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又淘气又顽皮,还是淘气又顽皮?

有老师问: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一文中,有“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这句话中,顽皮与淘气连用,有什么讲究——这都是非常讲究的老师了,这样钻研文本,真是令人敬佩!

分析这个问题的实质,可以有两层含义:第一,在现代汉语中,“又……又……”的内部语义关系是什么?第二,淘气和顽皮,分别是什么意思?不妨分别讨论。

一、“又……又……”复杂的内部语义关系

“又……又……”用在句子中,其内部语义关系比较复杂,有并列、递进、转折、顺承等四种关系。但是,一般常用的基本都是表示并列语义关系,据研究,并列的语义关系,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统计的基础上,占有76.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种用法非常普遍。辞例如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曹冲称象》

一时恍恍惚惚,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

——《火烧云》

三个小孩看见泉水流出来,又快乐又兴奋……他们又快乐又激动……

——《幸福是什么》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端午粽》

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

——《猴子下山》

从上述辞例来看,“又高又大”、“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又快乐又兴奋”、“又快乐又激动”、“又甜又黏”、“又大又红”“又大又圆”都是表达事物或者事情的两个方面。其顺序可以调整,不妨碍意义的理解。

这样的句式还很多,比如“又懂事又漂亮”、“又美丽又聪明”、“又送礼又说好话”、“又当爹又当妈”、“又教数学又教语文”……

在表示并列的语义关系中,还有一类是对本来是合成词的拆分使用,比如:又惊又喜,又蹦又跳,又哭又闹,又羞又愧等,因为原来的固定格式是惊喜、蹦跳、哭闹、羞愧等,因为其凝固性和约定俗成性,所以一般不变换彼此位置。

如上文所言,“又……又……”的句式,除了表示并列的语义之外,还有转折、递进、顺承等。转折的辞例如:

车载电话突然响了,他又想接又不想接,犹豫了一阵后,还是不耐烦地拿起了听筒。(张成功《黑冰》)

你说会是谁杀了欧阳严?我是又想知道又怕知道。”(周煜《花非花》)

于书成接又不是,不接又不是,正在迟疑,老茂不由分说把钱塞在了于书成手里:“拿着。”(顾捷等《红与黑2000》)

递进的辞例如:

有人说了:“还是人家党员奸呐,当初,这涝洼地给谁谁不要,人家要了,人家还上报纸了,又发扬了风格又得着了实惠!”

周玉英说:“建群哪点不好,又能干,又懂礼貌。”

她对身边的陆童说:“关总家里出了这么多的事,够他受的。你也是,又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孩子。

顺承的辞例如:

王小宾见势不妙,跳出来打圆场:“夏小姐是吧,久仰久仰。”又握手又递名片,开始自我介绍… …

母亲满脸欢喜,客气地又让座,又递烟。

“又……又……”复杂的语义关系,在小学语文中,尤其低年级教材中,出现的比较少,更多的是并列的语义关系。

二、“淘气”和“顽皮”是否事物的两个方面?

从词语出现的时代看,顽皮出现的时间更早,并且,顽在《说文解字》中,表示“浑头”,就是混蛋、浑头浑脑、愚昧无知,是表示脑袋不聪明,愚顽,也就是通常说的榆木疙瘩脑袋,所以,比较坚韧,顽皮最早就是表示坚硬的表皮,比如《咏龟诗》: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不是风流。顽皮死后钻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这里的顽皮是指龟甲。也形容坚韧,清·李渔《风筝误·闺哄》:“亏了一双顽皮的耳朵,炼出一副忍耐的心胸,习得吵闹为常,反觉平安可诧。”而这坚韧也可以指人的脸皮厚,就用来表示人的刁蛮、无赖,如《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当初只说娶过良善人家女子,谁想娶这个没规矩、没家法、长舌顽皮村妇!”这种刁蛮无赖表现在孩童或者动物身上,就很可爱、慧黠,《说唐》第一回:“却喜两姓孩子,都是一对顽皮,甚是相合。” 这样的用法,跟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的“无赖”,很类似。

可见,顽皮的语义引申为:坚硬的表皮——坚韧——刁蛮——淘气(慧黠),隐含了“顽”那种“榆木疙瘩脑袋”的义素,是以“顽”为主的词义引申。

淘本身是个后起字,表示冲刷,去掉杂质,淘漉,淘洗的意思。淘气,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怄气,一个是顽皮。怄气的意思,在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中还在使用:“'你们那个组办得如何?’'不足为奇’,盛佑亭摇一摇头。'依我看,不如不办好,免得淘气。几家人搞到一起,净扯皮。’”表示顽皮,最早的辞例见于元曲中:“无情杜鹃闲淘气,头直上耳根底,声声聒得人心碎。”

从上述顽皮和淘气的词义发展来看,虽然二者来源不同,但是在表示淘气的义项上,意义相近,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综上,我们考证了“又……又……”的内部语义关系,以及淘气和顽皮的义项,在表示“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这个话语中,顽皮和淘气是同义并列义项,而非是事情或事物的两个方面,这里淘气和顽皮,近义词重复使用,应该是加强语势,使得语义完足。所以,教材中这句话是否可以改为“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又顽皮的孩子”,通过近义词重叠使用,强调雾的淘气和顽皮。而非表达“淘气”和“顽皮”是雾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说点题外话:《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这些功课,在大学时,远远不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那么风情旖旎,气韵翩翩,并且都被处理成为工具性学科,似乎除了语法分析,虚词、实词、修辞之类,便没有别的内容。即便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也是偏重文学文本的多元理解,丰富解读,认为直入人心……其实语言文字学的理论或者知识,有时候可以理性地指导文本解读和理解,避免游谈无根,过度虚浮。所以,不妨学一点汉语汉字知识,毕竟,我们是教汉语汉字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