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菅智民先生的书法艺术之路

【菅智民艺术简历】
      菅智民,男,汉族,1950年9月生于河南省襄城县;
      197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体育系,分配到河南省平顶山市体委任专职教练,少年体校副校长,后调入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职;
       1989年调广东省汕尾市委,任汕尾市文化局副局长、文联主席、书协主席、广东省文联委员,汕尾市政协一、二届委员;
       1995年调回河南省平顶山市,任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书协常务理事,河南省书法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平顶山市书协主席,平顶山市人大书画院院长。平顶山市政协委员、平顶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受聘为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艺术顾问;
       2005年入北京荣宝斋书院中国书画家首期高级研修班进修;
       2005年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
      2007年任市人大教工委副主任;
      2009年书法作品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提名奖;
       2011年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精装本《菅智民书法作品集》。

金秋时节,我有幸读到了河南美术出版社新近出版发行的印制精良的《菅智民书法作品集》,这部由已故著名书画艺术大师赖少其老先生题写书名的精品力作,收入了智民先生近年来精心创作的97幅书法作品,逐幅看去,铁钩银画,环肥燕瘦,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一脉相承,浑然整体,令人爱不释手。 
       我们平顶山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是平顶山市的书法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大家云集,墨典众多。《汝帖》、黄庭坚《幽兰赋》碑、蔡京《香山大悲菩萨传》碑等著名碑帖都出现在平顶山这片热土上,由此而形成的书法文化传承着鹰城的历史与文化。在鹰城文人眼中,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值得崇敬。如今,在平顶山下,白龟湖畔,有一位“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人物。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平顶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管智民。
       1950年9月,管智民出生在河南省襄城县颖桥镇。颖河流域是书法名家钟繇的故里,书法艺术在这里渊源流长。菅智民自幼年时期便看到爷爷经常用毛笔抄写药方,或许从那一时刻起,缕缕醉人的墨香就深深侵入到了他幼稚的心田。
      在菅智民的印象中,实际上接触书法最早也就是在自己家里,因为他的祖父是乡下著名的郎中,伯父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小的时候,他经常在家里能看到祖父很认真的在抄写字呀什么的,遇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祖父和伯父他们要给十里八村的群众书写对联,常常是写到大年三十,鞭炮响起之时,他们才想到自己家的对联还没贴上。那个时候,菅智民会不由自主地帮忙割纸、研墨,小手也起到了镇尺的作用。实际上他早在那个时候就受到了来自家庭的书法艺术熏陶。
      也许就是这种机缘,冥冥之中暗示了菅智民一生的奋斗和追求。在家人的指点下,菅智民随爷爷练习一种字体,随伯父练习另一种字体,两种字体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很小的时候他就悟出了写字的技巧,这使他写字的技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读小学时,他在颖桥镇小学书法大赛上就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1969年,菅智民参军到了部队,凭借一笔好字,他当上了连队的文书。这个时期,他开始悉心研习了《兰亭序》、《李思训碑》、《蜀素帖》、《藤王阁序》等名帖,书法技艺日臻完善。同时,在书法理论上,菅智民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书法是一种让人入静的艺术门类,尽管书写者会思绪万千,但凡提笔运气,具有佛家的清心离欲之感;书法也是一种抒情达意的方式,但凡是人,与人交流就不可避免地要借助语言或其它方式来表情达意。一但进入书法创作这种艺术境界当中,他往往会做到入静、忘我,达到心手连畅的一种状态。舞文弄墨的菅智民在体验到军队尚武意识的同时,似乎找到了一种文武结合的方式,从而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挺进了一大步。
      告别军营,回到阔别数载的故乡,菅智民又是因为能写一手好字,成了生产队的记工员。
      老家邻居菅银胜每每谈到菅智民,心中充满了敬佩。他说:“智民从部队回来后,一天到晚玩的时间很少,除了去参加球赛,一般都是在家里写呀写的。那时候生活很艰苦,农村穷得很,弄一点儿纸还很作难,他有时候就弄点废纸,没日没夜的总是写。村上的人对他看法很好,认为这孩子练字真是下了苦功夫,也不分白天晚上。”
