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病奇效处方指南全集

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

组方 牛蒡子12 金银花18 连翘12 桔梗12 玄参12 射干10

蝉蜕9 生地12 丹皮9 天冬10 枸杞子15 紫花地丁12

加减⑴高热加减:汗多加生石膏24知母12,汗少加薄荷6,羌活12

⑵便秘加大黄12(后下) ⑶痰热加天竺黄12 浙贝15 ⑷痰多者加法夏12 全瓜萎12⑸感风寒,加麻黄8 附子6 细辛9

支气管哮喘(哮喘)

①冷哮

炙麻黄10 白芥子9 干姜9 苏子12 法夏12 杏仁10 陈皮15 补骨脂15 紫苏9 款冬花10 射干8 桔梗12 黄芪18 淮山18 五味子9

②热哮

鱼腥草30 蒲公英15 黄芩12 冬瓜仁12 地龙12 杏仁12 桑白皮15炙麻黄10 薄荷8(后下) 石菖蒲10 五味子9 金银花15

加减  ⑴风寒重加细辛6⑵高热烦渴,痰多色黄加生石膏30(先煎)青天葵15 薄荷8(后下)⑶阳气暴脱,加高丽参12(另炖)⑷食少纳闷,加麦芽15 鸡内金12 白术15

急性支气管炎

①风寒咳嗽(基本方)紫苏10 杏仁10 桔梗12

前胡12 陈皮15 枳壳9 紫菀12 云苓15 麻黄8 百部12

②风热咳嗽(基本方)桑叶12 菊花15 薄荷8(后下)

杏仁10 桔梗10 连翘12 芦根15 牛蒡子12 板蓝根12 沙参15

③温燥咳嗽(干咳)(基本方)桑叶10 沙参12 雪梨皮12

杏仁9 瓜蒌仁15 玄参12 马勃8 麦冬10 玉竹15 丹皮8 知母10

慢性支气管炎

①急性发作期(类似于急性支气管炎方)

②缓解期荆芥10 百部10 杏仁9 浙贝10 款冬花8

陈皮12 炙甘草5 紫菀12 鱼腥草18 桔梗12 橘红6

加减

⑴风热咳嗽:加桑叶12 菊花18 金银花15

⑵风寒咳嗽:加防风10 紫苏12

⑶肺热咳嗽:加桑白皮12 黄芩9 枇杷叶10

⑷痰浊阻肺:加苏子15 莱菔子12

⑸肺气虚:加黄芪25 党参15

⑹脾胃虚弱者:加白术10 党参20

⑺肾气虚:加补骨脂12 山萸肉12 淮山15

肺炎(肺热、胸痛)

金银花15 连翘15 鱼腥草15 瓜蒌皮15 芦根20

牛蒡子12 桔梗10 黄芩10 穿心莲10

加减:

⑴热盛者:加生石膏30 青天葵12

⑵咳甚加杏仁10

⑶痰稠加天竺黄12 川贝5

⑷咳血加白茅根15 侧柏叶15

⑸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按说明书用量)

⑹便秘者加大黄8 枳实12

⑺阴虚加麦冬15 生地20 玄参12

⑻气虚加太子参15 党参20

⑼胸痛加三七末3克(冲服) 郁金12

⑽自汗加乌梅12 浮小麦18

⑾口干有痰者加天花粉18

⑿低热明显者加白薇15 青蒿9

⒀元气大衰者加高丽参10克(另炖) 熟附子12 黄芪25 五味子9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柴胡12 延胡索10 川楝子15 蒲公英24 白花蛇舌草18 沙参15 川连8 三七末3(冲服)丹参10 浙贝10 黄芪20 党参18 台乌12 香附10

加减

⑴吞酸严重加瓦楞子30 鱼古15

⑵有黑便加蒲黄12 侧柏叶15⑶有恶心症状加陈皮12 竹茹12

⑷胃热盛加黄芩10 丹皮10

⑸胃阴虚者加麦冬12 石斛9

⑹湿重者加云苓15 泽泻12

慢性胃炎(痞满、胃脘痛)

香附10 百合25 台乌12 砂仁8 没药9 白术15 党参15 蒲公英20 半枝莲10 麦冬10 淮山15 延胡索12 白花蛇舌草12[加减]:

加减

⑴吞酸明显加鱼古15 瓦楞子30

⑵食滞纳呆加莱菔子12 布楂叶12

⑶便秘者加川朴15 槟榔15

⑷四肢寒冷加肉桂3 熟附子10

⑸湿热重加防己15 关木通5

⑹口干口渴甚加天花粉15 知母10

⑺出现黑便者加侧柏叶15 蒲黄8 阿胶12(烊化

急性胃炎(胃脘痛)

大黄8 黄芩12 党参24 白术15 黄芪20 云苓15 陈皮10 沙参18 茜草根15 天花粉12 紫苏10 广藿香12(后下) 薏苡仁20

加减

⑴腹胀者加神曲10 麦芽10 鸡内金12 减大黄为4

⑵便血严重加蒲黄12 仙鹤草12

⑶呕吐频繁者加法夏10 竹茹12

⑷里虚加熟附子8 山萸肉10 去大黄

⑸胃酸过多加瓦楞子30 鱼古15

萎缩性胃炎

沙参10 麦冬12 丹参12 川芎8 石斛9 砂仁10 川朴花8 白术15 淮山15 黄芪18 党参15 台乌10 莱菔子12 延胡索10 佛手8

胃下垂

黄芪30 党参20 白花蛇舌草20 川楝子9 白芍 10 炙甘草5 升麻9玉竹18 枸杞子12 川芎10 牛膝12 香附10

加减

⑴吞酸加瓦楞子25 鱼古15

⑵胃纳差、喜温者加高良姜10 白豆蔻10

⑶胃热重者加川连8 野菊花10

急性肠炎( 泄泻、霍乱)

广藿香12 葛根12 白头翁15 苍术15 金银花12 神曲12 法厦10 白术12 云苓15 白豆蔻10 川朴8

慢性腹泻(泄泻)

广藿香12 白豆蔻8 云苓15 川朴8 白芍12

白术12 陈皮9 党参12 乌梅10 淮山15

加减

⑴水饮留肠者,加防己15 车前子9

⑵久泻肠结瘀阻,加川芎10 当归9

⑶肾虚泄泻,加破败纸15 补骨脂12 山萸肉10

功能性便秘

麻子仁20 川朴12 白芍12 肉苁蓉15 首乌20 柴胡9

加减

⑴燥热便秘,加大黄10 生地20

⑵气滞型便秘,加木香12(后下) 沉香9(后下) 去麻子仁

⑶气虚型便秘,加党参15 黄芪18 陈皮10 去麻子仁

⑷血虚型便秘,加当归15 桃仁12

⑸肾虚型便秘加牛膝12 熟地20 去麻子仁

⑹阴虚便秘加生地30 丹皮12 泽泻12 去麻子仁和首乌

慢性胆囊炎

龙胆草15  山栀子15  柴胡12  延胡索15  白芍12  广木香9  大青叶9 金钱草15 鸡内金10 郁金15 薏苡仁20 云苓15 蒲公英10

加减

⑴腹胀者加大腹皮10 苏梗10

⑵胃纳差加焦谷芽10 山楂12 神曲10

⑶热盛而便秘者,加大黄10(后下) 全瓜萎12

⑷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2 法夏10

⑸夜尿频、腰痛,五更泄泻者,加熟附子8 干姜8 吴茱萸10 去延胡索、蒲公英

肠粘连

木香12 香附12 郁金9 枳壳9 白花蛇舌草15 大黄15(后下) 白芍18 川朴9 川连6 丹参18 大枣20 白术15 延胡索6 川芎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治法  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秦皮12白芍15黄芩10苍术12吴茱萸8 台乌15五味子9党参15

