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十二年(一)

南洋插队十二载,
似诗如歌难忘怀,
虽苦犹乐见精神,
无悔青春献精彩。
——俞途同学赋诗一首
 
1、写在插队南洋五十年
(1968、8、27一一2018、8、27)
 
那注定是一个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年代,那注定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年代,那注定是父母们无奈的年代。在共和国还不滿二十岁之际,公元一九六八年的夏秋之交,我们这些不滿二十岁的,十八、九岁的,甚至更小的十五,六岁的,在头一天还是"革命小将、"红卫兵",在经历了两年多一点的"大革命"后,一下子变成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而我和一大批下放的同学一样,在后面还要加上一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从此扎根农村十二年,虚心接受“再教育”,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权利,在广阔天地挑河工,挖田地,打药水,割麦插秧,担肥,脱粒,挑秧草,当会计,结婚生子......,感觉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我的归宿了,因为我最好的年华都在修地球上了。
2、很有必要
在经历了两年的文化大革命,国內满目疮痍,学校完全停课,工厂断续生产,交通不正常,特别是铁路大动脉,唯军队未大乱。全国只有一个地方仍坚持生产,基夲或较小受到干扰和冲击那就是广大的农村。数亿贫下中农正农业学大寨,在生产力低下,於贫瘠的土地上与天与地奋斗,辛勤生产出并不高产的粮食,在农民自已还吃不饱,"瓜菜代"的情况下无论如何要交足公粮,公棉,公油。以不断供应城市,工厂,军队,市民,,,,,,当未受到大的冲击或被伟大领袖保下来的当政的共和国其他領导人忧心忡忡地向伟大领袖请示汇报国民经济状况,工厂,交通,军队,学校......状况,特别是一千七百万中学生怎么办的问题时,汇报的领导者们似乎拿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来,确实难办哪!一千七百万人哪!那时全国总人口也不过七亿啊。怎么办哪?领袖作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并提醒、叮嘱"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迊他们去"。領袖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革命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各城市,各单位直至最小的居民委员会出奇一致地像铆足劲,加足油的机器迅速转动起来,落实伟大领袖指示,基层特别是学校,居民委员会更是一遍忙碌,排根摸底,制定细则。他们正为数以千万计的中学生怎么处置而烦恼无法时,老人家的一句话瞬间迷雾拨开,忽见蓝天,豁然开朗,指明方向。困扰共和国领导人的一千七百万中学生的处置问题被伟大领袖一句话一一破解了。
 
为了迅速贯彻落实伟大领袖的指示,做好各地中学生的下放工作,各地,各级政府直至居委会,学校确实做了很深入细致的工作,毕竞一千七百万人哪,毕竞数百上千万个家庭哪!当然在那个年代工作也好做,最高指示一下谁敢不执行?谁敢执行走样?基层各级哪家有多少子女,有多少独生子女(那时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儿子,还有女儿不算独子)家庭出身,成份,有没有残疾或疾病都要掌握得清楚楚,但那时也没有人没有心思去计较。
在学校,校領导和班主任都在忙这件事,都在落实这亊。毕竟学校停课两年了,这么多学生滞留在校也不是办法,况且学校还是要复课的。为了分流,尽快落实最高指示,学校出台了四条:一是留校续读,二是下放,三是不下放,四是回乡。由各班班主任召集各班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盐中三个派别中的大头头,小头头,这个班某个派别既有大头头,又有小头头,以大头头参与,没有则以小头头参与各派一人连班主任四人研究谁属于这四种方案中的一个,对号入座。特别当时考虑到身有残疾或有疾病的学生。那时没人会装或自残,因为这样做代价更大。在那个年代能考虑到残疾或疾病同学也算相当人性化了。
我记得我们班一一初三(四)班是在南楼二楼最东边间教室作初步讨论和研䆒的,参与研究的有班主任,我(巩派)其他两位(杀,踢派)四人小组。虽然知道参与研究不等于最后决定,但形式还是要做的,而且要认真地去做,据理力争地去做,毕竞涉及到全班数十人的去留,命运,尽力为自已所代表的派别争取最大的有利(当然是徒劳的)。自己都保不住了。老师问我(我记得很清楚:老师细声地,关切地,和颜悦色地)你留校吧!!!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说我的条件不够留校只有下放,我在六六年董伙劳动后就写过扎根农村的报告还展出过。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自已清楚,同样参与讨论研究的另二位不同派别的同学也清楚自已。由三个不可能继续上学的人去研究决定可能上学的人。在认真地排查,对号入座,认真地讨论后"决定"谁升学,谁留城,谁下放,谁回乡。总算完成了这关乎各位同学命运的大事。我们也不小了,虽然来自三个不同派别,毕竞是同班同学,共同的命运我们是拴在一起的。我们三人此刻知道会上的东西不一定是今后公佈落实的东西,管不了那些了,反正要下放了。
作者简介:邱丕民,盐城人,盐城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1968年8月到原盐城县南洋公社新乡三队插队劳动,1979 年回城。1981年起任盐城中学司务长,招待所所长,宿舍管理员兼司务长。2003年任新校区司务长,直至2014年卸任。
(0)

