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思辨:红花、西红花

本草思辨:红花、西红花

西晋崔豹《古今注》:“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同为西晋的著作《博物志》又载“张骞使西域还,得大蒜、安石榴、胡桃、蒲桃、胡葱、苜蓿、胡荽、黄蓝”,其中提及的红蓝、黄蓝就是红花,即菊科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可见,红花早在西汉时期也便传入中原了。西红花则是元代时期才传入中国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馔用”,这里的番红花就是西红花,即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西红花经印度转入西藏传入我国,故也有藏红花之称。而今红花、西红花也都用于临床,红花多来自于新疆,西红花的进口品则主要以伊朗所产为主。

红花之用,古时以美妆闻名。《古今注》载其“以染粉为面色,谓为燕支粉”,表明西汉时期的匈奴族已经有了以植物提取色素做美妆品的成熟经验。无独有偶,早期的中原先人也曾有这种经验,如《古今注》也说“今人以重绛为燕支,非燕支花所染也”,重绛即紫草。《名医别录》亦云:“(落葵)其子色紫,女人以渍粉拂面,为假色,少入药用”。四川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夏商时期青铜头像和人面像中,脸部和唇部涂朱所用的又是朱砂。此外尚有茜草、玫瑰、蔷薇、月季等在古代都有作为胭脂的原料使用。红花、茜草在古代也是染织的重要原料,在红花进入中原之前,茜草是最主要的染红原料,东汉末年《汉官仪》有载“御园出茜,可以染绛”,而红花也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有诗云“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

红花入药,也早见于东汉《金匮要略》,仲景一勺红蓝酒,了却妇人腹内血气刺痛。自此后的红花药用无不以活血化瘀为要,明时张景岳《本草正》记载说其“惟入血脉,多用女科。少用可活血引经,多用能破血通瘀”。作为一种活血化瘀之力较强、民众认知度较高的中药,红花与桃仁、红花与当归、红花与丹参等等配伍多用于妇科,也用于心内科、神经内科、骨伤科等,使用特别广泛,现代网络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红花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程度较高。除了具备抗心肌损伤,抗脑缺血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理活性之外,红花也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抗疲劳等活性。红花油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具有食用、保健、美容功用的功能性食用油。

西红花入药,李时珍言其“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在藏医药体系中,西红花为防治肝病使用频次最高的藏药,藏医药的经典《晶珠本草》中记载其“治一切肝病”。藏医药的这一记载与李时珍所记载的汉医药显然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统理论有讲肝藏血,主升发疏泄,在贮藏与调节血液中有非凡的地位;其次,肝喜条达恶抑郁,与调节人体的情绪有关。藏医药说西红花主“治一切肝病”,很明显西红花即为气分药也是血分用药,而李时珍也讲西红花可以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的气分病症,同时西红花又可以“活血”走血分此两种传统医学对待西红花的态度也便重合在了一起,汉藏医学合一;此外,如果苗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等国内各民族医学如此这般的合二为一,那也便是我梦想中真正的中医了继而推之,如若世界各地的民族医学如此这般合一,那便是这个世界统一的传统医学了

中医,是一场人生修行!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VX:beijing7788123

红花

西红花

(0)

相关推荐

  • 常用中药材_西红花_自渡子

    <西红花>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藏红花.番红花. 药科--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柱头. 产地--原产希腊和中东.现我国浙江.江苏.上海等引种 ...

  • 看《本草中国》,说本草故事——红花与西红花

    发表者:施仁潮 看<本草中国>,说本草故事--红花与西红花 昨晚,江苏卫视开播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展示了中医药学的深厚文化与智慧,引领观众走入神秘传奇的中药世 ...

  • 药象本草---114红花

    红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管状花,又名刺红花. 红花高半人许,茎直而上,上部分枝,株型顺展,有阳刚之气.其叶长阔有锯缘,齿尖生刺,刺红花之名,由此而来.刺者,锐气也,生机盛而能藏也. 红花特异 ...

  • 《本草思辨录》 作者:周岩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本草思辨录> 作者:周岩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叙 医可易言乎哉.在圣门曰小道,在史家曰方伎.顾所谓小道者,特视大学之道,位天地育万物为小焉耳.神圣作之于前,贤哲述 ...

  • 医药知识-李时珍《本草纲目》(6.93-6.94)草部·红花、益母草医药验方偏方

    医药知识-李时珍<本草纲目>(6.93-6.94)草部·红花.益母草医药验方偏方 <本草纲目>简介: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 ...

  • 看《本草中国》,说本草故事——红花祛病小验方

    发表者:施仁潮 看<本草中国>,说本草故事--红花祛病小验方 红花内服 咽喉闭塞不通:红花30克,加水浓煎取汁,徐徐咽服.一日1剂,煎2次,分2次服用. 噎膈:酒红花.血竭各等分,研为粉末 ...

  • 《本草思辨录》桂枝

    素问辛甘发散为阳,此固不易之至理,然亦看用法何如.桂枝甘草汤纯乎辛甘,反能止汗,以甘过于辛也.辛若兼苦,发汗斯峻.桂枝辛而不苦,且与甘埒,色赤气温,有条理如脉络,质复轻扬,故只能于营卫之间,调和其气血 ...

  • 『中医古籍』本草思辨录

    作者:周岩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叙 自叙 绪说 绪说 卷一 石膏 赤石脂 硝石.芒硝 甘草 黄 人参 沙参 桔梗 知母 白术 黄连 黄芩 柴胡 白藓皮 龙胆 芍药 牡丹 卷二 ...

  • 本草思辨录

    附子.天雄.乌头 邹氏论附子天雄乌头之性用颇精,为节其说曰,乌头老阴之生育已竟者也,天雄孤阳之不能生育者也,附子即乌头天雄之种,含阴包阳者也.老阴生育已竟者,其中空,以气为用.孤阳不能生育者,其中实, ...

  • 本草溯源:红花、西红花

    本草溯源:红花.西红花 红花,古称红蓝花.作为入药本草使用,红蓝花在<金匮要略>(东汉,约205年前后)中曾有出现,其妇人杂病篇中载"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