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观察】全球化启示录:海外创牌之路究竟如何前行

3月11日, AWE2017(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在过去的这几天里,来自全球近700家知名家电与消费电子厂商,联手向业界展示了未来智慧生活包括智能家电领域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以及服务模式。

本届大会盛况空前,新闻迭出,但是纵览整个AWE2017,我们却发现其中媒体最为关注,报道最为集中的,却是近几年低调到锋芒尽敛的海尔。为何舆论如此聚焦海尔现象?是新奇的产品,还是酷炫黑科技,或是耳目一新的市场策略,这些都是,但也不完全是。如果不从以下这三个维度仔细去剖析今天的海尔,我们就很难明白为什么其在AWE期间会成为一种现象级话题。

自主品牌融入到全球化的背后

所谓低调,是因为普通大众对于海尔品牌的传统印象。但是作为连续8年蝉联全球白电销售第一的家电品牌,如今海尔在全球家电业的每一个举动,却都是业界为之侧目的风向标。

曾经的海尔,是中国制造的品质象征。但是随着近几年在全球市场的深耕细作,海尔品牌的概念和价值早已融入了全球市场的元素。从这一个维度去观察,要先弄清目前海尔在全球市场形成的六大品牌体系,包括GEA、卡萨帝、海尔、AQUA、FPA和统帅。这些从高到低,从国内到全球的品牌覆盖力度,是过去多年来海尔不断发展打造出来的一种势能。

这种势能或者具象到品牌体系,在海尔人自己的眼中具有哪些特点?3月8日,在海尔全球品牌发布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执行总裁梁海山就指出,海尔经过近32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全球已经形成“六大品牌”体系。但是,每一个品牌又包含各自的子品牌体系,因此远远不止于这六大,比如GEA体系下就有很多品牌。“现在正在 推广的卡萨帝,以及下一步要在国内市场布局的GE系列,就是为了从高到低打造出一个系统化品牌体系的全面布局。”

梁海山将此概括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球多品牌节能体系”。目前,海尔在全球已经建立起支撑这一品牌体系的运营系统,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向各区域用户提供服务。这里面包括在全球建设十大研发中心,设立108个制造工厂(其中的54个建在海外);另外,海尔设立在全球66个营销中心,也在为其全球化的品牌落地提供着专业支持。

梁海山所提到GEA,正是海尔去年6月以55.8亿美元收购的通用电气家电公司。这宗震动全球家电业的收购案,对于海尔全球化品牌的意义非同寻常,正如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曾经对媒体描述的:海尔收购通用家电的意义在于当今品牌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互联网时代品牌体现在平台上,谁的平台有竞争力谁就是品牌。“GEA产品优势在美国,拥有很大的顾客群体,对于海尔来讲,就是要把这个顾客群转化为用户群,转化成可以在我们平台上交互的粉丝,这就是通用家电品牌的价值。”

自主品牌,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将GEA、AQUA这些国际化品牌纳入自己的生态体系,不仅在当地市场让原有品牌焕发生命力,同时依托这些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满足国内不同层面的用户需求,达到品牌价值全球资源整合、战略协同。

梁海山强调:“我们建立海尔全球品牌化体系,从最初的以质量为核心到国外去创品牌,然后全球化进入本土化,通过本土化团队、品牌和用户交互,从而形成了这种全球品牌规模的势能。”

因这种势能,市场也给予了其足够相对的回馈:海尔集团最新发布的2016年市场相关报告显示,去年海尔全球营业额预计实现2016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实现203亿元,同比增长12.8%。就在2016年10月,由知名调研机构在美国波士顿发布的“2016中国品牌价值100强”研究报告中,海尔以1516.28亿的品牌价值荣登榜首(连续15年蝉联第一)。全球化品牌驱动力,由此可见一斑。

以本土化意识整合全球资源

海尔是一家中国家电制造企业吗?是,也不完全是。一个全球化品牌覆盖的家电企业,必须要充分调动全球资源,但核心则是“本土化意识”。要从这个维度理解海尔,必须要从海尔在全球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等层面去分析。

