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兰:留学生日志(2) | 原乡文学奖征文(小小说)
留学生日志(2)
若兰
六月,毕业季,注定的别离,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李维,学业未完成,还不到毕业时间,或许会离开美国。情绪低落的李维,还是未能扛住失恋的痛苦,陷入一种更深的痛苦之中,有某种倾向甚至某种行为。学校为了安全起见,将李维强制送进医院,强制住院。如果住院期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李维将被病休一学期甚至更长时间。
生也好,死也罢,离去的注定要离去。李维只能在药物中,学会处理情感的一次转折。那一幕幕,一直在李维脑海里不断播放。李维与黄勇是初中同学,李维英语好,黄勇数学拔尖,朦胧中,互相仰慕对方。一个眼神,一道数学习题,让两个少年情窦初开,齐头并进一起考入高中,一起走进大学。
只是大学本科时候,黄勇选择留学美国,李维则被国内一所985大学录取。越洋的距离,没有挡住两颗热恋赤诚的心。大四时候,李维选择交换到黄勇学校。还记得临行那天,李维的父亲,拉着黄勇的手,郑重地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你要像我一样呵护她,保护她。黄勇也激动地承诺:我愿意。
在美国,黄勇与李维虽未领证,事实同居。共同的生活,加上学习任务的繁重,分歧接踵而至。长相思被日常的琐碎击成一地的碎片。一年过去,李维顺利申请美国大学的offer,由交换生变成了留学生。黄勇继续在本科学校接着读硕士。
硕士的课程更加繁忙,无法顾及那么多的浪漫,能把学业顺利完成都已经不错,毕竟他们就读的是世界排名前20的名校,名校的学业是不可能鬼混的,那些实验,那些代码,需要花精力与时间去绞尽脑汁折腾。
生活变得枯燥,生活变得承重。完成每周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要务;完成学业是要务。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有新的学习伙伴,人各有所长,都有吸引他人的地方。渐渐的,黄勇与李维之间由浓情蜜意变成无休无止的争吵。黄勇搬进客厅睡觉,有时借口实验未完成,黄勇干脆在实验室休息。
恋爱如雾里看花。你在一个山头,他在一个山崖,对望着,招招手,渴望着迈过沟沟坎坎,翻过一山又一坡,期盼牵手的那一刻。无数的相思,无尽的向往,汇作融融洽洽,情意绵绵,两厢怜惜,进入佳境,浓情蜜意。
相思则是读宋词。读起来遮遮掩掩,好似有层薄薄的窗户纸,欲看清却又相隔;与触摸却又胆怯。一窗之隔,一纸屏幕的距离,有意却难诉,只落得两厢徘徊,意兴阑珊。
有人曾把眼睛与爱放在一起。眼睛容不得沙子,爱中不能掺和杂质。恋爱时眼睛是盲目的,好比相机用了晕光效果,遮蔽了一切杂乱,过滤了一切散光,眼中全是美丽与魅力;同居后眼睛是雪亮的,眼中全是渣子,刺得泪流满面,有时甚至是伤痕累累,眼睛成了审视对方的镜子,只是向外,看着对方,反射这对方那赤裸裸的一切……
女性天生是敏感的,特别是交往十来年的恋人,肯定能敏锐地感觉到这当中细微的变化。一个眼神,说话的语气,吃饭的氛围,都是敏感的元素。李维提出分手。就这样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硕士一年,终于过去。当黄勇在外另租房子,彻底搬出李维租房的那一瞬间,李维崩溃,嚎啕大哭。是啊,十年,十年的爱,十年的情,随着黄勇的行李箱,一步一步远离李维的生命。
此刻的李维,才真正意识到黄勇将真正的彻底地从她的生活中消失。情急之下,晕倒在地,失去意识,被紧急送进医院。
留学生生病,多数时间需要自我疗伤。毕竟同学同伴都很忙。
陈涵是李维的高中同学,她在美国读的是一年的艺术类硕士。艺术类硕士,是艺术类的最高学历,完成学业的陈涵已经在国内某高校找到一份心意的工作,前来与李维道别,准备回国工作。
陈涵也经历过失恋的痛苦。“家还在,情已无;壳还在,魂已无。不如让他去吧!”这是陈涵的切身体验,现身说法。
陈涵的到来,帮李维渡过生命中的黑暗,黄勇偶尔还会来探望李维,但已是今非昨,身份不同啦。李维出院后,陈涵与李维生活在一起,陪着李维聊天,陪着李维购物,在购物中,释放李维的痛楚。因为李维的特殊情况,陈涵打算多在美国多陪李维一段时间,把回国的机票定在半个月之后。
一天夜里,陈涵收到妹妹的微信:姐姐,我再也无法隐瞒,爸爸在今年四月脑溢血中风,现在正在康复,可以自由行走。但是,妈妈在爸爸生病二十多天后,一直感觉腰疼,经医院检查确认,妈妈是肝癌。现在已经转移到淋巴和子宫。姐姐,你快回来吧!
晴天霹雳,陈涵呆如木鸡!
人生有时就是过山车,当满天彩虹的时候,说不定会突然山崩地裂,跌入万丈深渊。
陈涵改订机票。整理行李,人肉代购的化妆品、保健品和高级包一定要人肉带回。退房子,清理家具,二手家具或赠送或出售,一一有条不紊地处理。陈涵的父母以前是商人,商人的理性遗传给了陈涵,即便在这种突发情况下,也不慌乱,该有的利益还是要顺带收获。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