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地考察,揭露企业骗局,成功防范信贷风险!

出品 | 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 | 张涛
近日、客户王某来到W支行想要申请一笔经营贷款,信贷经理受理客户的贷款申请后,坚持上门亲访借款人经营企业,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识破了该借款人与经营贷款所指企业研究毫无任何关联关系,严格控制了该笔贷款的源头性风险,有效防范骗贷案件的发生。
案例回顾
客户王某于2019年6月在W支行办理了一笔经营贷款,贷款金额为100万元,借款期限3年。在借款期间,该笔贷款无任何逾期和不良记录。2020年6月该笔贷款正常。近日,该客户再次前来审请经营贷款150万元,同时出具企业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等材料。信贷经理初审后,认为贷款申请资料相符,但是信贷经理的强烈职业责任心认为该笔贷款须实地求证经营企业的借款用途。当信贷经理提出上门拜访时,对方推辞表示企业处于郊区,交通不便。于是,信贷经理决定在不通知借款人的情况下进行突击实地调查,辗转周折找到该企业后,企业负责人接待信贷经理,热情介绍各方负责人。信贷经理听完介绍之后,敏锐觉察负责人中并无借款人廖某,询问道廖某在企业负责什么业务?接待人员支吾,信贷经理进门已看清该企业悬挂于墙的营业执照与借款人提供的营业执照的法人代表并不一致,立即向接待人员言明欺骗贷款的利弊,对方如实告知。原来借款人刚将该企业出卖给他人,营业执照才从工商局办完变更手续,借款人想利用工商企业征信暂未更新的时间段骗取银行贷款,并交待企业接手人配合他应付银行调查,没想到被信贷经理一举识破。
案例启示
(一)严格审查借款人主体资格。
全面客观了解经营实体个人经营贷款是针对企业经营者用于企业经营发放的主要以房产为抵押的个人贷款。因此,区别于其他个贷品种的显著特点是借款人为企业的经营者,贷款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经营。借款申请人虚假主体资格势必引发潜在贷款风险。本案例中,该客户在上一笔经营贷款的资质中表现为优良,为本笔新申请业务带来了极大的迷惑性。该行信贷经理严格坚持我行经营贷款审查制度,尽职尽责,不留空隙,从而发现客户蓄意隐瞒真相,提供了不与事实相符的贷款申请资料。
(二)严格坚持上门调查。
贷前调查做得再细致、到位,也一定要到现场进行核实。在个人经营贷款的贷前调查中,实地走访最能了解真实情况,将贷前调查工作做到实处,从本案例来看,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有问题,实地调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信贷经理受理客户申请资料后,信贷经理通过我行系统工具进行个人征信和工商企业信息等查询,表面初审显示正常。但信贷经理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真想。真相就是借款人正是利用工商企业征信暂未更新的时间段来骗取银行贷款。事实跃然而现。
(三)严格保持高度职业敏感性,明察秋毫。
信贷经理接触形形色色的各种客户,职业敏感性较为重要。在与客户接触时应察言观色,许多微小细节不容忽视。本案例中,对方热情向信贷经理介绍在场企业负责人、经营情况等,细心的信贷经理从中觉察出借款人与该企业无关联,立即中明虚假贷款给对方带来的责任,在事实面前,成功将一笔贷款风险堵截于外,也为今后经营贷款的受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四)正确处理风险与营销的关系。
保持警惕业务资源是个人贷款发展的基础,防范风险却是个人贷款发展的根本。时刻紧绷风险防范这根弦、将风险防范始终贯穿日常工作,促进资产业务健康发展。本案例中,该客户虽为该行存量优质客户,在上一笔贷款业务中,无任何逾期和不良记录,所办贷款业务完全符合我行经营贷款条件。按照惯例,本笔贷款业务申请后,审核资料将会放松。正因该行信贷经理强烈的风险意识,坚持原则细心调查,发现问题,拒绝了虚假贷款申请,将潜在风险堵截于门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