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药材功效]夏枯草常用验方集锦

发表者:赵东奇

夏枯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夏末时穗枯草萎而得名。夏天采撷或全草,晒干入药,为清热散结之良品。

夏枯草性寒,味甘、辛、微苦,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乳痈、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血崩、带下、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细菌性痢疾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扩张血管,其所含芦丁有抗炎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脆性。夏枯草的有效成分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验方如下:

1.急性乳腺炎:夏枯草、败酱草各30克,赤芍18克,水煎,分3次服,数剂即效。

2.急慢性结膜炎:夏枯草、菊花各18克,山栀子15克,蝉蜕9克,甘草6克,水煎,分2次服。

3.巩膜炎:夏枯草、野菊花各30克,水煎,分3次服,以愈为度。

4.急慢性中耳炎:夏枯草30克,龙胆草15克,生甘草6克,黄芩9克,水煎,分3次服,宜服5~10日。

5.黄疸型肝炎:夏枯草、金钱草各30克,丹参18克,水煎,分3次服,连服7~15日。

6.颈淋巴结核:夏枯草30克,百部24克,浙贝母12克,牡蛎18克,水煎,分3次服。

7.地方性甲状腺肿:夏枯草、昆布、海藻各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久服有效。

8.痈疖肿痛:夏枯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水煎,分3次服,连服5天。

9.丹毒:夏枯草120克,煎汤熏洗患处,每日1次,连用1周。

10.肝火头痛:夏枯草 30克,黄芩15克,水煎,分 2绷B。

11.高血压病:夏枯草茎叶24克,丹参18克,黄芩12克,川牛膝9克,水煎,分2次早晚服。

12.胆热口苦或欲吐不得:夏枯草、竹茹各15克,枳实.18克,水煎,当茶饮。

13.肝热崩漏:夏枯草研末,每服6克,米汤送下,日服2—3次。

14.小儿痱子:

用法:取夏枯草(干品)250克,加适量清水煎煮,煮沸后再煎15分左右,然后去渣取液。如果患儿周身的痱子较多,可将药液兑人到适量的温热水(38℃~41℃左右)中,然后给其洗澡(洗澡水不宜太多),每剂煎液可给患儿洗浴3~5次;如患儿周身的痱子较少,可每天直接用此煎液反复涂抹患部。

注意事项:同时要保证患儿居住的房间通风凉爽,不要给其穿太厚的衣服。要给患儿勤洗澡、勤换衣,保持其皮肤的清洁干燥。一般患儿连续用药2~3天即能痊愈。

15.小儿湿疹:

用法:取夏枯草(干品)150~200克,加人 2500~3000毫升清水,煮沸后再煎10~15 分钟,然后去渣取液,将药液倒人盆中。待药液温度约为38%~41℃时,家长可先用一只手托住患儿的身体,再用另一只手取消毒过的小方巾,蘸取药液轻轻擦洗其头面部数次。然后将患儿的头部以下浸于药液中,同时用方巾蘸取药液淋于患儿未浸着的部位约10~15分钟。

药浴完毕后,将患儿放在干净柔软的浴巾中,擦干其身体。对身上长有脓疱的患儿可用棉签蘸少许紫药水涂擦,每日用药1次,可连续用药3天。

一般患儿在进行药浴后4~6小时,其身上的红斑就会明显消退,第二天皮疹、疱疹则会减少。身上长有脓疱的患儿在用药3天后即可使全部脓疱结痂、脱落。此疗法对幼儿湿疹、脓疱疮也有一定的效果。

注意

文中涉及方药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