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你一定要适配性够强
说她是文科生,这次考得也一般,只能上个二本,在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经济、金融、税务这些领域里犹豫不决。
这孩子又很想以后考编制当老师,也填了不少学前教育的志愿。
群里大家给她出谋划策,看怎么在现有能力范围内做最优选择。
我在劝她,刚18岁,不要这么急着选一个窄众领域,因为你以为你喜欢的方向,未必真的是你喜欢的方向。
何况喜欢和吃饭之间还是有差异的,要从就业角度,结合自己的家庭条件、资源、能力,做综合考虑才行。
我建议她可以选金融,理由是金融的适配性好,未来进一步深造可选的方向多,又需要学数学,方便考研。
进去就以考研为目的,拼命刷GPA、拼命奔着好学校努力,唯此刻破。
我报志愿的时候是很随机的,估了分数,先看北京还是上海,我当时对上海有偏见,认为他们排外,就选了北京。
划定了范围,那就看目标学校ABC,估了一下自己能上这些学校的什么专业,然后随便抓阄挑了个,就这么定了。
我学的就是金融,这是个考研也可,出国也可,就业也可的万金油专业,当然我最后就业也几经调整,但不影响它的适配性强。
我毕业那年,500多万应届生涌入就业市场,2019年毕业生是834万,照这种扩招速度,到4年后她毕业,奔向1000万也不离奇。
本科教育虽然算作“高等教育”范畴,但我觉得,从结果上来说依旧是基础教育。很多人为了更好就业,考研考博、出国深造,本科是他们通向这些领域的通道。
所以,以你18岁的现在,先不要选定一个方向猛扎,除了像医学、律师这些专业度较高,门槛较高的专业,你可以选择一个适配性强的万金油专业,方便你掉头。
你年纪轻轻,了解的世界主要是从家长、老师口中,即便从网上看资料,和真正的生活也隔得非常远,所以我建议不要在刚起步的时候给自己限定太死了。
人生的路本就越走越窄,万一一开始入口就选错了,一个猛子往里扎,真想退出,发现成本极高,你怎么办呢?
这个理论不仅适配选专业,其实也适合你第一次择业。
你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要想的不是我在这里扎根一辈子,那是上个世纪的价值观。
你要考虑的是,我这第一步能不能走得稳,走得扎实,能助力我走向更大的平台,更好的公司,适配性够不够。
所以,第一步能去大平台就不去小公司;能干核心业务,就不要搞服务支持;能跟太子党,就不要跟个小罗罗……
工作的目的就3个:
1、养家糊口
2、学到本事
3、方便跳槽
这3个目的3选2必须要满足,满足了就好好干,别哔哔,其他方面多克服、少计较,算计鸡毛蒜皮的事没必要。
我经常接到问题,说领导给我派这个事、派那个事,杂七杂八,搞得我很忙碌,很焦虑,应该怎么处理。
我作为80后老顽固,这方面想劝劝你们:保持个性、保持边界固然重要,但职场新人最讲究一个适配性,你能适配更多的任务和岗位,就决定了你有多少可以走的路。
这个道理很简单吧?你站在米字路口,你将有8个方向可供选择;丁字路口,你有3个方向;你就一条道走到黑,那就没有别的选择。
上班和打猎一样的,你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找到你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进行自我验证和巩固提升,才是真正掌握了本事的人。
每个人都有职业成长期,一些专业领域,比如学医,本硕博8年出来算快的,基本上30岁才开始职业生涯。律师也是,总得做三四年实习律师,才能独立出来接案子自己做。
你作为新人,这就是你的学徒期,只要身体不搞坏,不是故意欺负你,真的不要计较多做一单少做一点的,领导不是在有心害你呢。
我之前说,企业都明白:招应届生,跟在拼多多上买水果是一个道理:
相较于成熟工种便宜啊!我11年前毕业起薪8000,现在毕业生还是起薪8000,时光仿佛凝固了,十几年都不变化的。
便宜的原因是损坏率高,拼多多买水果,买一箱,有半箱都是烂的,应届生也差不多:大学学的那点东西,基本上落后于产业四五年,到了岗位上都是新学、现教、从头开始。
很多人连基本的职业技能都没有,连个office都玩不明白,PPT不会做,excel用不好,这约等于一箱水果烂掉大半箱。
真正熬过试用期、经过了一两年成长期、可以往中层预备干部提拔的,100个里面有10个都乐观了。
就是因为这么高的损坏率,所以应届生价格一直都上不去,企业和应届生都委屈得不行。
现在这个房价物价大家都知道,我看有个调查说,应届生一半的收入都要交房租,家里不补贴,饭都吃不上了,身体都要搞坏了的。
企业也没辙啊,大浪淘沙,一开始不敢押太重宝,白瞎了怎么办呢?
所以,你想破这个局,一定要记住这话:做新人,你一定要适配性够强。
我不是提倡你们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破事都做,但在业务相关范畴内,多听、多看、多学习,多关注别人做了什么,多想想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方便,这很重要。
你要体现出可塑性大、服务态度好、学习精神强,好事才会找到你。工作领域的信任是通过做事积累的,而不是觉得你这个人怎么样,人好,但事做不好,一样白瞎。
人生的第一步,给自己多个选择,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