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0)
本篇要目:
****************************************
991.二灵塔
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992.国安寺塔
宋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993.观音寺石塔
宋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994.护法寺桥和塔
宋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995.东化成寺塔
宋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
996.龙德寺塔
宋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997.南峰塔和福印山塔
宋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
998.乐清东塔
宋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999.八卦桥和河西桥
宋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1000.栖真寺五佛塔
宋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
991.二灵塔
二灵塔位于浙江宁波鄞州东钱湖东岸的二灵山上。山上东南逶迤而来,突兀于风光旖旎的东钱湖中,长约里许,一面连山,三面环水,有游龙入湖之势,形成一个狭长的半岛,扼下水港的出湖口。二灵山原名“蛇山”,北与蝴蝶山相对,一蹲一伸,隔水而峙;南与虾公山相望,一衣带水。
二灵塔为正方形石塔,矗立在二灵山两个微凹的山脊之巅。据《鄞县通志》记载,宋初,韶国师建七层石塔于山上。今据实测,塔的基层东壁上镌有“政和口年”字样。当为北宋政和年间所造。塔四面七层,高9米,塔心中空而四周密封,构筑粗犷,肃穆古朴。塔基层高1.2米,上刻“福延圣寿”、“保国安民”的匾额,各层面积依次递减。四壁有壶门佛龛,刻有浮雕佛像,两旁有金刚立像。佛像造型庄重,金刚威武。每层腰檐,四角呈弧形翘棱,户部凿有悬风铃之圆孔;塔顶用锥形石板砌合,塔为四角攒顶方锥形。1987年由县府拨款落架大修时,塔身基部新筑正方形台基,高1米左右,两面有步阶,周以栏杆相围,上置石凳。从台基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目中。此塔为北宋时期石结构方形古塔,在浙江省内实属少有。
塔心中空,下为须弥座,各层有平座、塔身和塔檐。塔基高1米,塔身第一层高1.2米,以上各层高宽逐级递减。塔檐平缓,翼角有圆孔,原用作挂风铎。塔身每层每面辟有壸门式壁龛和雕像,有佛像共39尊。第一层东壁有“宋政和口年口月”题记。以石板盖顶,上置覆钵,中有塔刹。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二灵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92.国安寺塔
国安寺石塔位于浙江温州瑶溪镇皇岙,塔为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建,六面九级实心,原通高18米余,现残高17余米,顶早毁。塔下有雕刻精美的须弥座。底层设回廊,塔身遍雕佛像,共计1026尊。腰檐平缓,檐口刻出瓦垅和脊,檐下施斗拱,顶安塔刹。
石塔是楼阁式青石仿木建筑,平面呈六角形,塔身为九级实心。塔身第九级塔刹曾受损,于1987年修复,现整座塔通高19.79米。基座为两层须弥座形式,最下一层雕刻九山八海纹。第三级至第九级的平座上,也均雕刻九山八海纹,这是同类塔中较少见的。“九山八海”纹出现于唐代,在宋代已成为石雕的固定素材。
每层塔身浮雕有佛像,共计刻有1062尊佛像,雕刻工艺细腻,保存完好。除手印各异外,均作肉髻相。分排跏趺坐于壸门内莲花座或须弥座上,并雕有身光和垂幔。与塔身地宫内碑文“贤劫如来像一千躯,复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分身佛等,盖表法华踊现之缘也”的记载相吻合,故有“千佛塔”之称。
国安寺石塔为八角13层密檐实心砖塔(在一个高大的塔身上有多层密檐,称为“密檐塔”),高近6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秀美端庄,古色古香。塔基分上下两层,下层为边角镶石的三层平台,上层是双层须弥座,雕有精美的莲花座台。须弥座上部雕刻有笙、箫、琴、瑟等古代乐器,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国安寺石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93.观音寺石塔
观音寺石塔位于浙江温州瑞安市万松山南麓。观音寺石塔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954—960),规模恢宏,有五进大殿。现寺晚清重建,前后两进,面阔三间,为楼阁式木塔,对于研究宋代建筑与佛教雕刻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观音寺石塔原名千佛塔,北宋熙宁四年(1071)建成。倚柱六角形,隐出三面,上置转角铺作一朵。栌斗圆形,讹角起线。柱头华拱向三面出跳。阑额统3间,上施七朱八白。补间铺作一朵,四铺作单抄。据《瑞安县志》记载,观音寺始建于后周显德提间。
观音寺石塔为八层石木结构建筑,仿木构楼阁式,实心,由叶腊石岩砌造,平面呈六边形。原有七层,高约14注,后来顶层坍毁,只剩六层,各层宽度相等,并不逐层收缩,一反宋塔常态。八方形锥体,底层最大,直径2.8米,然后层层见小,塔顶为葫芦形尖顶。塔身各层宽度相等,各层各面均分成3间。塔身外部用青条石、石板相互衔接,每层结合处出檐0.15米,第五层层结处用八支弯月形石块插入层结角上,呈牛角状上翘,伸出塔身0.25米。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观音寺石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94.护法寺桥和塔
