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8】为什么你知道那么多编码规则,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妙解Icd缘起)

学好疾病编码,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搜集学习资料?参加编码培训?还是熟读老徐编码公众号?

当然,熟读老徐的文章很重要。但是,俗话说:“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要想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编码员,入行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拜祖师爷

就像鲁班之于木匠,东方朔之于相声,我们编码员的祖师爷是英国流行病学家和统计学家William Farr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正确的历史观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依据,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根基。

为什么你觉得学习编码难窥门径?为什么你感到编码规则晦涩难懂?为什么你记住那么多规则,编码时仍有诸多困惑?

这些问题就好像,为什么你明白那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更不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自然不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谈谈ICD的缘起

时光穿越到1853年,第一届国际统计大会正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为满足当时的卫生统计需求,会议提议由两个老实人William Farr和Marc d'Espine起草一份国际通用的死因分类方案

185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统计大会上,两人上交了各自的分类方案。随后的几十年间,大会以William Farr方案为蓝本,几经修订,但终未被广泛接受。

之后,国际统计大会更名为国际统计协会。在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的主持下,协会基于William Farr分类思想以及现行分类方案,提出了《国际死亡原因分类》并于1893年芝加哥会议上决议通过,随之在多国推广应用。

此即ICD原始版本,当时称为Bertillon死因分类(Bertillon Classification of Causes of Death)。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基于William Farr的分类思想,为什么称之为Bertillon死因分类呢??

经过老徐的深度探究,可能是因为Bertillon在该领域地位实在太高。他是国际统计协会委员会主席,巴黎统计服务中心主任。此外,他姥爷是大名鼎鼎的植物学家和统计学家Achille Guillard,参加过1853年的第一届国际统计大会。

没错!就是他姥爷提议让William Farr和Marc d'Espine起草国际死因分类方案的。

而反观William Farr的简历,第一句话便是:William Farr,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是五个孩子中的第一个。。。

ICD原始版本发布后,法国政府于1900年开始组织十年一次的修订工作。从第六次修订开始,这项工作由世界卫生组织接管,并在死因的基础上增加了疾病分类。目前我们使用的ICD-10,就是ICD原始版本的第10次修订版。

虽历经两个甲子,ICD初心不变,统计思想一直贯穿始终。深刻理解这一点,对我们日常编码工作至关重要。

比如:肺炎的分类轴心为什么是病原体?是流行病学统计的需要;O编码、P编码为什么强烈优先?是全球妇幼保健统计工作的需要;恶性肿瘤确诊、因恶性肿瘤死亡为什么要以恶性肿瘤做主要诊断?是统计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需要。如此种种。(妙解!🤟)

因此,每当纠结于选哪个编码时,我们不妨用统计学思想反求诸己,或是重新回望祖师爷的头像,想想前人在设计ICD时所强调的那个“”。

作为一名中级统计师,老徐下一篇文章将为大家具体讲述:疾病编码中无处不在的统计学思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