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酸梅味的白茶,喝完后口干舌燥,是储存不当还是劣质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酸味,于我曾经是美味。

那是属于初夏水果的酸涩,李子,葡萄,芒果,柠檬……

一种刚刚好的,恰巧适中的独特,甚至有一种近乎无道的包容。

入口时,酸感滑过味蕾,却直抵心脾,带着由内而外的滋润溢满心脾。

恰如炎炎夏日的一阵微风,清凉地吹拂着脸庞,美好而隽永。

但与此同时,若在喝白茶时品到了酸味,却让人不禁眉头紧皱。

这股酸味,并不美好。

并非汁水丰沛的酸甜感,而是充满刺激性的酸味。

汤水入喉后,还带有些不适感,刮嗓子。

而白茶如果发酸,无一例外地,皆予人极差的体验感。

酸味,如今成为了白茶的噩梦。

还有茶友反应,带酸味的白茶喝起来口干舌燥。

可究其根本,白茶发出酸味和什么原因有关?是储存不当,亦或品质不佳?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了解酸味,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和避免,这一点尤为关键。

《2》

茶叶为什么会出现酸味?

于白茶而言,体内出现酸味,通常与自身的含水量超标有关。

如果茶叶的水分含量超标,再加上外界过高的温度,白茶便过度发酵,变质了。

过度发酵后,则会催生出难闻的酸味。

既然涉及到了含水量的概念,便与工艺和储存都脱不开关系。

第一种情况,是这款白茶的水分含量,从一开始就是超标的。

白茶的工艺,在六大茶类中最接近天然。

简单、朴素的萎凋和烘干,力求做到干燥。

按照国标中所规定的,成品的白茶含水量必须低于8.5%。

而一些制茶经验丰富、老道的师傅,会把这个红线控制得更低,到7%,5%,或者再往下。

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让白茶的干度达标,不易受潮变质。

如此一来,也为长期收藏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如果遇到了粗制滥造,白茶只是随便晒一晒,烘干也不够彻底。

这样的白茶,含水量大大超过了国标中所规定的标准,自然容易受潮。

出现酸味,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往后更严重的结局,只会是受潮程度不断加重,最后发霉。

《3》

第二种情况,是在后期储存的过程中,白茶含水量日渐上升。

一开始达标,可为什么又超标了?

自然是与储存环境,以及包装方式相关。

空气中含有的水汽,是无处不在的,虽肉眼不可见,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防潮都是不可忽视的存茶要素。

而有些身处北方的茶友,不知为何听信了“北方存白茶不用密封”的说法。

于是乎,便不注重白茶的密封,甚至直接将其敞露于空气当中。

恰好白茶发挥了自己良好的吸附性,大量地吸收水汽及异味,受潮变质不足为奇。

随后,便渐渐生出了那股奇怪的酸味。

亦或是在选择包装的过程中,选用了并不能完好密封的容器。

比如,紫砂罐、陶瓷罐、玻璃罐……诸如此类。

它们最大的优点是美观,但缺点则是难以做到彻底密封。

水汽顺着罐口的缝隙,进入到内部与茶叶长期接触,存坏了加重发酵了,便发出了酸味。

由此,也让自己的好茶断送了手中。

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就不得不提到白茶储存的要点,密封、干燥和阴凉。

向福鼎的茶农吸取了经验后,最为稳妥的密封方式,是三层包装法。

也就是用铝袋、食品级塑料袋及标准厚度的纸箱,将白茶进行严密地、层层深入的密封。

尽量隔绝外界的空气和水汽,让白茶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下陈化。

此外,还应该保持存茶环境的阴凉和干燥。

防高温、防潮湿,这两点是杜绝白茶过度发酵,生出酸味的重中之重。

最佳温度控制在25℃为宜,而湿度则需要在45%以下。

《4》

为什么有酸味的白茶,喝起来口干?

白茶受潮以后,生出了酸味,不仅仅会改变茶香。

更重要的是,破坏了茶叶内丰富的营养物质。

即便原本品质优越,也沦为了劣质。

一杯清甜鲜爽的茶汤,本应该富含茶氨酸,适当的茶多酚,及少量的咖啡碱。

滋味美妙的同时,又增添了汤水的层次感。

品饮起来,柔润顺滑,细腻柔和,只要冲泡方式正确,不应该出现口干的感觉。

但是,当白茶出现酸味的同时,也就代表着它的品质直线下滑。

充沛的内含物质,在水汽的侵扰下,逐渐消失殆尽,甚至出现了不良的物质转化,让茶叶内生出了不好的东西。

也正是如此,存坏的白茶不仅喝起来有酸味,且会口干。

而优质白茶的那种生津回甘,回味悠长,清新甜润,全然不见了。

当然,至于发酸的程度,口干的程度,都要视白茶受潮情况而定。

比如,有的白茶只是略微带点酸味,只是在咽下之后的尾调上,口干的感觉并不明显。

而有的白茶酸味十分突出,有人形容为“钻牙缝”的酸。

口干和刮嗓子的感觉,更是难以忽视。

但无论如何,只要出现了酸味,不管程度如何,都代表着存坏了,品质下降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不要再拿“一点点”、“略微”这种词来衡量酸味了。

既然喝茶是为了享受,又何必要喝变质的白茶来毁坏自己的味蕾和心情呢?

鲜香醇爽,香清甘活,才是白茶的真谛啊。

发酸的白茶,若是实在舍不得丢弃,就用来泡泡脚,或是让它化作春泥更护花吧。

或者,茶友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5》

不乏有人,将酸味美化为了“酸梅味”。

可不管怎么说,它都不是一种香气。

酸味,说白了就是一股臭味,大家可以与食物发馊相关联。

毕竟,那也是一种发酵过头的表现。

以“酸梅味”作为一个卖点,来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的的确确存在着。

在过去,大家对此概念尚未了解,往往因为其独特性,甘心买单。

但如今,科普的道路越走越远,很多茶友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而那些仍旧在售卖“酸梅味”白茶的茶掌柜,生意也略显惨淡。

平时,茶友彼此之间还会打趣道,“喝酸梅味的白茶,小心酸掉牙!”

倘若喝茶酸掉牙,可真要成为一个千古笑话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