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长坡厚雪”、BIPV“静候风来”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支撑未来建筑业转型的双主线是“节能”和“产能”,建筑工业化和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为具体实现路径。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的主抓手,可在建造、内装修、后期使用等全寿命周期减少能源消耗;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实现建筑“产能”的路径,两者在“节能”和“产能”两大情境下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建筑运行阶段“碳达峰”时间滞后十年,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情景分析模型,在基准情景下,全国建筑运行阶段碳达峰时间为 2040年,比国家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时间滞后 10 年。在“节能情景”及“产能情景”下,碳达峰时间为 2030 年,在脱碳情景下,碳达峰时间可提前至 2025 年,峰值逐次降低。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2018 年建筑业全过程排放 49.3 亿吨 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 51%,其中建筑材料碳排放占比 28%,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比 22%,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占比 1%。建筑业碳排放占比过半,为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减排压力较大。
主线 1—节能:装配式建筑“长坡厚雪”
住建部近日发布《关于 2020 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从全国、区域、结构类型和装配式产业链四个维度披露发展数据:
1) 总体看:总量高增,渗透率低位快增、超额提升
2020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 6.3 亿平方米,较 2019 年高增 50%;装配式结构渗透率提升至 20.5%,同比增加 7.1pts,超额完成“十三五”既定 15%渗透率目标,实现低位快增,装配式建筑行业保持高景气度。
2) 分赛道:PC、PS 新建面积双双高增,PC 占比稳增
20 年新建 PC(预制混凝土)装配式 4.3 亿平方米,同比+59.3%,占比 68.3 %,较 19年提升 2.9pct;PS(钢结构)建筑 1.9 亿平方米,同比+46.0%,占比 30.2%,与 19 年基本持平。
3) 分区域:三大城市群占比提升、东部省份渗透率快增
区域占比:20 年重点推进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新建装配式建筑占全国比例为 54.6%(19 年 47.1%),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占 45.4%(19 年 52.9%)。
省级渗透率:上海 91.7%(19 年 86.4%),北京 40.2%(19 年 26.9%),天津、江苏、浙江、湖南和海南均超 30%。
4) 产业链:装配化装修维持高景气度装配化装修面积较 2019 年+58.7%。
装配式建筑长坡厚雪,市场空间广阔。依据国务院、国家卫健委等对人口预测值和人均住房面积,我们推算得到 2020-2030 年期间,年均新增房屋面积中枢为 23.0 亿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根据住建部对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指标要求,结合 PC/钢结构市场占比及单位价格,测算得到:中性估计下,2025 年,PC 构件制造/钢结构加工/钢结构工程业务市场空间有望分别 2300 亿元/年、1400 亿元/年、2500 亿元/年。
主线 2—产能:BIPV “静候风来”
光伏与建筑结合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光伏电站可分为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的光伏发电设施。光伏与建筑的组合(BAPV)和集成(BIPV)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主要形式之一。
从全寿命周期看,BIPV 相比 BAPV 成本优势逐步显现。BIPV 指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相较将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的 BAPV 体系,BIPV 产品直接取代了原始的建筑屋面材料,节省建安成本并提高接光率,提升装机容量。
“十三五”期间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大幅增长,截至 2019 年底光电建筑装机占比近 50%。2016-2020 年,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 CAGR+66%,其中 2017、2018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峰值,2019、2020 年新增装机容量有所减少,累计装机容量增速分别为 24.1%,24.7%,增长逐渐趋于稳定。截至 2019 年底,光电建筑累计装机容量约 30GW,约占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的 15%,在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中占比近一半。
当下看, BIPV 落地应用兼具优劣双面性。优势端:BIPV 集清洁能源、建筑防护两用于一身,较传统 BAPV 单一发电属性优势显著,具备低碳环保、经济效益较好、靠近电力负荷中心等多种优势;劣势端:BIPV 落地补贴针对性不强、产品标准体系不完善、光伏材料与建材本身性能要求不平衡、交易机制不健全等“堵点”。
未来看,政策端或有催化,BIPV 制造、安装市场空间大。在政策端强制要求新建房屋配建 BIPV 情景假设下,结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参数:
我们假设:
1)2021-2030 年,全国年新开工房屋面积中枢为 23 亿平方米;
2)屋面面积占房屋建筑面积 20%,房屋安装光伏比例为 30%;
3)BIPV 造价为 5 元/W;
4)光伏屋面功率为 150 W/平方米;
在上述情景假设下, BIPV 制造和安装市场空间有望突破 1000 亿元/年。
个股方面:
1)建议重点关注 EPC+“专利授权”双轮驱动模式下,有望收获钢结构订单超额增长的精工钢构;
2)建议重点关注以及聚焦 PC 构件制造主业,21 年业绩有望超预期的远大住工。
3)建议关注产能扩张确定性强、毛利率随产能利用率爬坡有望提升的鸿路钢构。
《钢构龙头精工钢构》
精工钢构:成长逻辑兑现,EPC+”专利授权”模式下,业绩向上空间足。从经营业绩看,20 年营收同比+12.67%,净利润同比高增 61.73%,成长逻辑逐步兑现;业务模式看,EPC 总承包转变政策持续推进,“专利授权”低投入高产出,5 处参股基地已投产,实现产能&市场布局西北、华北和华中三大区域;预测 20-22 年利润 CAGR+32.4%,21 年利润 8.73 亿元,22 年 11.43 亿,对应 21 年 PE 仅 13.3倍、22 年 PE 仅 10.2 倍。相较行业平均 PE,公司价值被低估。
远大住工:C 端 B 端启动双轮驱动,21 年业绩有望超预期回升。美宅 C 端业务增长有望带动业绩超预期回升;20 年底在手合同同比高增 39%,预期 21 年 B 端收入转结高增;股东大会材料披露 21 年营收预算同比大幅提升 88%。三重超预期因素下,21 年业绩有望超预期回升。预测 21-23 年利润 CAGR+70.2%,预期21 年利润 6.24 亿,22 年 8.12 亿,对应 21 年 PE 仅 13.0 倍、22 年 PE 仅 10.0倍。21 年业绩空间大、弹性足,公司价值被低估。
《钢结构制造龙头鸿路钢构》
鸿路钢构:规模优势叠加大订单承接能力强推动利润同比高增 42%,关注产能投放提速。20 年公司钢结构产量约 250.58 万吨,同比高增 34.36%。放眼未来,重庆南川基地再获新地块,产能扩张进程有望提速。预计公司 21-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11 亿元和 14.17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24 倍、18.8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