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的罪过:是带了一窝烂学生
点击加载图片
“书”是“书写”,“法书”是“写得好的书作”,“书法”是“有关书写的一门学问”。这是欧阳中石先生近半生对于书法的感悟。作为一位现代书法大家、教育家和知名学者,为人们所熟知。
欧阳中石先生的代表作《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中石夜读词钞》,是文艺书法界中享有赞誉,经典的文艺作品。欧阳中石先生的文艺、书法水平相当的高,还曾担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在书法界,是一位建设当代书法,开拓艺术范围的大家。
点击加载图片
饱经风霜的成长经历
欧阳中石先生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岁月——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当时动荡的政治时局,使得老百姓的生活生存尚且不易,更不要说读书、学习了。但是,出身动荡岁月的欧阳中石先生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知识、对书籍的渴望,锲而不舍的努力是他后来得以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原因。
1954年,欧阳中石先生考入了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师从哲学大家金岳霖。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其中教育行业的缺失最为严重。在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欧阳中石先生选择投身进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点击加载图片
在书法教育逐渐得到重视,书法行业得以复苏的情形下,他做出了投入书法教育行业之举。由于在上学期间,欧阳中石师从金岳霖等大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对书法行业的理解有着十分独特的见解和体会,自身的文化底蕴也相当的高。
这也是欧阳中石先生能够在当时的新中国,在当时的书法教育行业能够出彩的原因。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生涯中,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文化底蕴不断提高,自己写的字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中,写的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点击加载图片
他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书法教育事业不是个人的事业,我愿意和朋友们一起来推动它向前发展。”这一句话,奉行了就将近半生,欧阳中石先生将他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中学的基层教育,为学生们燃烧了了自己的岁月。
欧阳中石先生的兢兢业业,对待学生的诚恳耐心,使得他在学生中备受爱戴,深得学生敬重。
点击加载图片
二、书法界的大家
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成就,来源于他在长期的基层教育实践中,获得的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长期的教育实践使他明白,基层的语文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缺陷和不足十分明显。
因此他对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运用着他敏锐的思维和长远的目光,提出了一套语文教育改革方案。方案的推出获得了业界的赞誉和认可,为当时人们瞩目。
点击加载图片
而书法界大家的由来,不仅仅只是因为欧阳中石先生的高超卓绝的艺术造诣,更因为在当时,欧阳中石先生以一己之力将书法教育步入正轨,稳健发展。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解放思想”的潮流后,国内的各行各业都在改革,欧阳中石先生也与当时的许多业内人士,承担起了一个艰辛伟大而又惠及后世的任务——开辟高等书法教育。
从专科到本科,从硕士到博士,一系列举动使得书法教育领域如沐甘霖。欧阳中石的举措获得了书法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点击加载图片
三、“烂学生”的原因始末
欧阳中石先生的举措,开辟了当时的高等书法教育行业,事实上有着促进书法教育行业发展的利处所在。但以现在许多人的视角,欧阳中石先生的举措反而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罪过”。
这“最大的过错”看起来有些像个高帽子,真实的情况真的有如此的不堪和错误吗?答案可能未必。
1993年,欧阳中石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成功地设立了当时中国的第一个博士点,这成为了后世人们所常常诟病的一点。博士点的设立,是需要一门学科经历岁月、经历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的。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说学科内容贫瘠,抑或是老师、教授还未有高深且深厚的知识点传承,这个博士点是没有意义的。正如同当时的这样一个博士点,经过培育的学生并未能成为对业界、对中国教育有独到见解、独到感悟的人。
与之相反的是,这一门学科在当时人们眼中,成为了一个你争我夺的一个肮脏的名利场,这与欧阳中石先生的本意大相径庭。而他带了一窝烂学生的原因始末,便是出自欧阳中石先生的徒弟——郑晓华、叶培贵、王元军。
作为欧阳中石的四位大弟子之三,他们的书法技艺并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的传授而有所革新改变。他们的书法技艺与欧阳中石先生的相似,没有做出对业界有贡献、有创新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在后世,人们对于欧阳中石的推动高等书法教育的改变,没有抱有相应的赞同。
点击加载图片
网上所谓的“烂学生”,其实更多的是对当前书法行业和书法教育停滞不前、一板一眼地反对和不满,而这需要书法行业的从业者做出改变,书法教育行业才能够蓬勃发展、积极前进。
作为“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欧阳中石先生,他对于书法教育行业的付出和贡献有目共睹,早年时期对于基层教育事业和书法的热爱更是令人动容。可以说,欧阳中石先生对于书法教育事业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热情和付出也是独一无二的。
点击加载图片
他对于书法教育事业的思考在曲折前进的步伐中,一点点地改变,只为的是更加努力地投身于中国书法教育事业。他的付出,弥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书法教育普及的缺失,弥补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事业对于人才的缺失。
欧阳中石创作的《中华传统美德古训》,将历代名家关于美德的名言整合一体,既体现以“修齐治平”为核心的传统美德精神,又适应时代发展,力求做到切时如需,给欣赏者带来启迪。这应该就是欧阳中石先生对于书法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