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将儿媳另嫁他人,儿子思念之下写了一首词,最后三句最经典

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可是,在宋代,有这样一位父亲,在儿子生病后,作主将儿媳另嫁,却成为一段佳话。

儿子思念妻子后,写下一首名作,最后一句最经典。

这位父亲就是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儿子就是王安石的长子王雱【pāng,音滂】。

另嫁儿媳,却成为佳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故事还要从王雱说起。

王雱是王安石的长子,字元泽,自幼聪敏,《梦溪笔谈》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雱几岁时,有一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它们同在一个笼子。客人问王雱:哪只是獐?哪只是鹿?

王雱想了一会,回答说:鹿旁边的是獐,獐旁边的是鹿。这么机智的回答,让客人连声夸赞。

《宋史·王安石传》中记载:性敏甚,未冠,已著书数万言。

意思是,年少聪敏的王雱还未及冠,就已经注书立说数万言了。古人以男子二十岁为成年,叫作冠。

十三岁的时候,听到军人谈论西北边境之事,曾说:“此地应采用安抚的办法去保有,如果让西夏得到此地,则敌强而边患不止矣。”

后朝廷派王韶开熙河,安石也力主同意其策略,就是听了儿子的这番话。

王安石对于儿子的才华,也十分认同,王雱早逝后,王安石写有《题雱祠堂》诗,其中有“斯文实有奇,天岂偶生材”句,盛赞儿子的才华。

按道理说,这样的儿子,王安石应该备感安慰才是。可是,王雱后来却得了心病,颇有些类似于现在的抑郁症、失心疯。

《闻见杂录》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王雱娶妻庞氏,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相貌可能更像母亲而不像父亲,常人都说:“生儿像娘,生女似父。”

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王雱由此产生了偏执的妄想,执意认为儿子不是自己生的,竟然千方百计的想杀了孩子,平时自然也免不了跟妻子吵架,孩子哪禁得住这样折腾,不久便惊悸夭折。

可怜庞氏要一边承担丧子之痛,一边还要承受丈夫无理的指责。

王安石同情媳妇的遭遇,知道王雱的精神疾病无法治疗,不能耽误无辜女子的终身,于是做主让他们离异。

王安石又担心媳妇遭受被休弃的名声不好嫁人,干脆替她选了一个夫婿,让她顺利出嫁。

因为嫁儿媳,当时京城还流传着“王太祝生前嫁妇”的歌谣。

《古今词话》中提到王雱在妻子改嫁后,思念不已,于是写了这首《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仲春时节,杨柳丝丝在在风中摆弄,无限轻柔,那烟缕中似织进了万千春愁。海棠尚未经细雨湿润,梨花却已盛开似雪,真可惜春天已过去一半。

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这一句,可知诗人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

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

这首词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最后一句: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

这首词写得如此深情,想必词人的心中亦有一腔深情吧!王雱33岁就因病去世,一代神童,英年早逝,留给王安石无尽的悲伤。

作为现代人,回头再看王安石的做法,我们都忍不住为他点赞。

得知儿子生病,儿媳备受折磨,他果断地让他们离婚,给儿媳找了一个好的归宿,怪不得当时的人也要夸王安石这是高义之举了。

时光诗词

「受欢迎古诗词公众号,邂逅唐诗宋词」

古文 | 唐诗 | 宋词 | 元曲 | 国学经典

邂逅一首唐诗,遇见一曲宋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