       1974年,菅智民进入河南大学体育系学习。走进开封,也走进了菅智民艺术的福地。因为在七朝故都里,沉浸着的千年文化扑面而来,不独龙庭之圣,铁塔之美,更有宋风熏心,相国寺音。以往写字专注于基本功,而今写字考虑的是书法入理。此时的菅智民书法之中所充盈的文人学者之气陡增,淋漓尽致的从笔墨之间散发出来,已经有了一种浓郁的文人气息。
      大学毕业后,菅智民被分配到平顶山市体委工作,完成了书法与体育的糅合,透过变换万千的点线成型,大家似乎看到了那种沉浸于笔底,洋溢于案头的生命存在。
     原平顶山市体育局局长倪建民与菅智民相处多年,非常了解他的情况。他至今仍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去南阳参加比赛的情景:在卧龙岗,菅智民看的最多的就是那些匾额、对联,菅智民不时地拿出小本子在画、在写、在记。他评价菅智民在体育工作中为人师表,业务精湛;同时,菅智民对书法一直非常执著,而且造诣也很深。
       在这个时候,菅智民有自己的体会。他坦言,体育运动,经过这种大活动量的训练,或强度的训练,使体能得到一种提升,转换到一种静的状态,进入到这个翰墨和书海的这种境地之后呢,又非常非常的平静。这种一张一弛,一动一静,恰恰就像书法的这种表现形式一样,有高有低、有起有伏,它才出现一种让人感觉内涵丰富,或者说多样化的一种奇特状态。
      1987年,菅智民与6名青年书法家一起举办了“平顶山市7青年书法作品巡回展”。这一展览在中原书法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同时,菅智民的书法也以“大气、奔放”饮誉全国书坛。
         这一阶段,菅智民们精诚团结,打破禁锢,解放思想,深入思考和掌握书法艺术规律,山山水水洒热汗,城城乡乡留脚印,闯出了一条书法艺术改革的新路子。
        1987年,平顶山书法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其特点就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大目标鼓舞下所作的推动书法现代化、催生现代书法的努力。
       “87新潮”是一场全市规模的、超前性的书法运动,而平顶山市书协则处在这一思潮的潮头。以菅智民为代表的七青年采取的举措,在全省、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87新潮”是改革开放时期,国门始开,西风吹来之际,感觉敏锐的年轻人,抱着迎接现代社会的热情而掀起的一场艺术革新的演练,其动机和目的无疑都是积极的。今日的平顶山市中青年书法家,大多是“87新潮”的参与者或支持者,不同程度地受到过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他们经过冷静的反思已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今日平顶山市书法界的一支中坚力量。
      在行驶了数十年的平顶山书法号航船上,载有菅智民的身影和心血,挚情和理想,他和它已是荣辱与共,难舍难分了。
      时隔多年,再回头来看。当年的“七青年”作为一个书法团队,它是平顶山书法发展史的里程碑。所以对菅智民本人来说, “七青年”展览之后,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平顶山书法大发展由“七青年”开始,像滚雪球一样,这个团队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
       1989年,菅智民调往广东省汕尾市,先后任文化局副局长、汕尾市文联主席、书协主席。他在汕尾工作7年,为推动当地文化交流,提升书法艺术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家乡人民的亲切呼唤下,菅智民又回到了平顶山市,任平顶山市文联主席、平顶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上任后的菅智民第一次在全市书协大会上响亮地提出:“要打造鹰城书法集团军!”接着,围绕着繁荣、振兴平顶山市书法,他带领市书协主席团成员扎扎实实办了九件实事:办班传艺、组织笔会、书法展览、扩大队伍、扶持新人、提供平台、强训出精、名家点拨、对外交流。九件实事,使平顶山书法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辈出,精品不断。书法爱好者达万人,先后有50余人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500余人加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市级书法家协会会员达5000余人,500多人次获取国家和省级大奖。
      平顶山市书法事业发展迅速,书法展赛交流活动常年举办。市委书记赵顷霖亲自挥毫泼墨,到现场指导。社会各界更是墨海腾浪,各类书法活动精彩纷呈。
      平顶山市及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书法队伍、阵地、研习场所。市书协还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一矿建立了书法创作基地,发现和培养了大批书法艺术人才。全市人才荟萃,硕果累累,他们把盏临池,泼墨悟道,化古出新,达到了新的书法艺术境界。
