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0000000000

第36期

《论孩子(节选)》

作者 / 纪伯伦

反省

逃避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小欢喜》是近期热度最高的都市连续剧,坐标背景,讲述的是一线城市中产家庭的故事。而都市剧探讨的核心议题,往往不外乎经济、婚姻、教育。许多人说《小欢喜》并不欢喜,大抵是因为即便对于这些拥有房、车和百万存款的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内里的苦涩也往往是为人所不知的。而《小欢喜》以日常的、真实的方式,向观众揭示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苦涩。

而为什么叫“小欢喜”呢?《小欢喜》的名字是编剧黄磊(剧中饰方圆)取的。黄磊说,把孩子养到18岁,这就是一种欢喜,因为作为父母的责任完成了,不管社会评价体系如何变化,作为父母都是欣慰的。这种阐释的社会真实性在于,许多父母似乎总念叨着甚至逼迫着孩子出人头地,这之中当然饱含着中年人的许多不甘——我未曾实现的志愿,由你来替我完成。可是,也许归根究底,苦涩的生活背后,唯一的安慰却恰恰是那个像方子凡一样“不成器”的孩子。只要孩子长大,幸福平安,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就已经是一种完成。

然而许多父母都忘记了这一点。他们都忘记了纪伯伦谈论亲子关系时言简意赅的话:“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孩子是父母的“骨肉”,却不为父母所占有,对于他们来说,长大是不可逆的过程,于是“失去”也逐渐变成父母的必经之路。在这条失去之路上,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的人来看待是也许是许多家长一生都学不会的难题。《小欢喜》提醒父母:最好的爱,是自由的爱,就像纪伯伦写的: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小欢喜》的另一个核心主题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塑造作用:“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剧中三个家庭代表着三种爱的难题,折射出社会中三种典型的亲子关系处境:官员家庭爱的缺位,单亲家庭的控制欲,还有平凡家庭中爱的错误方式。

季杨杨(郭子凡饰)生在官员家庭。长期与父母分离的他是一个冷面热心的孩子。爸爸是区长,说话的姿态高高在上爱打官腔,这种姿态带来的压迫感使得杨杨变得不爱与人交流分享心事。他的爸爸季胜利(王砚辉饰)发现自己想用父慈子孝那一套伦理去说服儿子打开心扉是不可能的,高三一年让这位父亲明白,儿子的性格是爸爸的性格的镜子,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的性格。

这种亲子的映射在宋倩和英子的关系中更明显。为什么英子在抑郁之后会选择离家出走,甚至想跳海自杀?不惜威胁别人来获得同情,这不正是宋倩在离异6年中自怨自艾的过程中形成的性格吗?缺乏安全感,所以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持自己对认定的寄托对象的控制权。

第三个家庭中,也就是在那个最普遍的中产家庭中,方圆读了政法大学做了法务,童文洁(海清饰)读财经大学做了会计。这是那一代大多数人的人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并端好命运赐予的饭碗。

然而,到了他们下一辈,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方一凡很喜欢唱歌跳舞,但父母却很难放手让孩子沿着兴趣爱好摸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走过的路、吸取的经验告诉他们,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有安稳的人生。他们很难理解,更遑论尊重孩子的意见。可喜的是,至少他们之间的沟通未曾断绝。然而,真实的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呢?家庭教育缺失、亲子沟通缺席,只一味要求孩子提高成绩,最终却压抑了孩子的天赋,甚至扭曲孩子的性情。闽南的威权式家庭,在这方面只会更甚。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很少有人真的不爱孩子,只是同一种父母之爱,总呈现出千千万万种样态。大多数时候,这份爱是一种伤害。人们常说爱是一种能力,正是因为爱需要反思,很多时候,爱除了是给孩子温饱和安宁的生活,更是不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强行施加于孩子身上,不代替孩子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表达。这就是《小欢喜》和纪伯伦试图告诉我们的。

文稿:聪明小海豹

图片:百度

排版:飞天小黑猪

往/期/读/诗

文天祥与西瓜不得不说的故事

《长安十二时辰》片尾曲《短歌行》,用闽南语唱出古风古意

《陈情令》完美收官,盘点魔道武侠千层套路!

0000000000

你想听到我们用闽南语读什么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