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每年有几千名留学生,假装自己过的很好
法国留学,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语言预科生。
简言之,就是一群在国内短期学过法语,短则三个月,长则几年,然后通过层层语言、面签考试来到法国,但是暂时进不了专业,只能选择语言课程的预科生。
每年大学申请季,如果考不出更有竞争力的语言成绩,那么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无疑就是要么选择去村里的大学,要么再读一年语言、要么混个好录取的高商或者干脆回国,接受命运的安排。
留学就像一席华丽的袍,给人希望的同时也常带来失望,它一层层剥削着他们的耐心和韧性,藏在假面后的,是常常不知所从的驱壳。
群体画像
他们中以读研为目的的居多,其次是高中毕业生,还有一些在国内中途退学跑来重新读本科或者研究生的大龄生,这些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
一般来说,在法国读语言的平均时长为1年,而在国内准备语言、过签平均为1年,如果能在法国顺利毕业,他们的就业时间普遍比直录的同龄人晚1-2年。
对金钱和时间的焦虑,是他们的普遍通病。
语言预科生最好的情况是应届毕业后准备顺利过签来读一年语言,如果足够勤奋和幸运,在来年春季考出DALF C1/C2,再加上合理的动机,秋季就可以顺利进专业,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和在国内的同学同期毕业,好像自己也没有被落下多远。
然而现实却是,由于成绩不好或者资质稍差,面签一卡就是6-18个月,往往在毕业后一年,才能顺利过签。那些需要在国内重新回炉,再读半年强化语言的同学,除了花费1-2万不等的语言学习费用,则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代价。
那放弃还不可以么?对不起,放弃很难。
他们的另一个共性,决定了这场游戏很难喊停。
家庭中产,天赋不异禀,拥有不甘和野心。和英美留学几乎清一色的来自北上广深杭相比,法国的留学人员组成则显得更加的多元化、扁平化。他们中大多数不是名校出身,成绩平平,离学术之路尚远,离职业精英还有距离。努力是他们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偶尔也需要一点点的好运气。
之所以需要运气,正是因为大家普遍资质平平。同一个专业的所有中国人放在一起,不论来自什么层次的学校,都很难找出很多特别出众的。选专业,投学校时,多少掺和了一点运气..
同样,资质平平还意味着他们可能并没有过人的自制能力,所以才在无数之前人生的交叉路口没能把握住更好的机会。到了法国也是一样,这里的语言中心学习,只能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法续长居的理由,却很难对人的学习带来有效的约束,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够努力,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读了两年的语言,只为换一张DALF C1/C2的文凭。
就像开弓没有回头箭,法国留学就是一件一旦开始,就很难轻易选择放弃的事,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输了,没有人愿意用自己好几年的时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就算是最后不得不回国,也有人愿意先去考到法语语言深入学习文凭,再离开,总归是不能亏。
原本以为,真实现状
人们总是希望故事的结束能够圆满。
现实却真实的让人害怕、恐慌,甚至不安失眠。又是一年为期的最终章到来,语言预科生最期盼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却迟迟不来。
在读语言的一年甚至两年里,他们雄心壮志的来,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求其次降低目标,降低要求。从不到巴黎非好汉,到只要有书读就可以,再从一定要考下C1,变成考过B2万岁。
然而现实却是,手持C1文凭的大有人在,却依然被大学拒之门外,理由是语言成绩不够。英语也渐渐成了选考加分项,学校的申请条件里虽然不是obligatoire,但材料obligatoire必定是趋势。
好不容易过了材料审核,没有面试通知的直接打来电话,一阵手忙脚乱后,由于语言成绩获取得太过拖沓,只能被告知「我们认为你现在没有能力完成该专业学习」,然后再无尽等待最终结果宣判,即使答案已经明朗。
从语言预科生到Bac+的学习之路,充满着各种不容易和心酸的经历。每一步都是步步惊心。能顺利进专业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因果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不得不接受的学校录取,很有可能意味着枯燥的专业学习,艰辛的期末考试,以及极底的通过率。
不管是考不出语言成绩,无法顺利进入大学,还是进入专业后,无法顺利毕业,都有一件事情都特别重要,那就是「及时与家人沟通」。在更糟的结果没有到来之前,和家人坦白并商量对策,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做法。
总而言之,法国留学既需要我们更加理性的对待,也需要那些真正适合的同学在这里发光发热,找到自己的舞台。
有能力的同学,需要更有效率的留学计划。选择鑫慧迪教育,科学备战2019年名校申请,做最充分的准备,等待专业直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