加减

⑴腹痛甚,加郁金15 延胡索15

⑵大便稀溏,加厚朴12 薏苡仁20 白豆蔻10

⑶脘胀纳呆,加布渣叶15 鸡内金15

⑷身热、烦渴,加金银花15 败酱草20

⑸若出血量多,血为鲜红者则加地榆15 槐花15 侧柏叶12

⑹泄泻日久,直肠脱出者加黄芪30 升麻9 柴胡10

急性胆囊炎

龙胆草12 山栀子12 茵陈20 金钱草25 柴胡12 大青叶10 白芍15

加减

⑴便秘加川朴15 大黄10(后下)

⑵有胆结石者加海金砂15 鸡内金12 金钱草加重为35克

⑶胁肋剧痛,加川楝子10 延胡索9

⑷黄疽明显,加田基黄30 溪黄草25

⑸火热伤阴者,加生地15 玄参15 天花粉12

⑹高热者加石膏30 青天葵15

尿路感染(“淋证”)

方一

关木通5 车前草15 滑石15 大黄8 白花蛇舌草20 云苓15 淮山15 白术12 黄柏12 黄芪20 菟丝子12

加减

1.小便涩痛,加广藿香6 海金沙20 石苇25

2.出觋血尿,加小蓟25 白茅根30

3.白细胞增多者,加蒲公英30 鹿衔草10 穿心莲10

4.尿蛋白较多者,加石苇30 玉米须20 萆解25

5.尿中含有红细胞,加地榆24 马鞭草30 蚕豆花30

6.腰痛甚,加巴戟10 杜仲10

7.阴虚火旺者加地骨皮15 玄参15 蒲公英30

方二

野菊花15 汉防己12 淮山15 云苓15 泽泻12 防风9 桔梗10白茅根18 黄柏10 麻黄8 桑白皮10

加减

1.尿蛋白流失过多,加玉米须30 薏米30 蝉蜕6

2.腰痛者加杜仲15 徐长卿15

3.血尿过多,加大蓟15 小蓟15 贯仲18

4.小便不利者,加桑白皮15 薏米30 玉米须25

5.水肿喘急者,加法夏12 葶苈子15 全瓜蒌15

6.兼外感风寒者,加紫苏10 荆芥12 蝉蜕10

方三

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感病邪日久伤及脏腑,从而导致水液运化、气化失调

所致;亦会因劳累、房事耗伤脾肾而发病。)

治法  补肾固精,利水,益气

黄芪18 党参18 熟地10 桑螵蛸6 桑寄生12 士茯苓15 黑大豆30 白茅根15 大枣20 当归15

加减

1.出现血压升高,加夏枯草18 菊花20

2.皮肤湿疹者,加地肤子30 白藓皮25

3.尿中脓细胞含量偏高者,加蒲公英18 连翘10 鱼腥草15

4.尿中红细胞含量偏高者,加仙鹤草15 藕节20 生蒲黄9

5.尿蛋白流失严重,加玉米须15 薏米25

方四

金钱草30 石苇15 牛膝10 云苓15 白术12 王不留行12 黄芪30 党参15 泽泻12郁金12 车前子15 广地龙15 海金沙20

加减

1.血尿过多,加白茅根15 小蓟15

2.出现脓尿者,加白花蛇舌草30 蒲公英20

3.结石情况严重者,加琥珀末3(冲服) 川足2条 炒山甲12 皂角刺10

4.疼痛甚,加延胡索15 台乌15 川芎8

5.少腹气涨者,加台乌12 柴胡12

遗尿症

治法 活血化瘀,养心安神,益肾健脾

桃仁12 丹参15 白术15 珍珠母30 酸枣仁12 龙骨20水牛角30(先煎) 淮山15 金樱子10 枳壳10

面神经炎(“面瘫”)

治法  祛风通络,益气,活血化瘀

羌活12 防风12 白芷10 黄芪25 川芎12 广地龙12 僵蚕9 鸡血藤30 胆南星4 没药9

加减

(1)痰浊阻塞者,胆南星改为9 加白芥子10

(2)久痛难愈,加红花9 毛冬青25 桃仁15

(3)偏寒者,加桂枝10 细辛5

(4)热邪盛,加连翘15 黄芩12 生地20

三叉神经痛

治法 平肝熄风,养血柔肝,祛风止痛

杭白芍20 白蒺藜10 白僵蚕10 白芷9 当归12 生地10

黄芪20 川芎10 丹参9 毛冬青25 甘草10 石决明20 细辛6

加减

(1)恶寒而无汗者,加麻黄9

(2)面肌抽 者,加法夏10 胆南星8 天麻12

(3)血虚者,加鸡血藤30 何首乌25

(4)气虚者,加党参30 黄精18

坐骨神经痛

治法 补肝益肾,行气活血

桑寄生15 秦艽18 当归12 黄芪25 牛膝15 独活12 乳香9 砂仁8

小茴香6 云苓15 知母12 苍术12

加减

(1)下肢关节屈伸不利,加木瓜18 鸡血藤30

(2)痛剧加威灵仙12 细辛6 延胡索6

(3)夜尿多者,加淫羊藿15 狗脊18

蛛网膜下腔出血(“真头痛”)

治法 平肝降火,凉血止血,养阴潜阳

天麻12 龙胆草12 大黄(后下)12 虎杖25 生地30 石决明30

白芍15 旱莲草15 茜草根15 益母草30

加减

(1)高烧者加知母15 生石膏30 紫雪丹1支冲服

(2)痰热加牛黄粉2 浙贝18

(3)抽搐者,加广地龙12 安脑丸1只(口服)

(4)昏迷者,灌服安宫牛黄丸1粒

(5)虚脱加人参12 熟附子9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治法 活血化瘀,益气通脉,健脾

黄芪50 党参20 天麻12 全蝎6 丹参18 当归12 鸡血藤20

白芍15 生地30 云苓15 苍术12 橘红9

加减

(1)痰满阻塞者加胆南星12 天竺黄12

(2)痰浊内闭加石菖蒲12 郁金15

(3)肝阳亢盛加羚羊骨15(先煎) 夏枯草15 钩藤15

(4)出现虚脱者加人参12 熟附子9

(5)阴液亏耗者加西洋参15(炖服) 麦冬15 知母15

癫痫

一方

治法平肝熄风,豁痰开窍,安神解痉

茯神40 天竺黄15 远志肉30 旋覆花20 石菖蒲15 胆南星8 郁金20

广地龙10 龙骨18 白芍15 丹参12 青礞石18

加减

(1)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12

(2)不省人事者,加安宫牛黄丸1粒

(3)血虚者,加首乌30 当归12

(4)失眠者,加酸枣仁20精神分裂症

又方

治法理气解郁,豁痰开窍,活血化瘀

郁金18 莪术12 木香8 桃仁12 九节菖蒲8 百合10 法夏10

合欢皮18 生牡蛎18 川朴10 夜交藤15 白芍9 五味子8 女贞子15 熟地12 川芎10

神经官能症

党参18 黄芪20 川芎6 法夏10 龙骨15 紫石英15(先煎) 枸杞子15 酸枣仁15 陈皮10 川朴10 远志9

加减

(1)失眠健忘者,加五味子10 菖蒲15

(2)情绪易激动,加白芍12 香附10

(3)血压偏高者,加夏枯草15 葛根12

(4)气机不畅顺之眩晕,加路路通10 姜黄9

(5)咽喉干燥,加山豆根12 木蝴蝶9 玄参10

癔病(歇斯底里症)(“脏躁症”)

