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书随笔:阅读可以激发孩子求知的兴趣

 阅读可以激发孩子求知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

建议: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阅读可以激发孩子求知的兴趣

原文: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

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激发阅读的兴趣。

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

反思: 谈到阅读这可能是学校教育最欠缺的,今天大师谈到的“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再次告诉我们:阅读可以增长智慧。

其实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已经是大家的一个共识了,可是教师不读书,学生不读书,已经是校园的一大毒瘤。学校图书室里的书籍已经布满灰尘,一本本崭新的图书整齐地摆放,只是为了迎接检查。

记得以前曾经看过吴非老师的一篇博文——“有阅读习惯才可能有优势”,现在将博文中的一些令人深思的话语摘录下来,以求共勉:

不能不说,一些教师和家长认定的“尖子”其实不过是考试机器。目前的考试制度造就了一大批这种没有阅读兴趣,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能力,却善于利用考试模式取得各种证书或文凭的精神白痴。

应当在中小学阅读的东西,到了大学或是走上社会后再去补,一是不可能,二是失去价值意义。读书是一种习惯,至于怎么读?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其实已不需要教。如果学生在幼年没有养成对阅读的兴趣,到了中学,用反复强调或考试施加压力,作用有限,甚至适得其反。

学生只要放弃为克服恐惧的“补习”,每周就可以省出一天或半天时间,如果他因此养成了自由阅读的习惯,两年下来,他的阅读量可能比热衷恶性补习的同学高出五倍到十倍,甚至更多(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不阅读)。

文明教育中长大的学生,自幼接触美好的故事,广泛的阅读滋养了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总是能睁大眼睛观察世界,对新鲜事物怀着惊喜。他们在阅读时,能想象出场景画面,判断事物内部的联系,推导出可能发生的事,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互相作用、推进,美好的故事抚慰着心灵,他经常能从阅读中获得启示,自我激励,逐渐获得“境界”。

阅读基础好的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显然不同一般,他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能力超过一般人。因为有阅读作向导,他的精神通道可以通往无限的时空。

反复回味着大师的话语,再品读着吴非老师的博文,更加懂得了“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含义,从现在开始阅读,自己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因为你的世界里充满阳光与温暖。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