护法寺桥和塔位于温州市苍南县望里镇护法寺村。护法寺始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58),毁于民国。桥和塔为护法寺的组成部分,位于寺前。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邑中寺院始自隋唐,其时佛法已盛行。”坐落在荪湖龙头山下的护法寺,始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58),是钱库地区建筑时间最早,寺院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
传说当时有一位和尚,法名僧老,原在望州山顶古刹当家。为了方便越来越多的善男信女免受攀登之劳,又在龙头山脚下,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修建一寺,坐南朝北,取名护法寺。到北宋乾德四年(963),他的继承者以为该寺太小,不能满足香火日盛的需要。于是就在原址上扩大规模,重建一座坐东朝西的护法大寺,占地面积达四十亩,同时外加墙围。建设基金都由各方捐赠奉献。据荪湖林氏宗谱记载:当时单南道林克一家就施田240亩。
一进七间,当中是弥勒佛的神龛,左右分列四大金刚;二进七间,中间是大雄宝殿,有释加牟尼金身;三进也是七间,中间为观音阁,左右有文殊菩萨和善财童子等。中间庭院铺以花岗石,两厢明廊,都是紫木结构,额以花板,画梁雕栋,雄伟肃穆,十分壮观。它不仅是当时钱库境内的一大名寺,在邑内也颇有名气。如芦浦四月初八庙会,有善男信女过八寺的风俗。这八寺之中,护法寺排在首位,然后是灵峰寺、广福寺、灵鹫寺、瑞岩寺、香林寺等。
护法寺始建时,没有寺、塔。到宋元祐三年(1088),才在寺前先后建成一座元祐桥和七座单檐塔,又称护法寺桥和护法寺塔。元祐桥三孔梁式结构,东西走向,长九米多,宽三米多,桥沿上刻有桥名和建桥时间。塔原有七座,现仅存三座(其中二座损坏后重新仿制),塔型与灵鹫寺单檐塔基本相同。桥和塔都已列为苍南县文物保护单位。护法寺始建时没有台门。到明永乐年间(1403—1424),有凤岙林氏自愿出资兴建,建筑也十分讲究,遗迹犹在。护法寺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期间多次重修。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平阳县县长张韶舞,为镇压钱库大刀会起义,对钱库人民实行血腥的镇压,不仅钱库三条街被烧为灰烬,在追剿大刀会中还将护法寺及其所在的村庄也全部烧光。
桥建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东西向横跨荪湖河。该桥为三孔梁式石桥,长10.3米,宽2.3米,中孔净跨3.75米,左右两孔净跨2.25米。排柱式桥墩,每排4根方柱,上置帽梁石。
护法寺塔在桥旁,为单檐砖塔,平面六边形,通高4.75米,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基座为须弥座式,束腰雕饰浮雕狮兽、宝相花;塔身呈六棱瓜腹状,内空,东面设壸门。
地处荪湖景区的护法寺,向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览和驻足之地,其间也留下许多诗文墨迹。时光飞逝,护法寺被毁又过去了七十多年。2002年,在原护法寺的旧址,又新建大雄宝殿等寺庙建筑。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护法寺桥和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95.东化成寺塔
东化成寺塔,建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据光绪《诸暨县志》记载,塔下原有寺院,建于梁大同二年(536),唐会昌间废。宋开宝四年(971)重建,名紫岩院,后改化成寺。又因九华山也有化成寺,故更名东化成寺,以示区别。塔以寺名,原高七级,现仅存四级,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
东化成寺塔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钟瑛村紫薇山。塔建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称东化成寺塔,又因建于元祐年间,故亦名元祐塔。塔初建时为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边宽约2米,原高七层,但现仅存四层。塔基用条石砌筑。部分塔砖的侧面分别模印塔形图案或“壬申元祐七年立”铭文。
塔砖侧面,模印塔形图案和“壬申元祐七年立”纪念铭文,具有绝对年代,对研究古塔,弥足珍贵。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东化成寺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96.龙德寺塔
龙德寺塔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位于浙江金华浦江县城东侧龙峰山上,峰之麓,原有龙德寺而得名。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砖砌塔身高36米,七层六面,呈六角形。六面每层都有两米来高拱形门洞,六门相对、玲珑秀丽。
塔身外原有木构塔檐,平座、斗拱、飞檐翘角、凌空伸张。楼梯穿越塔壁,内外交叉,反复上折,可以登临。塔身外每面转角处用六边形倚柱,柱间施阑额,正中设壶门,门旁有槏柱,平座和腰檐下均施斗栱,补间铺作各两朵,圆形栌斗,出跳木制斗栱无存,泥道栱为砖制。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龙德寺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97.南峰塔和福印山塔