调动全球资源,研发无疑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海尔一直坚持“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让当地的研发资源发掘当地用户需求的最优解。一方面,海尔搭建起开放创新平台HOPE,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全流程创新交互社区;另一方面海尔在中国、美国、亚洲、欧洲、澳洲等建立了十大研发中心,每个研发中心都如同是“连接器+放大器”,可以和当地的创新伙伴合作,形成了一个遍布全球的网络,孕育出领先的产品。

海尔设立在全球的66个营销中心以及毛细血管般的实体渠道,既是销售通路同时也是用户需求的反馈通路。当全球用户的潜在消费需求被发现后,便可以迅速在HOPE平台上集中,并实时与在德国纽伦堡、美国埃文斯维尔等地的十大研发中心所连接的顶级资源零距离交互,最终筛选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对媒体这样描述过集团研发理念:“在海尔的研发体系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创新过程中,从产品创意的产生、创意的确认、产品的开发、全球一流资源的整合到产品的上市,整个过程都是对用户开放的。”从某种角度来,海尔的用户可以选择有优秀创意、技术和产品,用户不投赞成票的产品根本就没有面市的机会。

对于很多建立海外销售渠道或者设立研发中心的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还停留在渗透海外市场这一层面。而海尔在整合全球资源时已经进入了对商业模式、生产模式、组织模式,甚至底层企业文化的整合。实际上,在海尔总部,文化馆墙壁上那句“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海外并购口号,绝非是简简单单的“买买买”。

仔细分析一下,在互联网时代,海尔没有为前两年的“风口论”所分心,而是默默打造U+智慧生活平台,布局了创意众包化、创新创业扶持、产品互联网化、智造能力平台化等战略步骤。尤其是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实现了人单合一、产销合一、大规模定制,令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其他国家,走到与德国、美国同时驱动的世界第三极。这些举措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据了解,张瑞敏在参观GEA工厂的时候,曾经问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设备)联网了吗?” 实际上,潜台词就是在万物互联时代,海尔要实现对全球资源实时地了解、掌控和调动。

随着万物互联的到来,海尔清晰地意识到:借助互联网实现的“用户互联”,可以对分布式用户最大程度进行搜索、呈现其深度需求,挖掘出需求侧的用户;借助互联网实现的互联制造(或者工业互联网平台),则可以全面整合供给侧资源。最终结果就是资源被高效灵活调配,得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

张瑞敏有一句名言:“全世界都非常近了,你何必一定要依赖自己的资源?完全可以利用全球的资源。”在他看来,组织的转变是一种开放的平台思维,应该让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并让企业与用户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融合。因此,我们可以透过海尔在全球各地分布的那些研发、工厂、营销、渠道的数字,感悟到其未来在万物互联时代盘活全球资源、满足全由用户需求的深层逻辑,这个逻辑海尔过去十几年已经用“人单合一”进行了完美实践。

人单合一 深层次逻辑的领悟

有媒体文章曾经描述,2016年在美国考察GEA期间,张瑞敏和高管团队每次与商界、学界、媒体界的对话都是以收购GEA作为开场白,但话题最终总是归于“人单合一”的双赢模式上。

对于长期关注海尔的人来说,最后理解出来的逻辑其实会很简单:海尔依托人单合一这一融合剂,挖掘出了不同群体的共性需求,实现了商业、生产、组织、文化的全球协同。对于海尔来说,“人单合一”既是组织结构的变革,也是企业经营参与者的思维变革。如今,海尔在实施人单合一趋于成熟后,已经完全由过去的串联组织演变为并联组织,每一个组织里(包括海内外)都有一条从调研到研发到销售的产业链,相互之间互相隔裂。现在“海尔航母”可以简化到只有三种人,即平台主、小微主、创客,每一个个体都要独立地面对市场,并持续产生价值:“我负责!我争取!享受利益!”

