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烦你说“年轻真好”,一听就炸毛
最近,朴树的《那些花儿》又火了。
看得出来,我们总对青春无限向往,对青春不再又无比感伤。
所以,今天我想问问你:
年轻没什么好鄙视或歌颂的,顺其自然过就好。——姜思达
你会在他们身上看到,关于年龄与人生的最好回答:
你是哪一刻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的?
他以前特爱跑步,常年跑马拉松,结果有一天脚突然就肿了。
“医生说痛风,让加强锻炼。挺讽刺的,我都这样了,还要怎么锻炼呢?”
大概是病痛毫无预兆地找上门时,才发现“我已经不是小年轻了啊。”
就在大家感伤自己不再年轻时,28 岁的姜思达,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刚才这一段聊天,还是暗示年轻是好的,是特别积极的。 因为我并不能够认同年轻等于好,或年轻就是更积极的,年轻是褒义词。 我觉得年轻就是客观在形容某一个年龄阶段而已。 因为我们对于年轻这两个字的过度美化,已经持续很久。 25 岁如果还没用上这支抗初老精华就老了,就 out 了,但为什么要抗初老? 好像它天然正确,初老了等于凋零等于衰败,等于你即将快往那个方向走。 但其实你作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和你作为一个人对自己的掌控欲和年龄,不是一个负相关的关系,甚至应该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 我觉得年轻没什么好鄙视或者歌颂的,大家顺其自然过就好。”
它被提出来,就暗含一种感伤,一种失落,好像发生了什么不可挽回的坏事。
但我很同意梅·萨藤在《独居日记》中写过的话:
三十多岁的人们伤感于青春的逝去,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没有把成熟作为一种财富来看待。
一个 92 岁的老太太,出演“陈老五”。
读者 @玲珑雨 37 岁,比年轻时更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二十岁以前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二十岁以后努力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四十岁之后,才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看过我。”
去年开始学习游泳,今年顺利考取了游泳教练资格证。
“就算发生天大的事,也能情绪镇定地做完。 不管失业还是失恋,都雷打不动地早起做瑜伽,晚上练半小时英语口语。 即使天塌下来,都要先干完手里的活,根本顾不上纠结和迷茫。 等干完了活,问题也就解决了。 没了年轻时的慌张,那份淡定是岁月打磨的痕迹,这就是成熟的乐趣。”
年轻人都在谈论年龄焦虑,可等真的到那个年纪的人,你发现他们其实是很镇定的。
一切看开活明白了,有力地抵挡了年龄时间焦虑,
一边淡定,一边努力进取。
“年龄就是熨斗,把年轻时的烦恼、褶皱都熨平了。”
“当导演这件事,我想过很多年,我想表达。 因为演员在现场要等,我就编了一些故事。 年龄越来越大,脸皮越来越厚。 就开始觉得我为什么不能做呢?去年我推了自己一把,把我写的剧本给了上海电影节,结果还获奖了。 这些年比较大的一个改变是,我敢把作品放到公共的平台了,我会主动选择争取了。”
“我说为什么?我可以开啊。 过了两天,我就联系了一个旅游大巴。 就在北京机场附近,没什么人的工地上练习,也做了造型,他们觉得挺好。 实际上拍的时候,不需要我开。我演的是一个爱喝酒的司机。 上了车还没开呢,就碰到查酒驾的警察拉下来了。 但我觉得我演这个人物我总得会开是吧? 挂档那些都跟平常我们开得不一样,我就反复练习。”
“我快 70 岁了。刚才听大家的讨论,都把焦点放在 70 后 80 后 90 后 00 后。 那我们 60 后 50 后呢?我们也是戏剧爱好者,可能比 00 后更理解契诃夫、莫泊桑。 因为我们小的时候,没那么多新媒体,我们看很多古典名著。 所以这次来看了孟导的《伤心咖啡馆之歌》,特别震撼。 第二天回到家里和我两个朋友,从早晨起来就开始排练。 我们只有三个人,一个人演狗,一个人演爱密利亚,我演马文·马西和李蒙。 不要抛弃我们这个年龄层的观众,我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和仅有的青春尾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