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被25000多人围观的摄影作品,凭什么获得国际摄影比赛的奖项?

也欢迎您把自己的实拍照片发在评论区,我会挑选一些有特色的照片,咱们一起探讨、交流。

12月14日,在我们的摄影实拍客群里,有一位老师发布了他的几张获奖作品。顺便,还附上了获奖证书。

按照惯例,其他群友们肯定是先祝贺,再接着咨询拍摄经验的。

毕竟大家都是摄影实拍客,而且其中不乏有古道热肠的。所以,得奖之后的分享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我想,就算不是摄影实拍客,出于人性,出于礼貌,别人得了奖,也是要先发祝贺。毕竟,做人要讲礼貌,刚上小学,老师就教了;九年义务,还是强制教育呢!

这位老师参加的是2019年第十五届PSAChina国际摄影大赛,上面这张照片就是他的获奖证书。

我从他的获奖作品里,挑出来一张“看上去不那么像是获奖作品”的照片,发了一个微头条,果然又双叒叕引来了两万五千多人的围观。

这位老师的获奖作品不只一幅,我为什么会挑中这一张呢?

因为我觉得,这一张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会产生争议的摄影作品。

这是一张什么样的作品呢?

我发上来您看看——


能够被两万五千多人围观的微头条,评论区里也是热闹非凡。

有人同意我的说法,并把这张照片要表达的内容升华到了哲学范畴——生命在轮回。

也有人提建议,说背景再虚化一些可好?

还有人问这张照片获得是什么奖项?可能也是心存质疑的温和问法吧……

有正面点赞的,自然也就会有反面质疑的声音。

有人质疑这个摄影比赛,是不是随便找了几个外国人就“国际”了?

还有人质疑比赛的评委,是不是选片的时候喝高了?

甚至有人怀疑这位选手,是不是有“背景”才获奖的?

我想就这张照片,讲一下我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拍摄技巧也好,后期修图也罢,都是要建立在图片内容基础之上的。

如果没有图片内容在支撑,再高深的拍摄技巧,再精湛的修图技术,都是架空的。

所以,我“读照片”的顺序是:照片内容→拍摄技巧→后期修图

我相信,会有一部分摄影实拍客,和我持有相同的观点。

按照这样的解读顺序,咱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

这张照片里,有去年的果实,今年含苞的花骨朵,和已经盛开的花朵。

我从这张照片里,读出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内容——我想,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从花苞到盛开、从开花到结果,直至干瘪掉落,是一颗海棠的“一辈子”;

同理,人生四季,也是这样。

摄影比赛的评委们大概是看懂了,所以,这个奖项应该是冲着作品内容给的。

顺便提一句,评论区里说参赛选手“有背景”的事情我见过,小型摄影比赛是有这种现象的;但是就国际摄影比赛而言,这种可能性为零。

您用脑子想想哇,咱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哇,评委是哪个国家的哪种皮肤,是老是小是男是女……你知道人家让谁当评委哇?你能打听得着哇?

而且这么多各种级别的摄影比赛,每个摄影比赛的评委都不一样,就算每一个都要攀亲戚……你们家有这么多的亲戚吗?现抱大腿也找不到门的吧!

再者,摄影比赛评片都不会是只找一个评委——换而言之,就算是一个评委“喝高了”,那其他几个评委里面,就没有一个脑子清楚的了么?

我知道有人会质疑这张摄影作品的拍摄技巧的。

讲真,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拍植物,“多虚化一些”是很常见的摄影技巧,我也总用的。比如您看到的,本文中的其他配图,就都是我拍摄的。

至于这张摄影作品为什么不采用大虚化,而只是稍微虚化了一点点……我也是心存疑惑的。

因为,换作是我取景,我一定要再“多虚化一些”的。

我猜……也仅只是我猜啊哈!可能,是这位老师的想法和我不一样吧!

对此,您有什么疑义,也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