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医之门第31篇:《伤寒杂病论》成书及艰难流传史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授权。
后三期发文预告:六经辨证与太阳系统、太阳病简介、太阳病纲要1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发散文系列,周四发”健康娣送“系列(谭亚娣授权文章)。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一个战争连年,天灾不断的社会,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大的自然灾害就有二十二起之多,例如旱灾、水灾、海水倒灌、河堤决口、地震、台风、蝗虫、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了生产力被破坏,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身体的抵抗力降低,继而引发大量的、长期的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从战争的角度来讲,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战争连年不断,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话,“大兵之后,必有大疫”,战争的连绵不断和自然灾害的连续不断,导致了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在《东汉会要》记载历史大事件的这本书里说“中原大地,白骨委积,人相食啖”,“白骨委积,人相食啖”就已经是人吃人的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了,当时的百姓“不死于兵,即死于病”。
这样一个社会,传染病大面积流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里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说我的家族是很大的家族,曾经有过二百多口人,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建安纪年,就是公元196年,建安元年以来,不到十年的时间,我二百多人的家族,死了三分之二,这三分之二有十分之七的人是死于伤寒病,伤寒病就是指的外感病的总称,所以他本人作为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下决心来防治这些传染病挽救这些亲人和百姓的生命。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了《素问》、《九卷》、《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自己平脉辨证,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东汉末年,纸张的使用还没有推广开来,《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用竹简书写完成,公元219年,张仲景去世,加上战乱和天灾,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当时,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不久,原书亡失。时光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在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这本书,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读着这本断断续续的奇书,兴奋难耐,利用太医令的身份,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22篇,记述了397条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的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
王叔和与张仲景的渊源颇深,不但为他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载。王叔和在《脉经》序里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之后,该书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受到医家推崇,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
张仲景去世800年后的宋代,是《伤寒杂病论》焕发青春的一个朝代。宋仁宗时,一个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蠹简”,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论》,这本书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是论述杂病的。后来,名医林亿、孙奇等人奉宋仁宗之命校订《伤寒论》,将之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知为仲景所著,乃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金匮要略》共计25篇。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宋代以官方的名义正式得到了校订和出版发行,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宋代校订本,除重复的药方外,两本书共载药方269个,使用药物214味,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这两本书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四部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占了两部。
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校勘刻印《伤寒论》的时间在宋治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065年,到现在大概是一千年的历史,在版本史上叫做宋版《伤寒论》,或者叫做治平本《伤寒论》,遗憾的是这个版本现在也遗失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是明代的赵开美在万历27年,也就是公元1599年翻刻的宋代版本。因为明代到赵开美的时候宋版《伤寒论》已经几乎找不到了,赵开美是一个刻书家,又是一个医学家,又是一个出版商,首先刻的是《注解伤寒论》,《注解伤寒论》的作者是成无己,成无己是金元时期的名医,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加了注解,叫《注解伤寒论》,然后又刻了宋英公的《伤寒类证》,《伤寒类证》是宋英公这个人研究《伤寒论》的过程中,把《伤寒论》以证候进行了归类,便于人们学习,又刻了《金匮要略》。刻完这三本书以后,赵开美又花重金在民间找到了宋版的《伤寒论》,刻完出版发行称作《翻刻宋版伤寒论》。
这四部书刻好以后取名《仲景全书》开始正式出版发行,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伤寒论》,是赵开美在万历27年,也就是公元 1599年所刻的《仲景全书》中的《翻刻宋版伤寒论》。但那个时候没有照相技术,也没有复印,赵开美是临摹着宋版《伤寒论》来刻的,每一页有多少行,每一行有多少字,都摹仿下来,赵开美是《伤寒论》流传过程中功不可没的一位医家。
《伤寒杂病论》成书近2000年的时间里,一直拥有极强大的生命力,它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并被学术界誉为讲究辨证论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书中所列药方,配伍精当,有不少已经被现代科学证实,后世医家按法施用,每能取得很好疗效。历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学者对其理论方药进行探索,留下了近千种专著、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据统计,光是为研究《伤寒杂病论》而出版的书就近2000种。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了269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我们多次提到的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白虎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证实有极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后世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名医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