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企业的三大秘籍

“画卷展开。”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兴见到各位。

开始正文前,提醒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的读者,先去看她,因为对你我都很重要。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

这篇文章,是我“从0开始”分析洋河股份的第3篇文章,在上一篇中,我提到:

“到这里,我们对洋河的理解就更多了,但是,有一些矛盾也很明显,比如:
既然公司对上下游话语权这么强,公司为什么会“存货越堆越多”呢?再比如:
2015年之前,公司几乎没什么非经常性损益,201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公司的风格似乎发生了转变呢?”

我们接着看。

01

双沟的诱惑

关于固定资产,我们也要看看周转速度,如下图。

这张图也是有意思的,从图中可以推测,2012年开始,公司一定发生了一些事情,大概率是产能扩张。

由于白酒行业的产能释放,往往有1-2年的周期,所以,公司的固定资产扩张期,应该是在2010-2014年左右。

联想到公司2009年左右上市,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这里哪里有点不对,为什么跟前面存货那张图对不上?这里再贴一遍。

为什么存货没有像固定资产一样,在最近2年周转速度快起来?反而还越来越慢?

这个问题,我们跟前面提到的基酒问题一起,留到后面展开讲。

再回到非流动资产中,这里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科目:商誉。

2019年,公司财务报表上有3亿的商誉,附注显示,主要是购买“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2.8亿。

这个“双沟酒业”的收购,是洋河上市以后,第二年就完成的动作,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付出的对价也非常便宜。

这一次收购,是洋河的关键动作,后面我们在分析基酒时,放在一起讲。

到这里,我们就看完了洋河的资产负债表,有如下印象(前面ROE分析部分已经说过的,就不重复了):

几乎0风险的负债;

对上下游拥有强大的掌控话语权;

持续上升的存货周转天数,令人不解,尤其是在,同行该指标持续下降、且公司产能扩张大概率已结束的背景下。

02

心头困惑

我们接着看第二张表,现金流量表。

2019年,洋河账上,期末有现金43亿,比年初增加7亿,分现金流量的类型来看:

经营现金68亿;

投资现金-13亿;

筹资现金-48亿。

看起来,公司是有自我造血能力的。

另外要注意,表面看,投资现金流出较多,但实际上,“此投资非彼投资”,这里的“投资”,大头是前面说过的金融投资,并不是真正的资本支出。

实际上,公司2019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只有3亿出头,这个指标一般被近似当做资本支出看待。

而筹资现金的大幅流出,基本都是由于当年45亿的分红造成的。

洋河的现金流量表,销售现金、经营现金等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都比较正常,不再列举数字,我们继续。

第三张表,我们来看利润表,也是最容易被美化的表,大部分前面文章已经讲过,我就一笔带过。

2019年,洋河一共赚了231亿(营业收入),直接成本(营业成本)66亿,毛利润165亿,毛利率71%。

公司向股东报告的净利润,一共74亿,净利润率32%。

净利润到毛利润之间有91亿,占营收39%,其中:

税金及附加32亿,占营收比14%;

销售费用27亿,占比12%;

所得税24亿,占比10%。

到这里,我们就把洋河的三张报表看完了,除了得出“这公司赚钱真牛B”的感叹外,更重要的是,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疑问:

在同行存货周转天数持续下降、且公司产能扩张大概率已结束的背景下,洋河持续上升的存货周转天数,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另外,前文分析推测,公司营收增长开始放缓,这是否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吗?

或者说,这只是两个独立的事件?

03

清晰标准

我选择公司的标准,就是八个字:

湿雪长坡,安全边际。

其中,最重要的是湿雪,其次是安全边际,长坡只能模糊判断,因为未来大概率不可预测。

对于洋河来说,她能在过去10年中,平均ROE达到31%,且每一年都在20%以上,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成绩,这充分说明了,在过去10年中,洋河具备良好的护城河。

哪怕只取上市5年以后的数据,即2015-2019年,洋河的表现依然是优秀的。

这5年中,洋河平均ROE达到24%,关键比率0.43,也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一家企业,能够保持远高于社会无风险收益率的ROE,就一定有竞争优势的存在,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这是既成事实。

这就是我说的“对待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正确的做法理解,而不是评判”的意思:

对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试着去理解她,你才能更好地感知她,盲目否定、盲目自大,会屏蔽我们本来可以更明亮的投资眼光。