治法 养血安神,行气开郁,化瘀散结

白芍15 龙骨20 牡蛎30 法夏9 海藻18 陈皮8 石菖蒲10

当归10 川芎9 郁金12 砂仁10 葛根15 桑白皮12 枸杞子12

脑外伤综合征

治法 滋阴潜阳,活血化瘀,通窍

钩藤15 菊花12 白芍15 川芎8 香附9 党参18 黄芪18 法夏10

羌活9 防风12 山萸肉15 山药18 丹皮12

加减

(1)头剧痛,加红花10 丹参15 赤芍12

(2)眩晕者,加天麻15 珍珠母20

(3)失眠者,加酸枣仁15 茯神15 合欢皮12

(4)血气虚者,加太子参25 熟地25

脑动脉硬化

治法 活血通络,滋阴补肾

丹参18 玄参15 麦冬12 生地18 石菖蒲10 川芎15

当归18 黄精18 牛膝10 姜黄10 枸杞子18 夏枯草18

加减

(1)肢体麻木,加鸡血藤30

(2)腰膝酸痛,加杜仲18 川断15

(3)四肢颤动不定者,加珍珠母30(先煎) 龙齿30(先煎)

(4)失眠者,加酸枣仁18 远志9

(5)抽搐者,加全蝎9 广地龙12

老人性痴呆症(脑萎缩)

治法 补肾健脑,补血气,祛瘀化痰

丹参15 当归12 法夏10 山楂10 淫羊藿15 山萸肉 15 党参20 黄芪30白芍12 五味子10 石菖蒲10 麦冬9 枸杞子10 远志9 泽泻12

缺铁性贫血

党参15 白术12 黄芪30 当归15 白芍12 熟地20 枸杞子18

红枣15枚 木香6 铁落20 砂仁6(后下) 神曲12 鸡内金12

再生障碍性贫血

桃仁10 丹参10 当归10 川芎8 黄芪20 熟地20 鸡血藤20

三七末3(冲服) 枸杞子15 杜仲15 女贞子12 白芍15 旱莲草18

加减

(1)若红细胞减少明显,加阿胶12(烊化) 红参9(另炖)

(2)若白细胞减少明显,加穿山甲12 补骨脂15

(3)若血小板减少明显者,用三七末5(冲服) 石苇15 仙鹤草15

(4)若皮肤出现紫斑,皮下有血肿,伴有血便、鼻出血等情况,加仙鹤草30 侧柏叶12 白茅根20

(5)出现尿血者,可加栀子10 大蓟12 小蓟12 扁蓄1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法 补血益气,养阴健脾

白芍12 生地15 麦冬12 丹参15 党参20 黄芪25 白术12

大枣9枚 菟丝子12 白花蛇20 枸杞子15 当归12

慢性白血病

治法 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活血化瘀

当归12 川芎10 丹皮9 五灵脂10 枸杞子12 淮山18

熟地20 山萸肉12 麦冬18 木香8 黄芪30 柴胡9

加减

(1)有紫癜出现,加茜草根15 白芨12 仙鹤草30

(2)淋巴结肿大者,加山慈菇15 法夏12 猫爪草25

(3)伴有发烧者去当归、川芎、熟地,加半边莲20 半枝莲20 柴胡9

(4)贫血者,加紫河车6(冲服) 桑椹15 阿胶10(烊化)

急性白血病

治法 益气养血,祛瘀散结

党参30 熟地25 白芍15 川芎10 大枣8枚 鸡血藤30

黄芪30 丹皮15 法夏10 竹叶15 金银花18 白花蛇舌草30

加减

(1)有血尿、血便者,加大蓟12 小蓟10

(2)鼻出血者,加紫草15 赤芍12 青黛5(冲服)

(3)出血过多,加白芨15 阿胶12(烊化)

(4)抽搐者,加全蝎6 钩藤12

(5)低热伴有骨痛者,加鳖甲15(先煎) 知母12 蒲公英20

(6)畏寒者,加熟附子12 肉桂5

甲状腺炎

海藻25 紫菜18 牛蒡子12 薄荷8(后下) 丹皮15 玄参15

海螵蛸15 川芎10 当归10 赤芍12 生地15 柴胡9 莪术10 青皮8

单纯性甲状腺肿

海藻25 海带25 海螵蛸25 昆布25 陈皮8 牡蛎20

柴胡10 香附10 白术12 法夏6 川芎10 郁金10 丹参8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玄参15 生地15 麦冬12 浙贝15 青皮6 夏枯草15 莪术12 黄药子10 黄芪15 党参12 白术10 猫爪草18 法夏12 陈皮5

加减

(1)甲状腺肿大明显,加白芥子12 三七末2(冲服)

(2)失眠者,加远志10 酸枣仁10

(3)眼睛突出明显,加鸡血藤30 牛膝15

(4)手抖动,加珍珠母30(先煎) 钩藤15

(5)肝郁气滞者,加柴胡12 白芍15

(6)大便溏泻者,加扁豆30 薏苡仁20

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席汉氏病)

治法 温补脾肾,填精补血

人参6(另炖) 熟地15 杜仲15 当归10 山萸肉15 炙甘草6

白术15 菟丝子12 木香8 陈皮6 白芍8 枸杞子12 麦冬10

加减

(1)体乏者,加黄芪30 补骨脂12

(2)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25

(3)闭经者,加益母草30 川芎8

(4)性欲低下,加仙茅10 淫羊藿12

(5)胃纳差,加鸡内金12 神曲12

糖尿病

治法 养阴,生津止渴

黄芪30 白术12 淫羊藿12 白芍30 乌梅10 葛根12

熟地20 麦冬12 山萸肉10 泽泻12 五味子8 知母12

加减

(1)夜尿频繁,加芡实18 菟丝子15

(2)血气虚弱者,加首乌15 黄精12 党参20

(3)肺热者,加天花粉10 沙参12 川连8

(4)兼有高血压病,加杜仲15 牛膝18

(5)视力模糊,加女贞子15 草决明12 石斛10

(6)有胰岛素依赖者,加丹参20

(7)血糖高,加川芎12 当归12

(8)口渴多饮者,加玄参20 天花粉15

痛风

治法 祛风湿,祛瘀通络

毛冬青30 黄柏15 忍冬藤30 秦艽15 牛膝15

当归12 白芍12 泽泻12 丹皮12 黄芪30 路路通9

加减

(1)血瘀明显,加桃仁10 赤芍15 泽兰15

(2)疼痛严重,加蜈蚣3条 全蝎6

(3)关节僵硬,加鸡血藤30 乌梢蛇15

(4)出现结节,加穿破石30 海藻15 猫爪草20

(5)出现头晕,加天麻15 剌蒺藜15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 祛湿通络,补肝肾,养阴

麻黄8 白芍12 黄芪25 防已15 薏苡仁25 知母10

川芎8 当归9 秦艽10 羌活8 牛膝12 桑寄生12

加减

(1)痛在上肢者,加桂枝9 威灵仙12

(2)痛在下肢者,加独活12 牛膝改为20

(3)湿重者,加苍术9 萆解12

(4)风邪重,加防风8 海桐皮12

(5)兼有痰饮症,加法夏9 厚朴9 陈皮6

(6)有关节肿痛者,加没药9 乳香8

(7)若皮下出现结节,加制南星9 白芥子8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法 清营透热,益气养阴,祛湿

