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质性研究:从两本经典入门书籍开始

  • Steven J Taylor, Robert Bogdan, and Marjorie L Devault,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 Guidebookand Resource (4th ed.). Hoboken, NJ: Wiley, 2016.

  • Sharan B Merriam, and Elizabeth J Tisdell,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to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4th ed.). SanFrancisco, CA: Jossey-Bass, 2016.

《质性研究方法导论:指南和资源》和《质性研究:设计和实施指南》是分别于1975年和1988年出版的经典书籍的第四版。他们对社会科学中的质性研究的思想提供了全面而有力的解释。尽管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这两本书都涉及构思和实施质性调查,主要涉及理论概念、研究设计、收集观察和访谈数据、分析定性数据和撰写定性研究报告。

四十年后,泰勒和波格丹一世与德沃一起创作了他们的书的第四版,对质性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平衡的阐述。这本书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如何进行质性研究不同方面的讨论,第二部分是举例说明研究实践的不同方面,并通过介绍选定的研究来说明质性研究报告。在有趣的第一章中,作者从有形语言的认识论问题开始。他们令人钦佩地讨论了质性研究视角的一些最基本的认识论基础,这些基础依赖于现实生活中的研究意识,并且没有过度使用难懂的术语。将实证主义观点与作者称之为“现象学”的定性传统的基本立场进行对比,他们指出:“由于实证主义者和现象主义者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并寻求不同类型的答案,他们的研究需要不同的方法论。”(第4页)

构思一项实际的定性研究,这本书的标题是“预实地调查”,它详细阐述了研究设计、选择条件、研究建议和“把关人”背后的研究设置。然后,在讨论收集数据的关键研究活动时,像许多其他入门书籍一样,泰勒和他的同事在本书的两个单独的章节中集中讨论了基于实地观察和采访的两个典型的定性数据类别。他们在质性研究中获得数据的观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接近现实,避免学术研究的繁琐。一旦进入研究领域,数据收集就被认为是“在了解环境和人之后”,而已经准备好的“问题旨在帮助打开局面”(第55页)。同样,在解释访谈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数据获取机制时,质性访谈被描述为一种“对话”,旨在“理解被访谈人用自己的话表达对他们生活、经历或情况的看法”(第102页)。

在转向数据分析之前,有一章专门讨论除观察和采访之外的数据收集程序,并涉及自传数据、个人和公共文件、历史和档案数据以及视觉数据。单一的一章可能显得太薄,不足以充分解决这些问题,但作者似乎发现,对这些数据源的详细描述超出了他们的入门指南的范围。这本书第一部分的最后一章是关于数据分析过程中如何“处理数据”,这可能是质性研究中最难的部分(第168页)。依靠扎根理论的概念作为他们在质性研究中数据分析的基础,作者将其描述为“一种直接从数据而不是从先验假设、其他研究或现有理论框架中去发现理论、概念、假设和命题的方法”(第164页)。根据他们对质性研究贴近生活的概念,他们参考了格拉泽和斯特劳斯(1967)的观点,将扎根理论数据分析描述为基于质性研究者“敏感”的推理和思考归纳过程。

本书第一部分的章节没有一直提供例子来说明讨论质性研究过程和程序。然而,作者在该书的第二部分提供了一些例子,在这些例子中,他们以单独章节的形式提供的他们研究项目的报告,深入泛地说明了质性调查活动。在这些说明性的章节之前,这一部分的引言把质性研究的写作和出版作为“研究过程的高潮”(第199页)。也许最突出的是,这一章提到了质性研究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包括一些语言失误:“不要把结果用于发现;“结果”一词让人联想起实验的图像。相对于受试者或应答者,应该参考信息提供者,或群众、学生、家长等等。

然后,五个章节报告了定性研究的实例,每一个实例都由作者之一单独进行,涉及社会问题,如残疾概念和家庭生活问题。尽管这些范例并没有进入主体讨论,但它们确实提供了参与定性社会研究的相关实例,这些实例可能比一般的讨论和例子的混合更具说明性。进一步沿着说明和例证的路线,还有两个附录,提供了现场笔记和采访指南的模板。在简短的结束语中,作者回顾了他们对质性研究的看法,即质性研究是一个寻找意义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模糊的学术过程。他们“以重复大约40年前本书第一版中发出的呼吁作为结束,呼吁走向人民——呼吁社会中的学生回归日常生活,贡献新的见解和理解”(第337页)。

