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亭子知多少
颐和园楼台亭阁、轩榭堂殿不仅数量多、形状各异,而且造型精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皇家苑囿。这其中亭子就有六十三座,不仅样子各不相同,甚至材质都有不同。有素面没有彩画的草亭;有用铜合金铸造的蟹黄色的铜亭;有平顶的平亭,有重檐攒尖、单檐攒尖的;有方亭、圆亭、多角亭;还有桥亭、钟亭、碑亭等等不胜枚举。
不过清漪园时期留下的亭子不多了,多数是光绪年间重新修建的,有的已经永远的消失了,只能从史料上看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由于颐和园亭子众多而且颐和园的亭子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有的称之为轩或榭实乃为亭)在这里我也不严格划分了,凡是亭子模样的建筑都往上放了。
颐和园数量众多的亭子不可能一日就可蹴就,将此博文先置顶,慢慢添加,还不妨碍中途发其他内容的博文。
亭子先从颐和园东北角开始绕昆明湖、万寿山后溪湖一圈,然后万寿山前山山前、山上、山后御道的顺序陆续发出,不全遗漏的最后希望朋友们帮助补充。
1、霁请轩方亭
此亭位于颐和园霁请轩内的叠石高台之上,是观景的最佳之处。
3、谐趣园兰亭
颐和园谐趣园有亭子五座,分别是兰亭、圆亭(有说是小有天,证据不足)、饮绿亭、洗秋亭和知春亭。
此亭为光绪年所建,并将乾隆的“寻诗径”石碑移到此处,模仿兰亭:
4、圆亭
此亭结构和颐和园石舫北侧“穿堂殿”北临的乾隆时期的“小有天”异曲同工,估计也是出现仿造的。
5、饮绿亭
此亭乾隆时期叫“水乐亭”,是清漪园惠山园八景之一,光绪年改为此名。“饮绿”乃饮酒也,古时把酒称之为“绿蚁”。
6、洗秋亭
此亭是轩、是榭?权当亭吧。此亭和饮绿亭短廊相接成为一体,深秋在此看水中残荷也是一种享受。
7、知春亭
此亭和颐和园另一座亭子同名了,因是光绪年所建,可以看出慈禧的文化功底了。
8、知春亭
顺着仁寿殿南行,在文昌阁北侧有一小桥向西伸入湖中,连接起两个小桥相连的葫芦状的岛屿,在两桥中间有一座重檐四角的亭子,这就是知春亭。由于知春亭北有万寿山、东有东大墙的遮挡,似乎春来的早些,早春之时在亭子内观赏湖柳、水禽是绝佳之地。
乾隆时期知春亭是单檐,并且内岛上还有座草亭:
老照片中的知春亭:
9、廓如亭(八方亭)
廓如亭建筑面积啊一百三十余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亭式建筑。清漪园时期此处没有围墙(清漪园时期东、南、西都没有围墙,围墙是慈禧后加的),可以四面观景,视野开阔,所以称之为“廓如”。
此亭八角重檐,所以俗称八方亭。
亭子内侧挂有八块题诗匾,两块乾隆御笔诗词,八块慈禧所书文心雕龙(其实是南书房代笔)
廓如亭秋色
10、绣漪桥桥头亭
此亭子位于东堤南端绣漪桥西侧,六角单檐攒尖,不同的是亭子顶部没有用布瓦,而是以石片代之,很有乡野气息。
亭子西北侧现在是小树林,那里曾经也是昆明湖的一片水域,六十年代中颐和园清理船道,将抽泥船排出的湖泥堆积于此形成陆地。
先看两张照片的对比,可见桥头亭和水域的变化:
11、凤凰墩点景亭
凤凰段是乾隆仿照无锡黄埠墩修建的,上有会波楼,楼上有铜凤凰,凤凰嘴中的风旗可随风向转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向标”,所以会波楼也称之为“凤凰楼。它与北面的龙王庙形成”龙凤呈祥“之势。
道光年间国力衰败,财政困难,清漪园内有的建筑无力维修而拆除,凤凰墩也是那时随乐安和一并拆除的。
光绪年在上建有小亭,后无人管理毁坏,1955年再建八角攒尖亭一座至今。
12、畅观堂景区东南角观景亭
畅观堂建筑群建造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是建筑较晚的。清漪园时期此处没有围墙,畅观堂东部昆明湖景区和西部高水湖、养水湖、农夫耕耘景色畅观眼底,乾隆还经常带辞臣来此举行“观稼诗会”。1860年景区被英法联军焚毁,现在建筑群为光绪年所建。
此亭为单檐六角,只可惜此处树木障眼,无可畅观了。
14、西堤亭
此亭子原在西堤与中堤的交接处,后坍塌移至中堤闸口处。
老亭子是五边单檐亭子,移建后改为四角单檐的了,篡改历史!