海尔内部有细心人士指出,2017年年初张瑞敏在内部演讲中,着重强调国际化的时候将“主语”作了彻底改变——从以前的 “海尔”变成了“人单合一”,这无疑时一次极为高级的逻辑调整。无论是海尔全球化品牌的建立,还是基于万物互联时代的全球资源整合,原本的主题都应该是海尔这个组织。但是今天,张瑞敏在讲话中将属于海尔的“主语”位置转移给了“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是完整表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体。

媒体引发的对海尔的关注现象,不仅仅是因为这家企业目前取得的成功。面对不久将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希望从这一现象中寻找规律,思考如何在发展中将“资源”转化到企业中每一个“个体”上,并且通过赋能,让这些“个体”重新塑造企业的边界,将其演进为一个带有生命循环能力的生态系统。

懂懂笔记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两本畅销书的作者。

(0)

相关推荐

  • 海尔集团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研究

    时代的变迁令人目不暇接,1998年门户网站开始兴起,中国正式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正逐步向物联网和量子时代进化,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等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颠覆着各行各业,制造业也不能幸免.随着工业互 ...

  • 海尔厨电成中东非市场“香饽饽” 销量同比增长超100%

    2016年海尔厨电在中东非市场新增阿联酋.沙特等地区,销量同比增长超100%,并且自主品牌出口增幅最快.... 近日,第12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广州开幕.其 ...

  • 海尔智家厨电品类2020年海外增长51%

    撰文/蓝科技 抛开海尔智家贵为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第十二次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NO.1不谈,海尔厨电更有隐形冠军的气质.在海尔白电光环的掩映之下,海尔厨电更显低调. 这并不代表着 ...

  • 海尔智家全球高增长背后:他们做了这三件事

    撰文/蓝科技 评价一个品牌的成长性,绝不是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看其销量变化,而是在市场环境普遍悲观时看其抗跌性.增长率,才能真正反映出品牌价值. 最近,有外媒针对2020年欧洲家电行业的变化进行了综合报 ...

  • 中国园区海外拓展之路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的重大贡献有目共睹.伴随对外开放合作的不断深化,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 ...

  • 参与观察|《海外校园》系列

    本文作者曾分别在中国高校和美国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各有十数年之久.积历年切身经历和零距离观察,积累整理了全方位反映"海外校园"师资.教学.文化.学生生活等方面的文章,包括有关师资方面的 ...

  • 【睿观察】 滴滴7000人大变阵:四个维度升级谋变

    如今,科技企业无论是在顺风或是逆风时,向全体员工发一封"公开的"内部邮件似乎成为了一种流行,这无疑是一种宣示和表态的最优方式. 昨天傍晚,滴滴的变阵以内部信的形式传出,在圈里炸开了 ...

  • 【睿观察】一周之内两个大动作 阿里推投诉分层机制意欲何为

    ▲知识产权保护投诉分层机制研讨会会议现场 继本月14日,起诉"知识产权流氓"杭州网卫之后,阿里巴巴对平台的治理并没有停下脚步. 2月17日,阿里巴巴召开了知识产权投诉分层论证研讨会 ...

  • 【睿观察】国产手机厂商2017年看点:决战中高端

    国际知名调研机构IDC 近日发布2016年中国季度手机跟踪报告, OPPO.华为.vivo成为2016市场份额的三甲,OPPO和vivo两家更是呈现出惊人的增长率,分别是122.2%和96.9%.这样 ...

  • [睿观察]荣耀登顶的背后:智能手机市场的渠道之争

    市场研究机构赛诺的"2017年1月份国内手机市场报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这份报告,2017年1月在中国市场,步步高系的OPPO.vivo,不仅在整体销量上雄踞前两位,而且在销 ...

  • 【睿观察】保守还是激进?金立2017年国内销售挑战3800万台

    金立攻守间的"小目标" 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一个企业的评价,不是它是否曾经站在顶峰,而是它能否笑傲到最后. 2016年,在全球市场完成了4000万部手机销量的金立 ...

  • 【睿观察】一片质疑声中的银联二维码支付,或许还有三大破局机会

    本文特约撰稿 叶小舟 2017年6月2日到8日,在全国40个知名商圈约十万家商户,用户使用银联云闪付挥卡.手机以及扫码支付,均可享受6.2折优惠.这里面的商家不乏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 ...

  • 【睿观察】人工智能“纯技术”概念股前途堪忧

    人工智能是即互联网之后,又一大未来发展方向. 在概念催动下,近年来不少人工智能概念股开始出现,企业以技术厂商为最多.根据统计目前国内A股.深股.创业板中,人工智能概念股已超过20支,而未上市的该类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