       在平顶山市工作多年,后调到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任副局长的何新年对这个时期菅智民的表现自有看法。他认为,菅智民主持平顶山书法协会全面工作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示范作用的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在省内外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像书协的发展,最初的时候他了解到,平顶山的国家级会员也只有四五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五十多人,省一级会员呢,最初也就是三四十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五百多人,在全省十八个省辖市中,平顶山市名列前茅。
       在菅智民的扶持下,全市书法队伍不段发展壮大。平煤十一矿原矿长张金常告诉笔者:“当初矿上这个队伍比较小,只有五十人左右,菅智民得到这个消息后,多次带领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的同志们到十一矿进行指导。现在有六百多人的书法、绘画、摄影、集邮等爱好者,活跃在全矿的各条战线上。目前矿上有2名国家级会员,有9名省级会员,有120幅作品在省级以上的比赛中得到了金、银、铜奖。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宋华平对菅智民有如下评价:“智民先生的人品呢,整个一个是厚重,一个是大方,说话也很豪爽,待人非常真诚,他的性格用到书法工作上有明显的成就。智民先生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书法家。”
       在成绩面前,菅智民从不满足,在书法创作道路上,他从不歇脚。他的作品透出一种特殊的力度,线条爽朗、明快,具有北方书法家特有的朴厚、豪爽,且不乏内在之灵动和气质与个性的自然流露。全国著名书法评论家西中文评他的书法说:“用笔的文化是智民书法最显著的特点,他的笔下,兼具米芾的翻转跳荡和王铎的沉郁顿挫,时而吸取篆隶笔法,由博返约、化繁为简,以留笔代替逆藏,然而细观其用笔。提按顿挫,分毫不缺,只是他做得比较含蓄内敛而已。正如一位雍容华丽的贵妇人,虽未浓施粉黛、而那高雅的气质仍然于举手投足之间时时流露出来。智民书法的结体宽博通畅、天首开张,大开大合、收放自如,斜中求正,纵中有敛。尤其是其王铎风格的作品、在收放关系上处理得特别好。深得王铎大字作品的堂奥。其隶书取法《裴苓纪功碑》和伊秉绶等,同时还有当代黄苗子等人的影子。用笔简洁凝炼,朴拙高古,不以波折流宕取胜,而以线条的凝炼清通,结体的宽博畅达取胜。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智民能吸取一些现代审美元素,比如用笔上超常规的大幅度提按。偶尔一见的散锋入纸,章法上以巧妙的构思经营画面的视觉效果,以及在用墨上的对比与变化艺术。”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称其“人品贵重身体棒,书法贵重事业旺。”
      “风斜画堂三更月,冷砚寒窗十年灯”。菅智民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探索,终使自己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作品不断在河南和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作品先后入选中、日第三次书法展览,中国书协成立十周年书法作品邀请展览,港、澳、穗书法展览,菲律宾书法邀请展。获第八届河南群众书法一等奖,全国“儒林杯”书法大赛一等奖,2009年他的书法作品荣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提名奖。入编多部书法辞书,作品刻入翰园、宋陵、颍州、鄱阳、曲靖、风穴寺碑林。主编出版有《平顶山书法作品集》、《菅智民书法作品选》。面对这诸多荣誉,菅智民却谦虚地说:“我能有今天,是党和人民哺育了我,作为书法家我应该加倍回报人民群众”。
        2008年9月,平顶山市人大书画院成立了,担任院长的菅智民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之中。
       2011年4月15日,春光明媚,百花娇艳。平顶山市“中国书法城”授牌仪式在新城区市博物馆隆重举行,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中国书协副主席聂成文,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戴志祺,中国书协理事、组联部主任张陆一,中国书协组联部蔡劲松、侯锡瑜,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书协主席宋华平,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谢安钧,河南邮政公司副总经理徐茂君,著名邮票设计家刘钊等大家名流齐聚鹰城,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中共平顶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生,平顶山市政协主席裴建中以及张遂兴、王丽、唐飞、郑枝、黄祥利、潘民中、严寄音等领导出席了授牌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载入平顶山书法史册的历史时刻。鹰城沸腾了!到处是歌山诗海!500万鹰城儿女欢呼跳跃,共同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 
      但平顶山的书法家们并没有止步不前,他们决心以此为契机,让书法走进千家万户。鹰城流韵,翰墨飘香!
       行了春风,才得秋雨。愿“中国书法城”的书法家们,在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推出精品力作的创作实践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