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原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其实就是整个夏季三个月的养生大原则!我给大家通俗简单解释一下:夏天这三个月当中,“蕃秀”,植物春天种下去,一直成长到夏天,这是最漂亮最旺盛的时候;夏天“天地气交”,因为我们的生命靠三样东西,日光、空气、水,在温暖的地方会生长,寒冷的地方就是死亡;“万物华实”,夏天是生长最重要的时候,万物繁华漂亮,那么,夜里需要早点睡,早晨早点起来;“无厌于日”,虽然夏天晒太阳很不舒服,但还是要适当地晒晒太阳,好处多多,千万不要过分躲着太阳活动,否则人体阳气就不能外散于四肢及体表,浊毒不能借出汗排出,人就会难受,进而表现为恶寒,无汗,或有周身紧绷的感觉;“使志无怒”,夏日阳气会升浮到体表,若再发怒,则阳气更浮。因此在心理的修养上当少发脾气。换言之,即心理上对人对事宽容,不要有怨恨迁怒的心理;“使华英成秀”,夏季植物繁茂,鲜花盛开,这正是天地阳气的显露。人亦当应之,人的阳气亦当在夏季显示于外;“使气得泄”,夏天阳气当适当外泄,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气外泄时,会带出一些汗水。夏天多多出汗,这是好事,通过出汗来排出郁火,排出浊毒。若能配合适当运动,更可排出脏腑之间郁滞的深层次的阴浊水饮等代谢产物,有益于预防大病。再者,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体内的郁滞散发出去,让自己的气得以疏泄,这样到秋天收敛的时候才能收进东西。如果在夏天疏泄得不够,到了秋冬季节想进补的话,根本就补不进来。反之,若夏天没有养好阳气,进入秋冬天时,我们就可能会患病!
夏天炎热,正好也是一年中所有生物生长的重要时期。试想,若只有春的温,秋的凉,没有炎热和寒冷,那就缺少了“长”和“藏”,而只有“生”和“收”了——若真的如此,人一年的阳气圆运动就不完整了,那人就不健康了,容易生病。可以说,夏天的炎热是人的健康的必要条件,我们绝不能排斥炎热,这样即是排斥健康。今时所常见,不少人夏天完全不肯见太阳,或躲在树荫下,或出门还打着太阳伞,或整天呆在空调屋子里。从四时养生角度来说,这是违反了《内经》顺应天时的养生及原则的!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火气通心,很容易让人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中 “养心”尤其重要。每到夏季因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引发猝死的情况并不少见,要避免熬夜、大汗淋漓、无节制食冷等耗伤心血的恶习,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尤其注意。立夏后人们应早点起床,晚些入睡,以顺应阳气的生发。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要适当活动,让身体适当出汗,以适应夏季的阳气舒发、养长之气。“心静自然凉”,越是燥热越是要多做些安静的事情,比如书法、下棋、钓鱼、散步等,保持宁静淡泊的心境,戒骄戒躁,避免心火内生。
夏天适当吃一些饮料或冷饮,对于阳气旺盛的人能够起到祛暑降温的效果,但绝不可以贪吃,否则会刺激到肠胃,从而导致腹痛腹泻等疾病,尤其是啤酒不能多喝,更不能当饮料来喝,也不能冰镇,其中有酒精会引起口渴出汗现象,同时还会降低了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夏天是水果和蔬菜的旺季,但是水果在夏天不能吃太多,更不能把水果当主食,有些食物最好少吃,夏天的饮食还是以清淡饮食清淡为主,多喝水。常见很多人选择将水果放入冰箱冷冻后食用,很容易引起腹泻;还有出现胃口不好、舌苔白腻等湿邪较重的症状,应经常服用健脾利湿之品,如赤小豆、薏苡仁、玉米、冬瓜、白扁豆等。
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种。春天禀少阳之气而播种,夏天禀太阳之气而能长旺,到了秋天,则能禀少阴之气以收获。若没有夏天的长旺,如何能有秋天的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