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玦含意深远 李英豪
.
古玉玦含意深远
李英豪
2021-03-19 04:25:13大公报小公园
.
友人出示一件古玉,说是很久以前爷爷离世前遗下,指他在生时视同家传之宝,总是爱不释手。友人对古玉形制认识不深,奇怪那件圆环形状而明显有一缺口的色斑满布古玉,为什麼令爷爷垂以青睐。其实缺口是原本雕琢而成,并非后来缺损。
这件古玉色沁天然,乃曾入土受地热和附近矿物质长期影响所致。细观其琢法与各方面特色,应属周代珍品。这种古玉形制,统称为玦。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三》说:“环者,完也;对玦而言,阙其一则为玦,玦者缺也……环缺其一,故谓之玦矣。”玦的形状如环,所不同的是开有一个缺口(见附图的周代素玦)。《广韵》也有记载:“玦如环而有缺。”《白虎通》形容:“玦,环之不周也。”
古代这类玉玦到底有什麼用途呢?玦和环,本来皆非古人的符节器;但由於谐音关係,古代君主认为具有符节作用。例如殷商、西周和战国时期,有些臣子开罪了君王,被放逐到荒凉严寒的边疆,吃尽苦头;临近放逐期满,总渴望能够获得赦免。通常放逐期为三年;届满前,传令的专员就会到来告知,但并无文书之类。若上方赦免逐臣,准他回去,便赐给他一个玉环,盖“环”与“还”同音,亦即可还朝或还乡。如果赐的不是环,而是玉玦,则表示决绝、诀别、缺失,表示其缺失仍然不获赦免;盖“玦”与“诀”、“缺”和“决”俱谐音,《广韵》有载:“逐臣待命於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大戴礼玉度记》亦有相同说法:“大臣俟放於郊,三年,得环乃返,得玦乃去。”作为符节器的这类玉玦,大多素面无纹饰,直径界乎四至五厘米。
古玉玦另一含意,是表示决断。身佩玉玦或用以赠人,以示断绝狐疑;盖“玦”与决断的“决”谐音。《莊子》谓:“绶佩玦者,事至而断。”王隐《晋书》指出:“礼,能决疑者佩玦。”《白虎通》也说:“故见所佩玦,即知其所能。”《史记.项羽纪》记载:“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后者的历史故事是范增设计在鸿门宴中,再三用手“循玦示羽”,要项莊舞剑速杀沛公(刘邦),不可犹豫不决。
至於较小型的玉玦,大多是作耳饰,藉决口夹於耳垂上;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骨架,早有实物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