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入三四万,被耍得团团转

我,月入三四万,被耍得团团转

广州日报

2021/02/08 20:26

人人都是消费者。

过去这一年,我对聊消费这个话题,有了更足的底气。

为啥呢?因为这一年,卖房、买房(二手房)、搬家、租房、装修、全屋定制、买家电……过手的资金,有大几百万。

所以今天,就来讲讲我的故事吧。

它们可能不够劲爆,上不了社会新闻,但确实还挺逗的。

列位看官,就当看笑话吧

咱开始了。

1.

搬家的事,去年9月吐槽过。原文在此,感兴趣的可以再看看。

今天就简述一下,再补上大结局。

去年8月底,要搬家。朋友推荐了“易丰”

上网一搜,还挺靠谱。百度显示,该公司为全国连锁,总部位于上海,网点覆盖300多个城市。

下单之后,预约了次日下午4点。

到了约定时间,没人来。几经沟通,让我等到晚上8点。

行啊,8点也不算晚。但到8点半,还是“来不了”。

晚上9点多,客服说您有三个选择:一是第二天再搬,二是半夜12点搬,那时师傅忙完了,肯定可以搬;三是取消订单。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挑战生活,选了第二个。半夜12点搬家,多刺激啊。

凌晨1点,人来了。领头的韩某说,半夜搬东西会吵到邻居,不如明天搬。明天第一个,就搬你们家。

第二天,韩某不知是跑路了还是咋的,再无音讯。

怎么,为了不搬家,都玩人间蒸发了?

之后有段时间,不少同事问我:后来呢?

想看大结局的人,还挺多。

结局是,一位自称易丰副总的陈女士联系我。她一再解释,不是故意的,师傅都是干苦力的,很辛苦。

辛苦那就别接单了呗?她说,顾客要搬家,他们做服务行业的,不好意思拒绝,就像去饭馆吃饭,客人都来了,总希望添双筷子,见缝插针,让每个顾客都吃到饭

好家伙!头一次听到有人能把违约、消费欺诈说得这么清新脱俗。

正通着话,陈总说要开会。开完会再打来,态度全变了。她说,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错误,已经让网点做深刻反省,还要代表公司、客服、线下所有师傅道歉,说要扣员工工资云云。

后来她又说,老板是农村出来的,很不容易。能否补偿搬家的费用,把稿件删掉

我说,我们这行还是有点底线的。

那怎么办?我也不图啥,只要书面道歉。没想到,她爽快答应。很快,快递就寄来了。

这事,就算完了。

2.

搬家不久,新房的装修开工了。

选的装修公司,是百安居,也是朋友推荐。(我咋这么喜欢被推荐?)

这位朋友比我有钱。有钱人的选择吗?应该不错的。

我们签了一份总价14.6万元的合同。开工不久,就闹了不快。

根据合同,全屋打拆属于全包范围。但打拆后的垃圾外运,由业主承担。

好死不死,施工队长刘某在小区找了一位大姐运垃圾。那大姐还跟我认识。

好嘛,露馅了。

大姐收8.5元一袋。刘队长转头跟我要15元一袋,翻了一倍。

后来发现,袋数也多报了几十袋(总共200多袋)。

钱倒不多,但至于不?

刘队长跟我解释,打拆师傅很辛苦,是脏活累活,打拆没赚钱,运垃圾就相当于补贴一下

好家伙,继续好家伙!

首先,这未必是实话。真的会去补贴师傅吗?

其次,即便是真的,打拆要自己出钱,就拼命压价,然后用业主的钱去补贴?

这么有商业头脑,咋不上天呢?

3.

垃圾的事,不至于感情破裂。施工继续。

但还没做完水电,矛盾又来了。

当时要选地板砖、橱柜。设计师卢某说,一些原定合作的品牌,没有谈下来。比如欧派。

也就是说,原定套餐的内容,缩水了。

怎么办?只能在套餐之上“升级”,补差价,并且只能在卖场里选购

换句话说,你们也别想跑了,要花钱只能花在百安居。

这不就是典型的霸王条款吗?

有争议,就要解决。但接下来的一些人、一些事,让人目瞪口呆。

在群里,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俨然都是见过世面、久经沙场的老演员了。

相对而言,工程管理员陈某某最斯文。他表示会向领导反馈,然后就一直等领导反馈。

拖延了好几天,百安居的“领导”就是不搭理。

这么大的官威吗?

当时,钱已经交了一半,水电刚做一半。可能在百安居眼里,我这个小客户,被拿捏得死死的。

可惜,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挑战生活。不就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吗?

止损,最重要。

最终在吵闹之后,百安居(海珠店)某负责人同意解约,但在解约协议上,一再恳求不要写百安居的责任,只说双方自愿。

好嘛,站得高、看得远,还真不愧是企业领导。

4.

跟“轩怡装饰”打交道,有一个很梦幻的开始。

当时刚从百安居的坑里跳出来,小心翼翼,重新开始。

比较了好几家头部企业,轩怡是选项中的一个。

记得轩怡的设计师王工上门量尺,感觉不太一样。一是她基本不黑同行,不怎么厚此薄彼。二是她总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提一些靠谱的建议。

多次实地观察、比较,我们选择了轩怡。

但开工之后,“人设”开始反转。而完全颠覆,起因于一个晚上。

查了下记录,1月22号晚上10点多,我突然想起来,应该去装修的房子关窗户。

进去之后发现,此前说好的一套卫浴到了。

这是一套科勒的卫浴,但奇怪的是,外包装都是法恩莎。

咋回事?假货吗?

