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恶心、肝区痛、乏力等。长期感染HBV的患者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通常这种肝硬化不可逆,更有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癌。因此,对于HAV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1HBV是最难治愈的病毒之一
HBV是双链DNA病毒,但其复制存在逆转录过程,其基因组能整合到机体中;同时 HBV进入肝细胞之后会变成闭合环状双股DNA(ccc DNA),可长期潜伏在细胞核中,具有隐蔽性。这些使得HBV在体内极难被完全清除。
HBV具有较强抵抗力,在-20°C能存活20年,30-37°C能存活6个月,超过37°C能存活7天,55°C能存活6小时。HAV对常用消毒剂酒精、碘酒、来苏儿等不敏感(但HBV惧怕高热,加热到100°C 10分钟就能失去传染性;0.5%过氧乙酸、3%漂白粉和0.2%新洁尔灭可以杀灭HBV)。
HBV具有嗜肝性并且容易发生变异,进入人体后主要进攻肝脏,在肝细胞生存。发生变异的病毒能逃过免疫系统识别,在肝细胞中继续“作恶”。
2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干扰素:
主要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产生相应作用,使患者体内生成抗病毒蛋白,有效抑制HBV复制。同时,干扰素还可以增强患者NK 细胞、T 细胞等活性,调节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临床中常用的干扰素有IFNα-2a 和PEG-IFN
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可以有效抑制HBV的DNA链进一步合成,抑制多聚酶进而抑制病毒复制。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核苷类似物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酯。
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AV在体内复制,减少肝硬化发生,但临床尚无能彻底治愈乙型肝炎的药物,因此必须从根源上HBV避免传播。
乙型肝炎是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体液传播,包括:1)无保护措施的性接触;2)输血;3)受污染针头和注射器的重复使用;4)母婴传播等。
乙肝疫苗
而对于免疫力差的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目前我国生产的乙型肝炎疫苗均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主要有乙肝基因工程CHO疫苗(CHO,仓鼠卵巢细胞)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其中酵母按照种类又分为啤酒酵母,毕赤酵母和汉逊酵母。
对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新生儿,采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可有效遏制母婴传播这一途径。
结语
至今为止世界上并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治疗乙肝,乙肝成为了一种疑难杂症。我们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情,但是我们却无法治愈。虽然全球近些年来相继上市韦瑞德(Viread)、TAF(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富马酸)等重磅抗乙肝病毒药物,但对乙肝病毒的控制仍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可喜的是,人类并不屈服于此,大批医药研发机构、高校及个人加入到乙肝药物的研发行列中,深信在不远的将来,治愈乙肝不是梦!
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本文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