老照片
耕织图景区亭子。此景区是九十年代所建,景区有亭子四座,其中水村居一座、水师学堂内一座、耕织图两座。
15、水村居亭子
此景点模仿山野村舍而建,所以亭子也未油饰彩画,顶瓦也用的片石;
颐和园有桥数十座,其中桥上有亭子的有五座,只有荇桥的桥亭咸丰十年没有被毁,其余多数是光绪年重建,练桥是建国后重建的。。
19、柳桥
柳桥位于西堤最南端,重檐歇山顶:
20、练桥
练桥位于西堤南面的第二座桥(与景明楼之间还有一座无亭子的平桥,不属西堤柳桥之内),四方重檐攒尖顶,桥亭是建国后重建的。
21、镜桥
镜桥位于玉带桥南侧,是一座八角重檐桥亭,取自古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句:
22、豳风桥
清漪园时期此桥叫桑苎桥,慈禧为避咸丰(奕詝)名讳改为豳风桥,此桥的桥亭也是四方重檐,但是平面是长方形的,和荇桥相似,但比荇桥更长
23、荇桥
此桥位于石舫西北,架在万字河上,桥头有两座牌楼,桥亭南北各有两只独角兽
24、藻鉴堂方亭
此亭子为建国后新建,由于此处是市委、市政府离退休领导的活动中心,所以一般人进不去,我也是无意中发现此亭的。亭子看来很简易,顶子似乎是防水油毡做的,应该说没有任何美感而言,就是个应景亭。
颐和园文昌阁上有四座角亭,角亭成拐状,每面各两开间,上为黄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这在亭子中少见到。一般颐和园介绍亭子也没说到此亭。四座亭子虽然一样,索性还是按照四座算吧。
25、文昌阁角亭之一
颐和园后溪河的亭子。后溪河有亭子四座,分别是绘芳堂一座、金粟山一座、嘉荫轩一座、后溪河最东面木桥北侧一座。前三座都是九十年代初按原样新建。
29、绘芳堂八角亭
此亭建于九十年代初期,位于后溪河买卖街绘芳堂东侧山坡上,八角单檐攒尖顶,苏轼彩画,前后檐坐凳楣子、倒挂楣子。此处是观看买卖街街市的好地点。
此亭位于买卖街的后湖北岸的嘉荫轩内,为思凡单檐攒尖顶,有坐凳楣子、倒挂楣子,上饰苏轼彩画,此亭紧邻后溪河,在一高台之上,是品茗观景之佳地。
后溪河的亭子说完了,开始说说万寿山后御道的亭子了。后御道是指东起谐趣园瞩新楼西侧开始,西行经过澹宁堂、寅辉关城、北宫门、赅春园遗址、味闲斋遗址、悦欣庄到宿云檐关城前为止这条路。以北宫门为界东侧为东御道、西为西御道。
此路上只有两座亭子,都在西御道上。从东往西看第一座在赅春园遗址三间房前。位于路北,再西行过了悦欣庄(也称丁香院)在西御道和“湖山真意亭”下山路的交汇处有一座。
33、竹板亭
此亭位于賅春园遗址前,亭子造型怪异,名字也怪异。它由一座面阔三间和一座面阔两间的卷棚悬山亭子组成,中间有由一开间的爬山廊链接,使两个单独的亭子高低错落,成为一个整体。
此亭没有名字,也许我不知道,问过多人无果。所以只好看他离哪近就随便起个小名吧。此亭东侧不远就是丁香院(学名悦欣庄,是慈禧有后山小憩之所),由于西御道两侧都是丁香树,花开之际在小亭内看花寻香也是惬意。
颐和园前山沿昆明湖一线是观景的好地方,自然少不了亭子。前山从长廊开始就有五座亭子。其中长廊上就有象征春、夏 、秋、冬的四座亭子,其亭子制式一样。在长廊的最西端有一座“石丈亭”,此亭似亭非亭,但是由于其亭中有一块儿“丈人石”,所以乾隆风此亭为“石丈亭”。长廊的西尽头再往北不远的路东就是“小有天”亭,这也是乾隆仿造南方所建。这些亭子虽然都于1860年被毁,但是光绪年进行了重修,使之今人有眼福一观。
35、象征春天的留佳亭
此亭位于长廊的最东边,保教重檐,后面三座亭子样式一致,只是此匾和秋水亭为乾隆所书:
36、象征夏天的寄澜亭
37、象征秋天的秋水亭
38、象征冬季的清遥亭
39、石丈亭
此亭为乾隆所封,金口玉言,只好称之为亭了(“丈人石”我博客里有介绍):
40、小有天亭
此亭无需我赘言,百度搜随解释很多,亭子碑额已经失踪,只剩楹联:
41、清华轩碑亭
在前山排云殿西侧有一院落为清华轩,在其东跨院有碑亭一座(石碑我的博客已经发过),面阔三间,歇山顶:
今天从万寿山的东路说起吧,排云殿景区不算的话,万寿山东区有亭子七座,分别是:草亭、荟亭、含新亭、意迟云在亭、重翠亭、寻云亭和观生意亭。