水牛角30(先煎) 赤芍15 丹皮18 金银花12 生地18 当归10 槐米12陈皮10 知母9 木香10 独活10 白花蛇舌草20 黄芪18 党参18

翼状胬肉特效专验方

本验方共验证1036例,全部显效,最长1剂痊愈,最短三剂痊愈。

组方黄柏5g  麦冬5g  川芎5g  虫退5g  生地黄6g  归尾6g  防风6g  茯苓6g  杭白菊6g  生大黄5g  法夏6g  淡竹叶5g冬桑叶5g制南星6g 地龙衣5g

带状疱疹特效专验方

本门诊共验证此方治疗带状疱诊共计306例,显效96%。最短1剂痊愈,最长15剂痊愈。特别是对重症带状疱疹效果尤佳。

组方金银花20g  连翘30g苦参10g 黄芩10g 生薏仁30g 赤芍10  土茯苓30g

加减

①.皮损色红有丘疹。丘疹密集者加紫草15g 龙胆草30g

②. 皮损深红,有大黄疱疹者加野菊花20g  黄连15g

③. 疱疹溃破且糜烂者加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2g 生甘草12g

④. 剧痛者加元胡15g 延胡索10g

⑤. 后遗症疼痛者单服蜈蚣一条研细末分两次服。

三叉神经炎特效专验方

本验方共验证103例,效果显著。97%显效。

组方白附子 僵蚕  全蝎  等份

加蜈蚣8条。钩藤6g 白芷6g 研细末 分两日服完。以助解痉祛风

慢性支气管炎专验方

本方能更好的控制支气管炎的发作。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组方  蛤蚧一对 炒五味24克 地龙74克人参30克 紫河车60克 灸甘草30克 枳壳10克 大熟地 10g

研研细末蜜为丸每次10克 每日两次 2剂一疗程。

加减喘重:姜南星15克 制半夏15克

咳重:杏仁15克  批杷叶30克。

胆囊炎专验方

本方共计验证1069例。显效84%。

组方  金银花50克 炒枳壳12克鸡内金15克  黄芩12克  生大黄15克(后下)法半夏10克  广郁金12克白芍15克青皮12克  桂枝10克  海金砂15克柴胡12克 绵茵陈30克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专验方

本方共验证患者306例,86%患者痊愈,93%患者显效。

组方  辛夷花6克 青防风6克 嫩前胡6克 天花粉9克薏米12克 白桔梗5克 生甘草3克

加减

①.气虚:加黄芪9克白术12克

②. 鼻塞重:加细辛3克黄芩9克

③. 分泌物清稀:加杏仁6克浙贝9克

④. 分泌物黄稠:加瓜蒌皮9克冬瓜子9克

⑤. 粘膜红肿:赤芍9克丹皮9克

⑥. 粘膜水肿:茯芩9克泽泻9克

外用散剂:

苍耳子  辛夷花白芷  薄荷等份  研细末。吹鼻用,每日三次。

共两周一疗程。

冻疮专验方

本方共验证患者698例,全部治痊。

冻疮酊

组成 桂支10克.苏木10克.细辛10克 .艾叶10克 .生姜10克 .当归10克 .花椒10克 .辣椒1支 .樟脑粉5克. 上药共浸入75%酒精250ml中浸泡5天后,取药液备用.

用法  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用药用棉求蘸药反复揉擦患处,没日三次.

功用  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 冻疮.无论已溃未溃者均宜.

疗效 治疗380例,全部治愈.一般用药3-5天,平均3.5天.

冻疮破溃膏

组成 肉桂.冰片.樟脑各2克 .乳香.没药各10克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和均,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

用法淡盐水清洗疮面,再涂此膏,2日涂一次.

功用消炎止痛,拔毒生肌

疗效治疗84例,涂药2-3次,全部治愈.

紫草膏

组方紫草100g,黄芩20g,黄连20g,黄柏20g

制法取上药,用粉碎机粉末,香油适量熬开,放入以上药粉,然后放入冰片10g,再放入20个纱布条。用时放入铝盒高温消毒。

用法可用于水火烫伤,先用生理盐水清理创面,再用庆大霉素针剂创面,外用紫草膏。还可用于外伤,用上述方法清理好好创面后用纱布条外敷,胶布固定。

盆腔盆腔炎 积液灌肠专验方

本方配合口服方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6%。

组方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黄连20克黄柏15克生香附15克地肤子30克连翘20克冰片15克(后加)

加减有包块加三菱15克(醋制),莪术15克(醋制),红花10克

制法浓煎成100ML,不过因为药有点多可以煎一次用3天,

用法 10天一疗程,月经干净3-5天开始,灌肠后抬高臀部躺30分钟,局部热敷,加速吸收。

慢性盆腔炎专验方

本方配方灌肠方使用,效果显著。总有效例96%

组方 当归20~30 g、桃仁15~20 g、红花15~20 g、丹参30~50 g、赤芍20~30 g、乳香15~20 g、没药15~20 g、牡丹皮20~30 g、泽兰15~20 g、香附15~20 g、枳壳15~20 g、牛膝15~20 g、金银花30~50 g、连翘15~25 g、蒲公英30~50 g、败酱草20一30 g,

加减腹痛加元胡、川楝;腰骶痛加寄生、川断、狗脊,有包块加三棱、莪术;气虚加党参、黄芪。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二次口服。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方解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妇人腹痛”、“瘕瘕”、。月经不调”、“不孕症”、“带下病”等范畴,中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我们采用的中药方剂是活血类药物为主,佐以理气类、清热解毒三类药物组成。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病情灵活加味及调整药物剂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活血类中药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加速血液流动。增加盆腔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同时活血类药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因此有利于营养、氧气的供应及药物进入病变部位,代谢产物的排除,从而促进组织炎症的吸收,转化增生组织和消除包块。理气类药物与活血类药配伍能增强活血药物的祛瘀生新,软坚散结及行气止痛作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具有广谱抗生素、抗病毒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神效风湿祛痛药粉

本方共验证106例,显效65% 无效35%

组方白芷10g,全蝎10g,僵蚕10g,蜈蚣2条以上药共研为末,

用法撒虎骨膏或祛痛膏上贴患处,对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等止痛效果甚佳。

陈旧性骨折泡脚专验方

组方红花10克 续断20克 土鳖15  千年健20克 乌药20克 独活15克川芎20克 桂枝20克 当归20克白芷20克 骨碎补20克 全虫10克 大黄20克酒炒

用法上药以水和酒3:1的比例熬制 10--20分钟 趁热取汤泡脚 一天三次 30分钟 泡脚后药汤回锅 下一次加水再熬再泡。另外可以口服中华跌打丸配合

淋巴结炎验方专验方

组方防风10克 羌活10克 角刺14克 连翘10克夏枯草15克 银花10克 甘草5克  陈皮6克  桔梗10克 穿山甲10克 昆布10克牛蒡子10克羚羊角粉10克

方解全方以解毒散结为主山甲皂刺散肿溃坚,连翘枯草解毒散结,牛子桔梗专治咽喉部疾病,昆布牛子散结,双花甘草解毒,羌防升上兼解表。全方配伍精当。故疗效卓著。抗菌素消炎不错,但散结(结节性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不如中药。