相关推荐

  • 邱司务长的岁月记忆

    (豆棚篱落@刘红 按: 本文是盐中已退休的食堂司务长邱丕民写的文章.他本是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一段一段写了,发在盐中退休老师群里的. 手写,并一段一段发,真是不容易.他写得这样细腻,这样有章法,挺 ...

  • 【侯印来】农村100年这样过年:辞年尾迎年头头头好,继前辈传后辈辈辈强

    作者:侯印来   怪兽叫"年",爆响驱"年". 除夕夜明,辈辈过年. 祖父过年,熬煎瞀乱: 清水祭奠,祷告念念: 菩萨睡了,诸神蔫蔫. 熬夜无油,星光点点: 吃 ...

  • 这位女生,你还好吗?(邱丕民 )

    (盐中校园,体育馆) 去年三月份,阳光和煦,春暖花开.三轮车载着我和我家属,行驶在迎宾路上.一路向南,我们到十多里外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出入境窗口,领取护照,顺便做一次春游. 迎宾路,始建于一九九四年,北 ...

  • 卫星航拍盐城南洋国际机场,4C级军民合用机场,排名全国72位

    盐城南洋国际机场,4C级公共航空运输机场,属于军民合用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开放口岸机场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09万人次,排名全国第72位.

  • 南洋十二年(二十一)

    农村的大地,一年四季变換着不同色彩.金秋十月站在场头制高点朝西望去一片棉海,一人高的棉花枝上棉桃累累,竞相开裂,绽放出朵朵白絮,似白雲,似白雪,洁白无暇.调头东望,沉甸甸,黄灿灿的稻穗压弯了腰,埋在枝 ...

  • 南洋十二年(二十)

    28.该替他考虑考虑了 一九七三年中共十大召开,七四年召开了四届人大,周恩来总理拖着沉重的病体在大会上勾勒"要在夲世纪末使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宏伟蓝图.中美关系因尼克松七二年访华 ...

  • 南洋十二年(十九)

    26.队里来了个大学生   稻田里,他头戴草帽,顶着烈日,赤足卷裤,一行行一株株在仔细地数,认真地测量,准确地记录,是那样的专注,微风下稻叶在缓缓摇摆,仿佛在欢迎这位年轻的,充满朝气和科学精神的农学院 ...

  • 南洋十二年(十八)

    25.又一"发明",工分打折   七四年元旦刚过,中舍河工我因年终决分方案在陈姓农家也就是裁缝师傅家同队干部研究方案最终定夺.我先大致汇报了一下七三年粮棉副业总收入情况,鉴于七三年 ...

  • 南洋十二年(十七)

    23.母子情深 为队里辛勤耕耘八年的大水牛病倒了.终于连站也站不起来了.小牛静静地依偎在牛妈妈身旁,不时㖭㖭牛妈妈脸.这是队里惟一的一大大水牛,年初生下了小牛犊,是头公的.生小牛的时候队干部和饲牛人都 ...

  • 南洋十二年(十六)

    22.那米真香 知青组里就剩下弟兄俩了.七十年代初知青有一部份招工进厂了,户口也迁走了.还有一部份知青不是投亲靠友就是"想方设法"离开到社办厂,街道工厂或大厂做"临时工& ...

  • 南洋十二年(十五)

     21.挑秧草 记得有一年,弟弟在船上称秧草,社员杨书英挑的秧草称过后往船仓一倒,一条地皮蛇钻了出来!把人吓死了.   星星还在天上吊着,月亮还在天上挂着,大地一片安静,昨晚十点钟才把一船秧草下完,回 ...

  • 南洋十二年(十四)

    19.研究?"烟酒"!   直到现在,文彬老书记提当年事总忘不了恢谐几句.说邱会计"发明"了几件事情,而且一经"发明"迅速"传播& ...

  • 南洋十二年(十三)

    18.当会计   被选为生产队会计."内当家"这个"家"不好当,而且是个穷家.当初就是取个钱还要到公社信用社,来回二十里地.    "一打三反&quo ...

  • 南洋十二年(十二)

    17.被抽到"一打三反"工作组   一九七O年,原盐城县副县长陆荫吾同志被"解放",担任南洋公社书记.陆书记蹲点在新乡大队.毕竟是老县长,很受爱戴和崇敬.这年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