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曼青先生拳论
郑曼青先生拳论
散手即散打。无定法。推手大捋。乃着熟功夫。着熟即是学听劲。由听劲而渐悟懂劲。既懂劲。无所谓着与不着。散与不散。粘与不粘。随与不随。此皆费辞。不得中肯綮。散手之方在五行。
所谓进退顾盼定也。苟能懂劲且知方。则用全矣。余从澄师游七年。为之所苦而难到者。只有一劲。曰接劲。能接劲。便是懂劲之极致。功候至此。余劲皆可弗论矣。接劲者。若如对方以球击我。稍一顶撞或截碰。皆弹出矣。此皆撞劲。非接劲也。球体轻。是以易于撞出。譬如球体重数百斤。亦能一撞而弹出乎。所以撞劲非如法。必须球来似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缓速轻重皆能如法。则粘提听放。已在其中。合吞吐之意于霎那间。其劲正在分寸之际。庶乎阶及神明矣。散手又复何论。我故曰。太极拳之所以过人者。无他。惟有一接劲而已。
太极拳应敌时,一搭手即沾住对手听其劲意,若虚,微向下抚履再微掤送,此时敌手必因自然反应而瞬间虚手变成实手,此即【一搭手即掤住对方直线】,全身中定,以观敌之反应,敌方欲动,我即将全身松至后脚(或前脚)涌泉一点上,由后脚涌泉推发劲至前脚涌泉 (或相反,视发或履),形于手指或履,或挤按,直接透过所掤住之直线,沉肩坠肘把劲沉入对方,则没有不被击出者,此得机得势之瞬间掌握,还在内力之浑厚与轻灵否?终结一句:【发落点对即成功。】
首言练,练发劲时,手不可缩回,彷佛有一筷子置于肘下与腹部之间,以免肘幌动,此不动手,发劲在脚之义也。次言对敌,一对敌即黏住对手直线一点,即可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也,此为学太极拳学生所最难突破之一点,无法抓住重心实点也,若懂将劲*向其实脚涌泉,用掤劲劲意*牢,未必为横臂之掤手,《任何手势皆可,以气支撑,落于脚掌涌泉》,我不费力,却能如水负舟,轻意微拔提敌根,此即抓住对手身体一线也,有此一线,再懂对待之理,发人易也。
简言之,全身以涌泉为重心,藉丹田之气掤住,形成内外一气,以意听之,以劲问之,以腰权之,不丢不顶,如波浪起浮,相磨相荡,回荡即履之,
四两破千斤也,轻轻荡来荡去,即拔其根,采浪花也,得机得势时,用意贯穿敌身看住落点,尽意一荡去,即发跌之也。昔时杨澄辅先师告之,起式打得好,即可应敌也,发劲亦一呼吸而已,吸自然提得人起,呼自能放得人出,一气(柔),一劲(刚),刚柔阴阳相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