41、草亭
此亭应该建于1902年前后,在万寿山东路“乐农轩”东南侧,是慈禧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后化装成村妇逃到西安回来后所建。是否慈禧逃亡时真有了怀念恬静的农村生活的想法而建不得而知。此亭和乐农轩一样,石片当瓦,不做地杖、不施彩画,三开间悬山顶。
42、荟亭
荟亭位于景福阁西侧,是两座六角亭连在一起的双亭式样,也称之为姊妹亭,此亭是慈禧八月十五赏月之处。
老照片
43、含新亭
此亭是乾隆时期的遗物,乾隆题写含新亭诗句很多,现在在此亭前还有乾隆诗刻四首。此亭六角重檐,内有井字天花,颐和园亭子有天花的不多见。
44、意迟云在亭
此亭位于含新亭的西南侧,体量较大,畅厅式,面阔三间带金柱,明造天花,歇山卷棚顶。明间悬挂“意迟云在”匾额,意迟云在取自杜甫《江亭》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之意:
45、重翠亭
重翠亭位于”千峰彩翠“城关下方,面阔三间,明间檐下悬匾“重翠亭”,亭子卷棚歇山,明造天花,坐凳楣子、倒挂楣子。
46、寻云亭
寻云亭位于“意迟云在亭”西侧的“写秋轩”院内,写秋轩位于高台之上,东西由爬山廊分别连接“寻云亭”和“观生意亭”。寻云亭为四方重檐顶,苏式彩画,井字天花,外檐坐凳楣子、倒挂楣子,
内有金柱。
47、观生意亭
观生意亭在写秋轩西侧,样式与“寻云亭”相同。
万寿山东部景区亭子说完了,现在介绍万寿山西部景区的亭子了,最后是万寿山中部的。
48、湖山真意亭
该亭位于万寿山东部的画中游景区的后门,也是畅厅形式,檩枋上绘苏式彩画,样式和意迟云在亭相似。
49、画中游琉璃八角亭之一
颐和园画中游景区有重檐八角琉璃圆亭两座,绿瓦黄剪边。两座亭子分别通过山洞和爬山廊将东西两侧的爱山楼、借秋楼与中部的澄辉阁的一层和二层连接起来,起到一亭连三处的链接和点景的作用。
51、绿畦亭
在长廊西部秋水亭向北山坡上有两处院落,西为“云松巢”,东侧是“邵窝殿”,中间有爬山廊依借山势将两处院落连为一体,爬山廊中间有一座四方单檐亭子过渡,此亭名为“绿畦亭”。
52、云会寺八角佛亭之一
此亭位于颐和园四大部州西侧山坡上,云会寺的香海真源是主殿,内有清漪园时期的毗卢铜佛,香海真源东西各有一座重檐八角圆宝顶的佛亭,内有八角须弥座,上面原来供奉铜质的文殊菩萨(已经缺失了)。佛亭绘有旋子彩画,明造天花,西侧佛亭是1984年重建的。
这是西侧的:
明造天花和旋子大点金彩画:
54、转轮藏藏经亭之一
此亭位于排云殿东侧的转轮藏景区内,在“万寿山昆明湖”石碑两侧,是转轮藏的配亭。藏经亭八角单檐双层,上绘最高等级的金龙合玺彩画,内有可以旋转的藏经轮。
56、敷华亭
此亭位于佛香阁东侧,四角重檐攒尖宝珠顶,旋子彩画,亭子内有大五更钟,清漪园时期大钟有报时功能,和佛香阁西侧的“撷秀亭”对称。内有通道可与转轮藏相同。
57、撷秀亭
撷秀亭位于佛香阁西侧,与敷华亭相对,也是四方重檐攒尖顶,也是钟亭,内部有通道通往五方阁。
五方阁、宝云阁佛院内的五座亭子。景区位于排云殿西侧,以宝云阁(铜亭)为中心,南面山门两侧有游廊,东西有爬山廊与北侧晒佛的金刚墙上的五方阁相连,游廊和爬山廊四角各有一座方亭连接过度,方亭重檐攒尖宝珠顶,四座样式一致。
58--61、宝云阁方亭:
62、宝云阁(铜亭)
此亭坐落在一个高大的汉白玉台基(须弥座)之上,整个亭子用合金铜铸造安装,呈蟹青色,四方重檐硬山顶,正脊两侧有吞脊兽,正脊中央有一座覆钵式喇嘛塔。上下檐分别悬挂“宝云阁”四样字斗匾和“大光明藏”横匾,此为国内仅存三座铜殿之一。
63、宿云檐
宿云檐又名贝阙,是颐和园六座关城之一,位于万寿山西北侧。宿云檐城关上建有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一座,里面供奉关帝,和颐和园东面的“文昌阁”形成东文西武之格局。宿云檐始建于乾隆时期,1860年躲过火劫,光绪朝重修。
总算将颐和园的63座亭子整理完毕,有不当之处还望朋友指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