04

命好

对于洋河来讲,我认为她的竞争优势,主要有3个。

要提醒的是,这个竞争优势,是相对于“所有生意”,而非仅相对于“白酒企业”来讲的。

换句话说,我是在把洋河的ROE,和整个社会的企业收益率进行对比。

洋河的第一个竞争优势:身处品牌白酒这个好行业。

注意我说的是“品牌白酒行业”,而不是“白酒行业”,品牌白酒的好,好在3个点。

第一个点,这是一个面子消费的行业,不管是聚餐,还是送礼,都属于面子消费。

这样的属性,决定了大哥拥有完美的提价权。

老大提价了,后面的小弟们,也能跟着有汤喝,这就是这几年白酒行业的现状,茅台提价、其他酒跟着提价。

第二个点,这是一个竞争不太激烈的行业,尤其是在中高端酒类。

后面还会重复讲到,白酒喝的是面子,是气氛,没有几个人会冒着“没面子”的风险,拿出一瓶名气不大的酒。

这第一个竞争优势,其实对所有品牌酒企,都是适用的,至于哪些是品牌酒企,掰着指头都能数过来:

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剑南春、水井坊、汾酒,可能还有几个漏网的,但一定不会超过5个。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为什么这么赚钱的行业,没有新的品牌酒企出现?

一方面,并不是建个厂、学了技术,就能做出好酒来,好白酒的形成,跟水土有很大关系,后面还会讲到。

另一方面,中国白酒行业,其实已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

因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白酒生产企业,应在现有生产能力范围内,采取措施升级改造,技术改造,应在白酒生产企业原有土地上实施。”

换句话说,原则上,国家不鼓励增加白酒产能了,这是一个被列入“限制类”的产业,想要大张旗鼓,再造一个新的白酒企业,国家大概率不会同意。

第三个,白酒企业的上游,是粮食生产商,下游是经销商,白酒企业对上下游,均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财务报表就能看出:少到可以忽略的应收账款、大量的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就是这种话语权的表现。

05

坐商和行商

洋河的第二个竞争优势:强大的营销能力。

一家消费品企业的营销能力,我把她拆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渠道体系。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地域广阔、各地风俗习惯千差万别的国家,怎么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消费品行业有句话,叫“渠道为王”,我认为,这句话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是判断一家消费品企业“行不行”的试金石,尤其是在中国。

至少,在这家企业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品牌拉力之前,一定是这样。

为什么呢?

因为,对于消费品这个品类来说,“想买的时候,要买得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读者们可以想想,做的好的消费品,有哪个不是你在门口小卖部,就能买得到的?

又有哪个消费品,是哪怕在门口小卖部买不到,你宁可下次买,也不愿意用他的竞品的?

恐怕这样的消费品,屈指可数吧?

那么,一家消费品企业,如何才能“让每个小卖部,都能买到自己的产品”呢?

最好是,消费者到小卖部,买某种产品的时候,这家公司的产品,能够摆在最显眼、最容易够到的位置。

这就是消费品渠道能力的体现了,在这方面,洋河开了白酒企业的先河,采用了“深度分销”模式。

这种模式,中国用的最早、最有名的,据说是可口可乐,叫“直控终端”。

说的直白点,就是自己的员工去跑店,而不是交给经销商。

过去白酒企业,都是什么模式呢?

是典型的经销批发模式,也就是:经销商打钱给酒厂,酒厂发货给经销商,从此钱货两清、江湖再见。

经销商拿到货以后,一般直接转手卖给下一级经销商,也叫二批商,二批卖给三批,三批卖给四批,就这样,不知道兜兜转转、转手几次之后,货才到了终端零售商手里。

什么是终端零售商?最典型的,就是你小区门口的小卖部、小超市。

传统白酒企业,有无数理由用这种模式,比如:

理由一,货好卖。

别的行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好的白酒不愁卖,都是经销商提前打钱,上门求货。

理由二,不怕过期。

其他行业的产品,如果管理不好,流通到市面上的货过期了,厂家承担损失不说,牌子都砸了,而白酒从来不怕过期。

理由三,没动力。

白酒企业,大多是老国企出身,钱不难赚的时候,谁愿意自己找人去终端卖?

而前文说的这种模式,叫“深度分销”也好,叫“直控终端”也好,或者叫现在消费品企业时髦的“合伙人制”也好,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

自己的人去卖货。

在这种模式里,厂家自己招人,去负责拓店(和小老板谈合作)、铺货(把货铺到小店货架上)、卖货(教老板如何推销)这些事情。

这样做的好处,我之前在老板电器和伊利股份的文章里写过,简单点说,主要好处有两个:

第一个,了解终端情况。

厂家可以清楚知道,货在哪里卖出去了、卖了多少,这反过来,会成为公司宝贵的数据,让公司把预算、研发、销售,做得更好。

第二个,卖得更好。

和小店老板搞好关系,知道他们的担心、要求,俗话说“客情好”,所以,产品也更容易做出更好的陈列、争取更好的货架位置,动销自然就好。

那么,洋河是如何用这种模式的?效果如何呢?

除了渠道做得好以外,在营销方面,洋河还有哪些强大的竞争优势呢?

我们下一篇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