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入罪的谦抑性

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能达到的程度和方式和所保护的法益是否合法和符合核心价值观,是构不构罪的法学理论基础。总体来说,敲诈勒索侵犯的法益无非是身体权和财产权,那么我们是否需要应该保护那些人的身体权和财产权?他们的身体权和财产权是否在普通的某女面前真的受到了要挟?要挟的行为是什么⊙∀⊙?如纯粹以曝光不正当性关系或以不再交往为要挟,爆出来的后果或是结果顶多是受到党纪国法的处分或处理,那么这些人的法益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么?这些人的“丑事”是不是应当受到保护是一个前置性概念,当所保护的本身就与党纪国法不一致的,何须保护?跟某位明星受到的威胁有着本质区别,他没有那种受党纪国法限制的身份。且在发生不正当性关系时,是否“受害人”应当想到要付出代价?那么付出的代价,即使是过高,如某女的行为也是不足于要挟到这些人人身安全或是财产权必须付出的话,那就不足于构成犯罪,犯罪要件的四段论还是三段理论,是该案件最重要的判断基础。这就是典型的刑法入罪的谦抑性,限制入罪的边界,并不会影响道德的加持,反而可能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有利于群众的监督,将不耻公之于众,让某些人学会自律。

(0)

相关推荐

  • 周光权:擅自转移、变更股权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刑民(行)关系与犯罪认定"之十三 擅自转移.变更股权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作者: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法治日报法学院2021年7月21日,第9版 在司法实务中,股权能否成 ...

  • 罗翔:生命权和财产权,哪个更重要?

    罗翔:生命权和财产权,哪个更重要?

  • 刑法学者不可“独享”刑法谦抑性学术探讨

    卓泽渊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一个时期以来,刑法谦抑性原则被仅仅理解为刑法原则.这实际上是对刑法及其这一原则的严重误解.谦抑性原则的确是刑法原则,但并非是仅局限于刑法范围之内的原则,它不仅 ...

  • 法学汇·刑法:必须谦抑的公器——刑法谦抑性的法理思考

    一个时期以来,刑法谦抑性原则被仅仅理解为刑法原则.这实际上是对刑法及其这一原则的严重误解.谦抑性原则的确是刑法原则,但并非是仅局限于刑法范围之内的原则,它不仅是刑法的问题,也是整个刑事法律的问题.刑法 ...

  • 刑法的谦抑性

    刑法是世界上最严厉的法律,它严厉到可以把一个人合理合法的从世界上消失.因此,刑法是国之利器,不能轻易出手,轻则破皮流血,重则伤骨殒命,如果说法律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刑法是最后一道防线里的最后那条 ...

  •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入罪条件

    作者:曹春风律师 我国毒品犯罪案件已经由过去的扩散期升级到蔓延期,可以想象其形势严峻的程度,据官方统计数据截止到2020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前,在册吸毒人员达到214,8万人.这就不得不引起引起我们 ...

  • “抢夺方向盘是否一律入罪”等三问三答

    刑法学堂 昨天 来源:检察日报 根据基层院检察官的建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建设运行的检答网,自2018年10月"上线"以来,以其内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解答及时权威而深受各地检察人员青 ...

  • 袭警情节轻微,如抓挠、一般的肢体冲突的可不入罪

    法学图书馆 公众号 本文摘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处长许永安主编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解读>,引用请查阅原文并注明出处.本文仅限业务学习使用.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是关于妨害公务 ...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入罪标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以"情节严重"为入罪门槛.根据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解释>第十二条第一款明确了"情节严重"的认 ...

  • 细化利用身份证件犯罪的入罪标准

    时间:2017-04-05 作者:李军芳 来源:检察日报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对公民掩饰隐瞒真实身份信息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开展打击,该罪名的设置体现了国家遏制欺诈及相 ...

  • 关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入罪

    节选自<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孙谦 <人民检察>2021年第8期 关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入罪 (一)保护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立法沿革 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