本方共验证患者12例,九例有效。

痤疮效方专验

本方共验证患者9例,全部有效。

组成 荆芥12克,防风10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黄芩12克,黄柏lo克,桑白皮12克,枇杷叶12克,茜草12克 牡丹皮12克 赤芍15克蝉蜕10克 皂角刺12克,僵蚕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

用法 先将上15味药置于锅内,加水500ml,浸泡10分后,急火煎10分左右,煎约300ML药汁分两次温服;再将锅内药渣加水600ml,煎5分左右即可,取药汁分两次外洗,每次洗约分,15天为1个疗程。

加减 若见颜面、胸、背部米粒大小的白色丘疹,或底部微红者,方中清热凉血之品黄芩、黄柏、茜草、牡丹皮、赤芍皆可减量,一般为3—6克,其它药物剂量同上。若见颜面部鲜红色丘疹,较米粒稍大,有时融合成片者,方中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皆可减量至3克,加水牛角15克,其它药物剂量同上。

慢性肝炎四步曲

肝一方

组方柴胡15~20克,白芍50克,枳实15~20克,甘草15克,白术15~20克,茯苓15~20克。

适应证:迁延性或慢性肝炎见下列证候者。

①  肝区(右季肋部)隐痛(或胀痛、刺痛),腹胀满,食纳不佳,全身疲乏,头晕心烦,目干涩,手足心热,小溲色黄,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滑数。

②肝肿大(少数病人有脾肿大),触之痛,肝功能有改变(或无改变),有蜘蛛痣及肝掌。

加减: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可加龙胆草15克,板蓝根30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加白花蛇舌草50克,公英30克,以清热解毒;舌质红,小溲黄赤,手足热,热重于湿者,可加金银花30克,败酱草25克,大青叶20克;食纳不佳,可加山楂15克,麦芽30克,神曲15克;腹泻除加重茯苓、白术用量外,可选加扁豆15克,山药25克;脘腹胀满加厚朴、木香、槟榔;体弱气虚酌加人参、黄芪;部分正虚邪恋患者可用人参、黄芪与解毒清热之剂合用,肝功能亦多随之恢复或好转。

方解:本方以白芍为主药,取其柔肝止痛,敛阴养血之功,为治肝脾不和、肝气郁滞之要药。适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腹疼痛、痛经、手足拘挛等症。日本吉益东洞氏谓:“白芍主治结实拘挛也。”以白芍能解痉而缓和肝气之“刚悍”,称之为柔肝。

方解 从临床观察,慢性或迁延性肝炎一般都出现肝气亢盛,肝脾不和之证候,如头晕,目干,五心烦热,烦躁易怒,胁痛,腹胀,疲乏无力等。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肝气亢逆,则化热而伤血,血热外溢,故出现蜘蛛痣、肝掌,少数病人还出现鼻衄、齿衄等。不少妇女患肝炎有月经不调,随着肝炎治疗的好转,月经亦随之恢复正常。故在治疗本症时,必以柔肝止痛、敛阴养血的白芍为主。方中柴胡疏肝,枳实理气,协同芍药以平肝气之横逆,和以甘草敛肝阴缓肝急。如胃脘痛肝气偏亢横逆犯脾,则出现消化机能紊乱症状,腹胀便溏等,为部分肝炎病人的常见症状,故用白术、茯苓以健脾。

肝二方

组方当归20克,赤芍15克,生地20克,丹参20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柴胡15克,甘草10克。

适应证: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见下列证候者。

①  肝区、脾区(左、右季肋部)有顶、胀、热、痛之感,心烦易怒,掌心热红紫,目干,视物不清,有时齿衄、衄,面色黧黑,妇女月经异常,经行发热。

②  舌质紫,有瘀斑,口唇紫,有蜘蛛痣,脉弦有力。

③  肝大或脾大,肝功能有改变。为活血化瘀之剂,但见典型觑瘀证候即可应用,不必悉具。瘀血肝肿大,则用真武汤加活血之剂往往收效满意。

方解血瘀的辨证有时明显,有时不甚明显,应用本方时,当依据舌紫暗唇青等症状。瘀血作痛系由气血瘀滞所致,“不通则痛”,其特点是“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可作为辨证的依据。

肝三方

组方人参15~20克,黄芪30克,当归25克,自芍3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枳实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山楂15克,甘草15克。

适应证:用于慢性肝炎见下列证候者。

①  病程久,体质瘦弱,呼吸气短,体衰乏力,食纳欠佳,腰酸腿软,眩晕耳鸣,脘腹胀满,便溏,胁痛。

②  无里热证(间或有假热现象,如口干苦,尿黄,脉虚数)。

③肝脏肿大,肝功能有明显改变,舌苔白润或腻,脉弦细无力。

方解 本方应用于病程久,病人身体虚弱,腰胁作痛,无里热证者。其功效为益气补血,疏肝理脾,寓消于补之中。适用于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肝炎病人除湿邪郁壅实证者外,亦常见虚证,如胀满、嗳气、不思食、便溏等。另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见眩晕、耳鸣,苔白或腻。若脾气虚失于运化,气血不足,可见倦怠乏力,面黄不泽,脉沉细无力等,均可用此方治之。本方黄芪、人参大补肝经生升之气。黄芪性升,对于肝弱而不升之病情最为适宜,故以黄芪为主药,助以人参加强其补气升清之作用。气弱则血不足,故辅以当归、白芍养肝之体以助肝之用(肝体阴而用阳),肝气弱不疏,则气自留结,故用枳实、郁金、丹参等疏其壅滞,参、芪与枳、郁同用“补而不滞邪,通而不伤正”,同时重用参、芪辅以归、芍,又具有“阳生阴长”之妙,更增强益气补血之功。

肝四方

组方:醋炙鳖甲40克,白芍40克,当归25克,郁金15克,红参15克(或党参50克),丹皮15克,青蒿20克,生地30克,丹参20克。

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以下症状为应用本方之依据。①头晕,疲倦,手足心热,两胁胀痛,腰酸乏力,肝掌、蜘蛛痣,面色不华,口唇紫,舌紫无苔,腹胀,鼻衄或齿衄、吐衄、便血,脉弦滑或数。②肝脾肿大,尤以脾肿大为明显,另见血红蛋白、红细胞、自细胞、血小板降低。

方解 本方具有益气补血,育阴软坚的作用。以鳖甲为主药,具有滋阴潜阳,散结消瘕之作用。古人谓治胸胁积聚作痛,或久疟、疟母等症。疟母即脾肿大,故本药为治脾肿大之主药,辅以人参补气,当归、白芍与鳖甲、郁金、丹参合用则“补而不滞,消而勿伤”,此消补兼施乃治瘕积之大法。本证若兼出血,如吐血、便血等,则于方中加入小蓟、藕节、地榆、血见愁、仙鹤草等止血之品。如气虚体弱,可加黄芪25~40克,人参15克。

非淋菌性尿道炎效方

组方 金银花、蒲公荚、白花蛇舌草、海金沙藤、土茯苓、血腥草(后下)、败酱草各30克,黄芩、黄柏各15克,黄连、赤芍各9克,甘草梢6克。

加减 伴发热加柴胡、石膏,头痛加菊花、蔓荆子;口苦加龙胆草、茵陈:纳差加山楂;鸡内金,便秘加大黄、芒硝;小便短赤加山栀子、竹叶;尿道灼热加滑石,瞿麦;尿中带血加茅根,小蓟子;小便涩痛加金钱草、石韦;小便溢脓加马齿苋、蔫蓄;局部奇瘁加白鲜皮,苦参;阴茎肿大加丹参、半枝莲;阴囊肿胀加桃仁、丝瓜络:睾丸肿痛加川楝子、枳壳;白带增多加车前子,泽泻;月经不调加益母草、当归;会阴红肿加苍术、苡米:下腹坠胀加王不留行、荔枝核;小腹刺痛加白芍、玄胡;腰背酸痛加寄生,牛膝;病程较长加生地、玄参、丹皮;反复发作加皂角刺、三七、红花、日久难愈加地龙、穿山甲、僵蚕。