南峰塔位于浙江台州仙居县城南300米南峰山上。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至明道二年(1033年)九月邑人郭用中所建,六面七层,仿阁楼式砖塔,中空。通高23.8米,勒脚每边宽2.07米,每层由平座、正身、腰檐组成,内壁自下而上,凿出足窝,以供登高。
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间,大理学家朱熹提议,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九九五卷,台州郁福印山条记载:“宋皇祐间县令陈襄令邑人建浮图于上”时代晚于南峰塔,在近年维修时,从塔中发现三枚古钱币。其中时代最晚的是北宋“天禧通宝”的钱币。
证明该塔建于北宋时代。据光绪《仙居县志》卷二十四“文公规画”条记载,“朱文公(朱熹)”提举浙东常平、又主管台州崇道观,两经仙居,以县治向狮山,乃造桥,改街为弓弩之形,浚七井,凿青圭塘,以禳火星。又以学宫地脉垂尽,于东立龙头石,于彩纫、东龄、南峰各创浮图,以助其胜。反映了古代的风水理念和人文环境。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南峰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印山塔位于浙江台州仙居县城关镇东门村福印山上。约建于北宋元年间,六面七层,仿楼阁式砖木结构,中空,副阶已毁。通高26米,勒脚每边宽2.14米,每层南北两面为壸门,余四面为壸门式壁龛,倚柱、阑额上各有扶壁栱,及五铺作木质斗栱,结合菱角牙子叠涩出檐。
福印山塔是砖木结构阁楼式塔,原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的宗教建筑,共七层。而以砖木等建造成的建筑物,后来又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般涅盘处,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土、石、砖、木等筑成的建筑物。有关造塔的起源,可远溯至佛陀时代。根据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等,以之起塔供养。佛陀圆寂之后,则有波婆国等八国,八分佛陀舍利,各自奉归起塔供养。
我国历代所建的舍利塔极多。据记载,三国时,有僧人感得舍利,孙权令人以铁槌击打而舍利不碎,因此建塔供养,这可能是中国建造舍利塔的开始。隋文帝之时,全国各地建舍利塔的风气极盛。公元601年~602年,隋文帝并诏敕天下八十二寺立塔。其后,历代皆有造立、修治舍利塔的活动。元代以后多数佛寺中只建佛殿而不建塔。佛塔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而被佛殿所取代。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佛教认为人们可藉此积累功德。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 福印山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98.乐清东塔
乐清东塔位于浙江温州乐成镇东皋山。北宋熙宁间(1068-1077),因九牛山石塔遭雷击毁,邑令葛逢迁建于此。南宋淳熙间(1174-1189),县令赵彦晖、袁采续建。塔高约18米,系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须弥座。每层平座为平砖叠涩。八角倚柱,次间雕佛像,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斗栱四铺作。葫芦形塔顶,塔砖上舍钱题记多处。
上世纪五十年代寺院拆毁。塔高约18米,砖结构,六面七级空心楼阁式。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檐有生起,翼角微翘,檐下用四铺作平斗拱。
东塔高耸海空,时见云烟缭绕,数十里外就可望见。元李孝光《东塔云烟》诗云:“海月四更多塔去,天风万里擘松开。烟消日出无人到,独自看云山上来。”名士登临游览颇不乏人,今塔下路旁还刻有“王梅溪读书外”等字样。
平座为平砖叠涩,挑出甚浅,不施斗拱,八角倚柱,方形式柱,明间壶门,次间雕佛像,塔砖上舍钱题记颇多。造型壮美,为“萧台八景”之一。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乐清东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99.八卦桥和河西桥
八卦桥位于瑞安市陶山镇陶峰村,建干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南北向横跨陶溪,总长度25.4米,为四墩五孔石梁柱桥。
桥面宽2.5米,各孔跨度:中孔为6.5米,南面两孔分别为5.5米和3米,北面两孔分别为4.05米和2.67米。
河西桥位于瑞安市陶山镇花园村西首,建于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与八卦桥相距不足百米。
桥东西向横跨河西河,总长24.5米,宽3.1米,为四墩五孔石梁柱桥,各孔跨径自东向西分别为4.2米、4.47米、6.43米、5.7米、3.7米。河西桥用材、结构做法与八卦桥相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八卦桥和河西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00.栖真寺五佛塔
栖真寺五佛塔位于浙江温州平阳鳌江镇塘川罗洋村的凤山。原有五座,现存四塔。一字形排列。五佛塔原位于栖真寺放生池前。后迁今址时曾作重新组装。现保存较完整。
单檐石质,六边形,仿木结构形式。四座塔形制相同。分别由台基、基座、塔身、顶檐、塔刹等组成。现四塔之塔刹均已毁。塔基六边形,较低矮;基座较高,做成须弥座形式。塔身上鼓下收,平面呈六棱圜状。之上刻出仰莲、阑额、斗拱等。顶檐下缓而上陡,刻出瓦垄及圆瓦当、重唇滴水等。塔刹已毁。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栖真寺五佛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