在阅读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时,人们可能会想到这种“指南和资源”的替代方法;将各种传统的定性研究概念化的不同重点;和可能的替代术语。然而,人们可能很难判断是否合适。已故的斯蒂文·泰勒和他的合著者在引入“定性研究作为现象学理解的方法”(第335页)方面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正如作者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新手质性研究人员描绘将来的道路时所总结的那样:任何一本书都只能带你走这么远,主要取决于你如何继续下去(第335页)。

在第二本书中,梅里亚姆和蒂斯德尔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从第一版专注于质性案例研究转向了第四版。一般来说,这本书接近泰勒和他的同事的书,也被认为是“用新手和有经验的研究人员都可以理解的简单叙述来解释质性研究”(第九页)。与前一本书类似,它的三个部分解决了基本概念和研究设计的问题;收集数据(主要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获得);以及分析定性数据和研究报告。尽管作者们关心他们叙述的容易性和可读性,提供实用的指南,他们也努力避免简单的定性研究“菜谱”(第十页)。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梅里亚姆和蒂斯德尔也承认“在质性研究这一方面的讨论中,作者之间几乎没有一致性”(第8页) ——第一章讨论质性研究的哲学和认识论基础,他们称为解释性的、建构主义的或自然主义的。

接下来的两章致力于六个常见的研究框架,作者称之为“常见的质性研究设计”(基本定性设计、现象学、民族志、扎根理论、叙事研究和定性案例研究)和四个定性传统的扩展(混合方法、行动研究、批判性研究和基于艺术的研究)。这些框架和设计将在研究实践中进一步讨论,并在另一章中举例说明。我在这些定性研究设计的讨论中发现了两个在定性方法论文献中没有被广泛注意到的特别重要的概念。第一点是,尽管定性方法的传统和术语有时令人困惑,它们在不同的地理和时间背景下演变,作者提出,质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在本质上可以看作一种原型基本设计:“总而言之,所有的质性研究感兴趣的都是如何构建意义,人们如何理解他们的生活和世界。质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揭示和解释这些意义。(第25页)第二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将所谓的混合方法研究视为“扩展的定性范式”,而不是某些人声称的第三种范式(例如,Feilzer,2010;Teddlie和Tashakkori,2009),尽管这种扩展的性质和将混合方法纳入定性方法的理由仍未得到解答。

第二部分的三章专门讨论收集定性数据的问题。有趣的是,与这篇评论文章中探讨的第一本书一样,这本书也将访谈和观察作为质性研究中主要的数据收集程序。然而,一个单独的章节考虑了定性数据的其他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文档(公共记录、个人文档、流行文化文档和视觉文档)以及物理材料和物品,包括研究人员生成的文档和物品。在阐述不同的访谈类型、观察和文档时,讨论了在线数据收集问题。作者承认,将独立的数据分析章节放在数据收集章节之后“有点误导,因为收集和分析在质性研究中应该是同步过程”(第195页),之后介绍“更艰巨的数据分析任务”(第201页),然后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是质性研究的报告问题。

像几乎任何其他关于质性研究方法的书一样,当谈到数据收集和分析时,不同设计和方法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尽管介绍了本书前面的研究设计类型,但实际采用的数据分析直言不讳地描述为“基本的归纳和比较分析策略,适用于大多数解释性质性研究中的数据分析”(第226页)。在本书最后一部分的一章中,还讨论了对可信度的关注,包括概念的问题化、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可信度和研究伦理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在撰写质性研究的最后一章之后,为了补充本书中给出的说明性例子和书中展示的框架,基于一位作者的研究,提供了一份质性研究报告方法的样本。

很明显,已故的泰勒和他的合著者,以及梅里亚姆和蒂斯德尔的著作,满足了读者对质性研究的方法、设计和资源的“介绍”和“指南”的期望。正如前一本书雄辩地指出的那样,质性研究应该被视为“一种只能通过经验来学习和欣赏的技能”。这需要必须在现实世界中培养和发展技巧和投入。(第335页)然而,这样优秀的书确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方法和过程问题,这些问题是建立构思和进行质性研究的坚实基础。此外,这些书可以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质性研究方法论的教科书的有力典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