服法 每天l剂,水煎3次,分早午晚饭后服。药渣加水浓煎,滤取药液趁温熏洗外阴部,后再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2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直至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治疗期间应多饮水,避免性生活,已婚者双方宜同时治疗。局部禁搔抓,忌香燥、煎炸、鱼腥、酒类、辛辣刺激之品。

消痹丸专验方

组成 血竭、天麻、红花各450g,秦艽、防风各400g.仲筋草、狗脊各350g,制南星、川乌、川芎、独活,羌活、地龙各250g,牛膝、甘草、当归各200g。

制作 研细末,过100目筛.制成6g蜜丸,备用。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养血,消肿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重着肿胀,麻术.屈伸不利等。

方解 方中以天麻,血竭、红花为主药,天麻具有通络止痛、平肝熄风之功,血竭,红花括血祛瘀,蹄风是治风之要药,秦艽是风中润药,与其它祛风通络药独活、羌活、川乌、川芎、制南星联用,加强了祛风胜湿的功效。伸筋草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狗脊补肾阳壮筋骨,碍痹通络.两药同用,益气养血,扶正祛邪。当归、甘草为方中平和之药,具凋理作用,兼养血之功。地龙届虫类药,可祛风湿、通血脉、利关节、消瘀滞、疗痹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

本方共验证患者276例,痊愈90例,好转127例,无效7例。

急性乳腺炎专验效方

本方共计验证患者97例,全部有效。本方可消肿解毒、软坚散结消痈。对急性乳腺炎初起局部发红肿痛,有硬结而未成脓者,收效甚好,一般3-5剂可肿消痛止而愈。

组方 金银花30g,连翘壳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穿山甲12g,王不留行12g,露蜂房)9g,山慈菇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服。

原发性高血压并血糖高专验方

组方 杭菊15 g,石决明15 g,黄芩20 g,楮实子15 g,茯苓30 g,草决明15g,薏苡仁10 g,桃仁10 g,滑石10 g,山药15 g。

加减

阴虚阳亢型加生地、枸杞子,

肝火亢盛型加薄荷、夏枯草,

痰湿壅盛型加法夏、陈皮,

阴阳两虚型加人参、黄芪。

用法 水煎服,1剂/d,早、中、晚3次温服,每次200 ml,连服30 d为1个疗程

本方共验证该病症45例,降压效果明显,配合降糖药服用,血糖控制较好。

溃疡性结肠炎专验方

灌肠方

组方 茵陈30 g,乌梅10 g,黄柏15 g,黄连10 g,秦皮15 g,诃子15 g,白芷15 g,乳香lO g,没药10 g。白及10 g,连翘10 g

用法 保留灌肠,患者每晚睡前排空大便,取100 ml清肠汤加热至体温,灌肠,保留4 h以上,每晚1次,15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口服方

组方 乌梅15 g,制附片10 g,黄柏10 g,党参15 g,椒目6 g,细辛10 g,黄连10 g,当归10 g,桂枝10 g,白芷15 g,干姜10 g),

用法 每日l剂,早晚分服,15 d为1个疗程,

女童性早熟验方

本方剂共验证患儿1例。效果较好。连服2个疗程判断疗效。

组方 生地、玄参、知母、鳖甲、赤芍 八月札、夏枯草各10克,花粉、丹参、麦芽各15克,牡蛎20克,海蛤壳12克,陈皮7克,柴胡5克

用法:1剂/d,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喉源性咳嗽

本方共验证患者165例。总有效率为89.5%,

组成 醋柴胡8 g,炒黄芩12 g,防风10 g,乌梅10 g,蝉衣10 g,钩藤15 g,白蒺藜15 g,僵蚕10 g,贝母10 g,茯苓15 g,百合10 g,桔梗8 g,白前8 g,紫菀8 g,甘草5 g。

加减 咽痛加板蓝根、牛蒡子,声音嘶哑加木蝴蝶,鼻塞加辛夷、苍耳子,平素易感冒者加黄芪、防风,久病见咽部暗红加赤芍、桃仁,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加夏枯草、昆布,咳痰伴有血丝加荆芥炭。1剂/d, 水煎分3次温服,7 d为1疗程,连续服3个疗程

方解 中医理论“风盛则痒”、“肺气通于咽喉”和现代医学对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认识,通过“审因辨证”的方法,自拟疏风利咽汤加减治疗该病。方中白前、紫菀降气化痰止咳;防风、白蒺藜疏风散邪;桔梗开宣肺气,托邪逐毒;蝉蜕、僵蚕祛风利咽解痉;茯苓、百合健脾益肺;甘草清热解毒,甘平润肺止咳,全方共奏祛风宣肺、利咽止痒止咳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蝉蜕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僵蚕所含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的作用;桔梗促使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加,有祛痰镇咳的作用;紫菀使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加,祛痰效果好。

头痛

组方 生地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钩藤10克、珍珠母6克、天麻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寄生15克、细辛3克,

加减 风寒重者,加生姜10克、大枣10克、姜黄10克;热重者加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中焦湿阻者加佩兰10克、藿香10克;肝阳上亢型加石决明10克;脾肾阳虚型加山药10克、枸杞10克;气血两虚型加人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阿胶10克;有痰浊表现加半夏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有瘀血表现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太阳头痛加羌活10克、防风10克;阳明头痛白芷用至15克;少阳头痛加用柴胡10克、川芎用至15克;太阴头痛加苍术10克,少阴头痛细辛加倍用量,厥阴头痛加蒿本10克、吴茱萸10克。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500ml,分3次内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西医用丹参150ml,10%GS250ml+维脑路通300Mg,静脉滴注

本方共验证患者67例,痊愈36例,有效58例。无效9例。

又方

本方共验证367例。47%痊愈。79%有效。21%无效或转他地治疗。

组方川芎30克,白芥子、石膏、全蝎各10克,蔓荆子、白芷、白芍各15克,防风、何首乌各12克,细辛、甘草各6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

加减如肝阳上亢者,配以天麻12克,钩藤15克(后下),代赭石、石决明(先煎)各30克等;肝气郁结者,伍以柴胡、白蒺藜各log,枳壳15克,香附12克等;痰浊上蒙清窍者,佐以半夏、茯苓、陈皮各10克,白术12克等;外伤血瘀者,参以桃仁、红花、赤芍各10克,当归15克等;肾阴亏虚者,酌加煅龟版、熟地各30克,女贞子20克,山茱萸15克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解 川芎、蔓荆子、防风、细辛辛散解表,祛风燥湿开门逐盗;白芥子利气豁痰;全蝎、蜈蚣深入血分,搜剔伏匿之邪;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何首乌养血益精,柔肝补肾;石膏甘寒清热,监制辛热燥烈诸品;白芷芳香浓烈,善通诸窍,与川芎相配,可引诸药上达头部直人脑窍,通络止痛。诸药相合,对风痰寒湿血瘀多种伏邪,皆有透发之效。本方寒温同炉,升散与清镇之法合用,以柔润之品补肝肾之阴,以温燥药物散巅顶之风。诸药相合,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药宏力专,相互为用。对顽固性头痛的治疗收效满意。

