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糊涂乐忘忧,寄情书画无别求
梁纪自幼受书香世家熏陶,先后被李凤公、卢振寰、谢稚柳三位名师纳为入室弟子,专攻工笔花鸟,绘画艺术成就卓著,在业界有“梁荔枝”的美誉。
梁纪在工笔花鸟世界中,对岭南佳果荔枝最为喜爱。他笔下的荔枝栩栩如生,令观者垂涎,恨不得马上摘下来吃上一口。梁纪的“工笔重彩”,技法传统,功夫深厚,表达真实,给人平实、安详之感受。
梁纪:生于1926年3月,别名方纲,广东佛山人。擅长中国画。曾任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美术指导、副所长。作品有《竹溪双鸭》、《薄膜育秧》、《孔雀紫荆》等。
“我学画并非科班出身,
除受家学影响、
自身勤奋外,
全靠名师指导。”
已故画家梁纪是梁园创始人之一梁九图的曾侄孙,幼时常到梁园玩耍,听长辈吟诗论画;其父梁彰善是佛山大兴银珠店的经理,闲时喜欢种兰画画。梁纪耳濡目染,三岁便学着在地上涂鸦了。
到了上学年龄,父亲见他临摹公仔纸的二十四孝图画得似模似样,但语重心长地说:”你立志画画我不反对,但你要知道,古时很多画家都是饿死的,要当画家就要挨得穷,还要找个好老师,先工后意,打好基础。“
梁纪铭记于心,一边在书塾读书,一边学画。14岁那年,梁纪将他画的《双鸡图》拿到佛山的字画店”瀚香楼“装裱,不想被人以10元的价格买走了,而当地一名老前辈,居廉学生郑古珍画的画才卖了5元。梁纪从中看到了希望,将首次卖画所得买了纸张笔墨,立志要当一名好画家。
然而,战争击碎了梁纪的梦想,沦陷后的佛山百业调零,饿殍遍野,他父亲经营的银珠店也倒闭了。为供养父母,年仅16岁的梁纪只身逃到广西柳州谋生,抗战胜利后,又回到广州一间店铺打工。
点击看完整视频哦
☝ 点击上图看完整视频☝
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无论再累,他始终没有放下画笔。每晚店铺打烊后,别人去逛街、打牌、上茶楼,他却挑灯自学,临摹古画、写生,画到凌晨一两点钟。
一天,李凤公在广州文德路有名的字画店“云林阁”看到梁纪送去装裱的花鸟画富丽工致、笔法不凡,不禁叫好,并立意收他为徒。梁纪闻讯而忧无学费可缴,李凤公则回信:“既然我喜欢你,还讲什么钱呢!”
自此,梁纪拜在李凤公门下,常请恩师评改习作,李对他的不足逐一指出,言传身教,亲如子侄。1950年,李凤公到香港定居,临行前将梁纪推荐给北宗山水画大师卢振寰做学生,画技进一步提高。
随后,梁纪又经书法家李天马引荐,拜著名国画家谢稚柳为师。梁纪常云信请教谢老,谢老每到广州,梁纪都要带上画作登门请教,聆听教诲,受益良多。
”在众名师指导下,
我的绘画技法及绘画理论不断提高,
在如何博采各家所长上我受到很大启迪。“
1956年,梁纪”三十而立“:工笔花鸟画佳作《竹下双鸡》入选全国国画展;作品《百合花》入选华南青年美展,并获三等奖,被选送参加当年的全国美展。
自此,梁纪擅长工笔花鸟画之名不胫而走,每年均有佳作入选全国、全省展览。
”画画一定要有写生基础,
要运用传统技法写现代的景物。
传统技法得力于临摹古画,
而对物象的准确表现全靠
长期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
熟练传统技法、
准确掌握景物的自然生态,
才能创作出高格调的作品。“
梁纪还是新中国广东工艺美术的开拓者之一。1957年,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梁纪被任命为研究所的美术指导,进而担任研究所的副所长。他看到当时的广绣较为俗气,大胆革新,将工笔画技法融入广绣设计,实现以画入绣,使广绣题材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让广绣作品享誉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