应求,在当时青瓷生产以龙泉最负盛名。
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以石灰碱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烧成时不易流釉。其中以粉青和梅子青釉最为著 名。由于南宋龙泉窑青瓷釉层厚而失透,北宋盛行的刻划花装饰已不适用,堆塑和浮雕为装饰手段则应运而生,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龙凤、双鱼、莲瓣、人物纹等具有立体感的纹样,进一步加强了装饰艺术的美感。
龙泉窑是宋代著 名青瓷产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龙泉县,邻近的庆元、云和、丽水、武义、江山等县以及福建的浦城、松溪两县,这一带都是盛产青瓷的地方,而以龙泉为盛。
元代龙泉窑生产的瓷器。胎体比宋代的要粗壮、高大、坚致;有些器型如大盘,高足杯,吉字瓶,八棱梅瓶等都是典型的元代器型。施厚釉,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由于元代的釉配方陈腐精炼程度不如南宋时期,所以元龙泉釉多为绿豆色或艾绿色,少数为青黄 色。少见南宋龙泉精品那种梅子青和粉青的高等级颜色。
洪武年间,《格古要论》载:“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盛产处器(青瓷)。”当时供奉皇宫、贵人用的器皿仍由“饶(景德镇)、处(丽水龙泉)等府烧造”。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贸易促进青瓷生产,正统年间以著 名匠师顾仕成为代表的作品,形制端正,釉厚色青,不少大型瓷品仍为车内外艺术鉴赏家所收藏。成化、弘治以后,青花瓷兴起,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变为西方殖民者少将侵略之路,明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大窑村、溪口村一带瓷窑纷纷关闭,大白岸村至安仁口村一带瓷窑改烧民间通用青瓷、造型、烧制都不及以前精致。窑数减至160多处。
龙泉窑的品种太单一,只有青瓷,而且多是素器或带有刻工的。景德镇除了釉里红,还有青花、五彩,后来发明了斗彩、粉彩等,颜色、釉色多样,品种齐全,能量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处州(也就是龙泉)逐渐停烧了,此后又赶上明朝中叶的黑暗期,即正统、景泰、天顺这30年,处州就完全停工了,制瓷业务全都转向景德镇,这也是竞争之下的结果。
南宋龙泉窑将石灰釉改为石灰碱釉,在陶瓷史上是一个伟大创举,它使青瓷釉面更加幽雅光润。创烧时候的温度也很高,需要达到1250℃至1280℃,这样烧出来的梅子青不管是在颜色还是在厚度上都非常美观。由于釉层较厚,难以透出釉下刻画纹样,因此在釉面装饰上,多采用堆贴装饰,形成一种浅浮雕效果。同时更加重视器物的造型设计,以此突出釉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