拍了张图,问王工。她发来跟同事的聊天记录,说是“从仓库过来公司检查,发现包装角落有点磨了”,于是开箱检查,更换了包装。

难道从马桶、浴室柜到花洒,每一个包装都磨了?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总觉得哪里不对。直到第二天早上,我才想到,这很可能是卖场展示的样品,不是新的。

然后我过去工地。好几个人正在加紧安装。

看到一个师傅在客厅,我上去问:已经跟我说了,是卖场里展示的,到底展示了多久啊?

他愣了几秒,说,就两个月

好嘛,坐实了!

纸包不住火。王工马上打来语音通话,承认错了,说这是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说自己抱有侥幸心理。

原来,她从头到尾都在“演”。即便前一晚被怀疑了,还在镇定自若,假装无辜,试图蒙混过关。

我确实有点生气了。难道我就是传说中的——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吗?

为什么老骗我?

5.

轩怡宣称“做金砖工程”。合同以及附件里的工艺要求、流程管理,怎么看怎么靠谱。

但执行起来呢?完全不是一回事。

就举几个最小的例子吧——

合同附件要求,通过微信每天汇报工地情况。

实际呢?三天一次都做不到。对此,我们吐槽过。结果对方答应得好好的,没几天又恢复原状。

还有,材料运抵施工现场后,要经客户验收签字,才能使用。

跟王工说这事,她会假装看不懂下面那行字,说材料签合同时都签过字,不会下错单的。

你说一,她说二,厉害。

还有,什么材料需要业主购买,本应列个清单,但施工队的陈工就是不列,今天说要这个,明天说缺那个。

……

篇幅限制,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说,做不到就不要写进合同里嘛,为什么要把做不到的东西,作为优质服务拿出去宣传、标榜呢?

对此,王工有一段很精彩的回应。

她说:

我们都是想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就像上学,家长、老师都是希望我们学习能考上清华的,但是,总会有点偏差的。

我们不能责怪孩子不努力,老师教得不好,有些事情,是我们想要而做不到的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当时就震惊了。

原来合同里的条款,只是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是想办而做不到的。

原来每天汇报进程、通知业主验收,是像考清华一样难的。

还能说啥呢?Respect吧。

6.

我没考上过清华。

但现在觉得,当一个消费者,大概就是像考清华一样难的。

当然我自己也反思过,为什么总是我?问题是不是出在我身上?

后来,跟很多人聊过,发现不是。

其实,如果平常只是上网买买东西,出去逛个街、吃个饭、看个电影,摊上糟心事的概率还挺小的。

但一旦走出这个“舒适圈”,来到一些“未知”的消费领域,那就是另一个世界了。

在这个世界里,一些通行的规则不适用了,早已成熟的我们突然“天真”了。

比如我原本以为,企业行走江湖,必须注重信誉,讲究契约精神。大家都按合同来,多简单?

但在一些行业,约定、合同,简直就像废纸一样。他们压根就不看合同,几乎所有涉及自己的义务,都可以不执行。

我原本以为,消费,就是花钱买服务,等价交换。给够钱,就可以办好事。

但谁会觉得钱挣够了呢?有些人就是“艺高人胆大”,反正不嫌少,能坑一点是一点。

我原本以为,“拆穿”过、摩擦过,对方就会收敛,就会好好干。

但不会的,他们会用行动告诉你:年轻人挺机灵啊,这回算我输,下回合打爆你

从头到尾,一环又一环。每一个环节,都像极限挑战。

7.

当然,交了学费,总会有收获。

我总结了一点经验。

比如,在装修、搬家、家政等领域,夸大宣传是普遍现象。

“让搬家成为一种享受”“完美交付每一位业主”“把装修交给我们,您放心上班去”……

广告的嘴,骗人的鬼。遇到很懂你的宣传、承诺,一概别信。

这么理解吧,这只是企业的目标、愿景。跟能不能做到,两码事。

毕竟成绩再差的学渣,都可以说目标是北大清华。谁还没点追求嘛!

我发现这些“水深”的行业,都有一定共性:它们都是线下的、一扇房门之内的、人对人的服务。

一扇房门之内,意味着不在公共场景,缺乏有效监督。人对人服务,更是很难量化、标准化。

还有,不用怕装修队“挟房子以令你”,该红脸还是要红脸,不必过分善良。

千万别“放心上班去”,该懂的还是要懂,刷抖音快手,翻小红书,要从装修小白变得对各环节都略懂一点。

……

当然,这太难了。正因为难,“挤出效应”就来了。

我听过不少人说:再也不想装修了;打算到时候自己上手干;搬家还是要找朋友,然后请顿饭……

消费有多重要,不必多说。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国内国际双循环,跟消费直接相关。

如何促销费?

发消费券只能一时,给补贴无法长久。其实,最好的“补贴”就是公开透明、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这些年,我们常听到一个词——营商环境。各地为此可谓不遗余力。

我越来越觉得,消费环境同样重要。接下来,将变得更重要。

毕竟少一些“挤出”,才能有更多释放。

毕竟少一点套路,才能在向前的路上加快脚步。

以上内容源自亲身经历,均有文字、图片、音频等证据

本文作者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另,文中王工为化名,其本人姓氏较少见,出于善意进行了修改

文、编/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