老年性皮肤瘙痒

组方 当归1 2 g ,白芍1 2 g ,防风9 g、熟地15g,鸡血藤12g,首乌12g,地龙12g,荆芥9g、黄芪15g,

用法 取水煎液3 0 0 m l , 1 5 0 m l / d , 2次/ d。

外用药 黄柏、大黄,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百部,白鲜皮各30g,水煎液外洗,每天1次。

本方共验证患者96例。有效率86%。对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效果不明显。

产后恶露不尽

组方 当归15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丹参18克,桃仁15g,红花15g。炙香附12克,益母草15g,鸡血藤15g,牛膝6g

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血热者加生地、玄参;肝郁气滞者加柴胡、广木香;腹痛加台乌头、延胡索、生蒲黄、五灵脂;流血量多加乌贼骨、茜草炭;若流血时间长,伴腹痛拒按,发热者加红藤、金银花、延胡索、败酱草、蒲公英,其间无须加用抗生素和缩宫素。

用法 水煎服,1剂/d,6剂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方解 现代医学认为恶露不绝多因蜕膜坏死,绒毛部分残留。官缩不良,蜕膜排出不全而出现引起流血时间过长。正是属于中医学中血瘀恶露不绝的范畴。故本方以活血祛瘀为法,以求“瘀血去,出血止,新血生”。本方以生化汤、脱花煎为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当归养血活血,化瘀。且有报道认为当归有效成分中水溶性非挥发性成分对于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使张力提高,配以川芎行气活血,增强活血化瘀,促进子宫收缩;赤芍、香附行血中之滞,使胞脉、冲任畅通;丹参、益母草活血祛瘀,两药合用可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力,使瘀血尽快排出、鸡血藤行血补血,疏通经络。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荡涤子宫残渣,牛膝补肝肾,引药下行,使药力直达病所。全方可改善微循环、增强子宫收缩力,从而使瘀血尽去,推陈致新,恶露自止。

本方共验患者16例,全部有效。

乳腺增生

组方 夏枯草20克,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青皮l0g郁金12克,三棱12克,莪术15克,贝母lOg,牡蛎30克,海藻15克,乳香lo克,没药l0克。

用法 每日一剂,一日三次。

方解 乳腺增生在中医属乳癖范畴,多由于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痰凝而成。祖国医学认为“乳癖”的发生与肝、胃、冲任关系密切,肝胃不和,冲任失调是其主要病机。即情志内伤一肝郁气滞;肝肾不足一冲任失调:痰瘀凝结一乳络受阻:阳明胃热—热伤血络。女子多怒善郁、情绪不畅或恼怒伤肝,导致肝郁不舒,克伐脾土或思虑伤脾,水湿失运,痰浊内生,痰气互结,凝聚于乳,而发为乳癖;产育过多或坠胎伤血致冲任失调,肾伤而不涵木或情志伤肝,可使肝气郁结,冲脉失调,下则经水紊乱,上则痰气互结,而发为乳癖;另外,阳明胃属土,最畏肝木,肝气不舒,情志不畅,郁于胃经,积聚不散亦可发为乳癖。症状上由于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冲任为气血之海,因肝气郁结,所以乳房肿块常随喜怒而消长,故月经来潮时乳房胀痛明显,经行则症状减轻。在治法上笔者考虑到“乳癖”的病机侧重在“肝”,参考中医外科学口’根据中医“肝主疏泄”,。不通则痛”等理论,自拟乳结消汤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摄冲任为法。方中柴胡、郁金、青皮舒肝解郁、理气止痈;白芍、当归养血活血;乳香、没药活血消肿止痛,三梭、莪术破血行气、消瘕止痛;海藻、贝母、牡蛎软坚、消痰、散结,夏枯草清热泻火,散结消肿;共奏消肿、止痛、散结之功

本方共验证患者103例,89%效果显著

子宫肌瘤

本方共验证患者36例,效果较好,方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软坚为原则,

组方 党参20克,半枝莲15克,黄精10克,焦自术20克,当归20克,红花lOg,桃仁10克,海藻15克,益母草30克,石见穿15克,夏枯草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经行停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 脾虚明显配服香砂养胃丸,每日3次,每次5 g;阴虚火旺者配服知柏地黄丸,每日3次,每次8粒。

方解 子宫肌瘤属中医“积聚”、“症瘕”等范畴,病因尚不明确,西医认为它的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由于子宫肌瘤生长较快,当供血不良时,可以发生不同变性。肌瘤愈大,缺血愈严重,则继发变性愈多,易早治疗。中医认为此乃气滞血瘀,瘀阻胞宫而成。治宜活血化瘀、清热软坚,方中半枝莲、石见穿、夏枯草、海藻等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化瘀、软坚散结之功,且能化瘀不动血;当归、红花、桃仁、益母草具有养血活血化瘀作用,红花、益母草还有收缩子宫平滑肌作用;本病易见虚象,根据中医扶正以祛邪,驱邪不伤正的原则,用白术、黄精、党参等性味甘平之物,可生津养血,补脾益气,可增高红细胞数量,并有收缩子宫作用¨’2o;海藻能促进病理产物及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且含有抗凝物质,具有抗凝作用¨。。本组观察结果表明,该方药对子宫肌瘤有一定疗效,特别是肌瘤小、子宫增大较轻者效果更佳。对于肌瘤较大、且呈多发性、子宫增大较明显者疗效尚不满意,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肾积水

组方 白术、茯苓、白芍、泽泻各15g,当归10g,川芎9g。

加减 泌尿系结石导致者加海金沙45g,金钱草30g,滑石20g,沉香粉、琥珀粉各3g。腹中绞痛者改白芍为30g,加生甘草10g,久病气虚者加用生黄芪30g,疼痛固定不移、刺痛为主者加山棱、莪术各15g,大便不通者加枳实15g,生大黄10g。疼痛伴血尿严重者加三七粉3g,小便涩滞不爽者加石韦、冬葵子各15g。

用法 ldl剂,水煎分2次服,每次150ml,15d为l疗程。

方解 肾积水中医属腰痛,虚劳范畴。常见原因由于结石,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肿瘤,慢性炎症,输尿管、肾盂手术后局部粘膜损伤导致肾盂,输尿管绒毛蠕动减低或消失,尿液排泄不利引起。从病因看:结石导致者多见于中年男性,平素饮食不节,常酒后发病;女性肾积水者多与劳累过度加之饮水过少有关。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是导致肾积水的常见原因。饮食不节伤脾,劳倦过度伤肾,日久脾肾气虚,脾虚水谷不运反为水湿,肾主水,主气化,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水停局部为饮。气虚不能行血,血不利则化水,日久气滞水停瘀阻于肾,形成肾积水。治疗以当归芍药散为主健脾化气,活血利水。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白芍敛阴合营,当归养血活血以防利水伤阴,泽泻利水渗湿清泻肾之热,川芎入血分以行血中之气。本方利水而不伤阴,活血而不伤气,且具有化气行水之功。临床研究本方具有促进输尿管蠕动,镇静、镇痛、利尿等作用。肾结石导致者多由于素体湿热内生,热煎尿液为石,治疗时加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品;腹中绞痛者加芍药甘草汤以敛阴柔肝止痛,小便淋漓涩痛者加冬葵子、石韦以清热利湿通淋;肾主二便,肠道积热化燥者加枳实、大黄以行气通腑泻热。

本方共验证患者57例,全部有效。

心悸

组方 桂枝lOg,芍药15g,大枣30g,龙牡各15g,怀牛膝20g,茯苓30g,白术lOg,泽泻30g,猪苓15g,炙甘草15g。

方解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此方融桂枝汤、桂枝甘草龙牡汤、小建中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等于一炉,此诸方均为仲景经方,历百年实践之验方,配伍精妙而不杂。方中桂枝辛温以温心阳、行卫气。芍药酸苦微寒以益阴敛营。桂芍相伍调和营卫。大枣色赤,味甘,赤以入心,甘以补脾生血。朱丹溪谓脾具坤静之体,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泰之势。大枣配合炙草,有甘守津还之妙,培补中州,以滋阴和阳。然甘性壅塞,伍茯苓则宁心止悸又可健脾消肿,茯苓、白术相伍为健脾利湿要药,猪苓、泽泻利水化湿,使补而不滞。龙骨、牡蛎之涩,涩以固脱,以收敛浮越之正气,安烦乱之精神。怀牛膝善引气血下行,合桂枝可平冲降逆,合龙牡佐其潜镇收敛之功。

参之西医理论,心衰患者皆以强心利尿扩血管之法治之,本方桂枝通阳强心,五苓散化气利水,芍药大枣滋阴和营以生新,妙法合之,中西医汇通之理法可参。临床运用,气阴两虚者用白芍,伍生脉散;心神不宁、失眠甚者,伍酸枣仁,柏子仁之属;血瘀者用赤芍,伍丹参、红花、川芎活血之类;痰湿胜者,伍二陈。病性阴阳,尤当细审,活而用之,方不失辨证论治之旨哉

目劄

目劄(zhá)又称瞬目,病名来自《中医眼科学》,属中医病名,是指胞睑(眼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见载于《审视瑶函》,西医尚无相应的名称。目割不同于西医的眼轮匝肌抽搐引起的症状(俗称眼皮跳),该病多见于小儿,是一种较常见的病症。虽无大的危害,但自愈的可能不大,要持续至成年终生,影响人的正常生活,特别是社交活动。

组成 天麻15g,蜈蚣5条,全蝎5g;共研细末,分14份,每次l份,早晚饭后各1次,开水冲服。

方解 因该病无明显病因和其它伴随症状,给辨证施治造成一定困难。据中医眼科五轮学说,肉轮(胞睑)属脾,但运用脾虚、脾热、肺阴虚等辩证用药,多无效。西医对此病束手无策。《审视瑶函》言:“目劄者,肝有风也。”本验方以治肝祛风为原则,选用三昧中药皆人肝经,有祛风止痉之功用。其中蜈蚣、全蝎在中药材的行列中堪称虫药之王,善搜剔人络伏脉、根深难疗的疾病,非草木之品所及;虽有小毒,但如量服用,应无大碍。在处方思路上选用力大效宏的“霸药”组方,药量少,便于儿童服用,起效快,治愈率高,确是治疗目割这种常见疑难杂病的有效验方。

舒肝回乳汤

组方 川牛膝20g、炒麦芽60g、陈皮10g、红花10g、桃仁10g、赤芍12g。

用法 三付,水煎服,药尽奶绝,痛解。

方解 乳汁乃血化之物,乳与血二者皆由水谷之精微物变化而成,女子之血在体内经其肝脏调节,下行至胞宫则为月经,上行至乳房则为乳汁。若气血旺盛,断乳之时乳汁不回则郁积于乳房之中,这种现象仍属于气血瘀滞肝经(乳房)之证,故方中以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炒麦芽舒肝回乳,二者一引一回故为主药,辅以桃仁、红花、赤芍,活血逐瘀,化瘀止痛,以助主药之功,佐以陈皮舒肝理气,调达疏泄,减少乳汁分泌,诸药合用共奏引血下行,舒肝回乳的功效。

肾结石

组成 鸡内金9g·朴硝6g,防已9g,滑石6g,海金沙30g。茯苓9g。术通4.5g.冬葵子9g,没药2g,蒲黄2g,牛膝6g,煎服。

方解 结石.此病系由尿之沉淀合成结石.必须设法把此石软化磨碎,方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忽悟及鸡内金为鸡强有力的消化器官,它有磨碎砂石的特长,利用它的特性.或能有效,复思朴硝有软坚作用,结石的成分为尿酸、尿酸盐等,而防已含有“喜拿美仁”,有排除尿酸之功,为治痛风的效药,且能镇痛,用于此病,合于理想,即用此三药为主,加入滑石、冬葵子、茯苓、木通、海金砂等利尿剂.加强冲洗砂石的力量;用没药、蒲黄助防已的镇痛;用牛藤诱导充血下行,加强利尿的作用.处方如上,服了七剂,小便稍多,痛热稍缓.稍见微效,无不良反应。肾部有蠕蠕而动的感觉,且作剧痛,尿道亦有不同的感觉.不久小便畅通。粒粒砂石.沉于痰盂内,痛苦顿减十之七八.气虚加黄芪、党参,兼固正气。

眩晕

组成 生地25g、白芍20g、牡蛎30g、石决明30-45g、龙齿25g、菊花15g、白蒺藜20g。

加减

1耳鸣甚者:重用生地,加磁石30g;

2兼心烦心跳者:加远志10g、酸枣仁25g;

3眩晕明显,兼肢麻者:加天麻15g、钩藤20g;

4兼头痛者:加桑叶15g、钩藤20g;

5兼五心烦热者:加丹皮15g、地骨皮15g;

6兼腰酸者:枸杞子15g;

7兼恶心者:加竹茹15g、代赭石30g。

又方 党参、黄芪、当归、泽泻各20克,白芍、葛根各30克,天麻、钩藤(后下)、川芎、炙甘草、半夏各12克,丹参、茯苓各15克。

用法 水煎服,一般以15天为1疗程。

加减 气虚甚加白术15克,党参、黄芪各加量至30~50克;血虚甚加大当归、川芎、白芍量各30~50克;血瘀加桃仁、红花各12克;痰热合黄连温胆汤,或夏枯草15克,黄芩10克;痰饮上犯合泽泻汤;肝阳上亢加石决明24克,生龙骨、牡蛎各30克,钩藤加至30克;肝肾阴虚加枸杞子、山茱萸各15克;头痛重加白芷、僵蚕各10克;耳鸣加石菖蒲15克;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各12克;颈椎骨质增生加威灵仙30克;脑血管痉挛白芍加至60克;无痰湿去泽泻、半夏;气虚不著去党参;血虚不著去当归;肝风不著去天麻、钩藤;无瘀去丹参。

本方共验证患者11例,全部有效。

面神经麻痹

组方 当归50g,生白芍50g,防风15 g,天麻15g ,荆芥15g,白芷15g,僵蚕15g,全蝎15g,柴胡15g,蜈蚣3条,炙甘草15g,黄酒2两,白附子20g,制南星15g,姜半夏20g

用法 一日一剂,除黄酒外煎30分,冲黄酒服,分4次,一般5剂可愈

乳腺纤维瘤

组方 瓜蒌30g 海藻30g昆布30g 桃仁12g 赤芍12g川芎12g柴胡12g香附12g 当归12g乳香12g 陈皮10g丝瓜络10g厚卜15g鸡内金15g  锻牡砺15g  象贝15g  半夏6g

用法 水煎服, 药渣布包局部热敷,日一剂,1--2剂见效。亦可用于乳腺增生,屡用屡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