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千万不要急着惩罚孩子!

进化妈:孩子犯错的时候,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努力解决问题。

作者:昱小涵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前些天小区发生了一件令人后怕的事情。

晚上八九点多,六岁的男孩付付不小心犯错后,被妈妈撵到门外,并怒斥别回家了。

没多久,等付妈消了气,打算让付付回家的时候,门外却没了他的身影。

付妈便开始疯狂发动全家人到处寻找孩子,万幸付付被找到时毫发无伤,可谓虚惊一场。

原来,被赶出家门,付付一气之下想着去村里的爷爷家。幸运的是,在小区不远的十字路口付付遇上了同村的村民,被老乡安全的送到了爷爷家里。

不论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小孩难免会犯错。

但身为父母,千万不要像付妈一样,因一时之气去惩罚孩子,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遗憾。


惩罚裹藏着伤害

惩罚看似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但实际会给孩子造成极难治愈的“后遗症”。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

哥哥因犯错被妈妈墙边罚站,妹妹心疼哥哥,便递给哥哥一团纸来安慰哥哥。

没想到平日里宠爱自己的哥哥呵斥道:“给我走啊!”并推了妹妹,弄得妹妹满脸委屈。

哥哥因犯错被惩罚的怒气就这样撒到了无辜的妹妹身上。

因为心智不成熟,孩子在被惩罚的时候,很少会这样自我反省:惩罚我是因为我做错了事,其实是爱我的,是想让我变得更好,我怎样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在受到惩罚时,不会发觉自己内心做了什么样的决定,但他们未来的行为举止就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

不久前,同事下班回家后发现马桶堵了。

一再逼问,孩子才吞吞吐吐地承认是自己不小心把整卷纸掉到了马桶里,担心被父母发现后责罚,心急之下打算冲掉,没想到反而把马桶堵住了。

在《正面管教》书中,作者指出惩罚会导致这4个后果:

①愤恨——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②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是我会扳回来的。

③反叛——我偏要对着干,证明我不是必须要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④退缩——偷偷摸摸。下次绝不能被抓到。

父母们滥用惩罚手段,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很少去认同惩罚的背后全是对孩子的伤害。


惩罚透露着无奈

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大多是急着帮孩子改正错误,或是恨铁不成钢,常常条件反射地去责罚孩子,而不是单纯地借机惩罚。

惩罚像是植入大脑的程序,想改掉却不得不遵循指示。父母陷入“惩罚旋涡”是这3种思想作祟。

1、认为犯了错就得惩罚,不惩罚就是对其错误行为的默许

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很常见:

调皮的小男孩在犯错后,被爸爸满屋子追着打,可是又追不上,妈妈喊道:“别再追孩子了。孩子会改掉这个错误的。”

爸爸怒回:“不打他他以后还会再犯,打了才会改。”

这位爸爸就跟很多父母一样,把惩罚当做金科玉律,认为惩罚就是在解决问题,渐渐形成“你一犯错我就罚”的单向应激反应。

2、罚了没改,是因为罚的不够重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惩罚了犯错的孩子后,屡教不改不是方法不对,而是惩罚力度不够狠。于是在惩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零几年正是网吧盛行的时候。邻居家十三四岁的妹妹常常在网吧通宵,白天逃课在家睡觉。

那段时间,她爸在各个网吧里找到她,带回家就是一顿狂揍。

每次都是妹妹哭喊着:“我再也不敢了。”她爸把她锁到屋里,可伤疤还没好,也没忘了疼,一溜烟就跑网吧了。

她爸打的越来越狠,哪怕是吊起来打,也于事无补。

惩罚不是方法,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3、想要立竿见影,无法延迟满足感

《少有人走的路》中这样写道:很多孩子经常受到严厉的责罚。即便小有过错吧,父母也会怒不可遏。

辱骂,威胁,恐吓,掌掴,脚踢,鞭打,拳击,可谓花样翻新。这种父母是无法延迟满足感的父母。

因为他们希望立竿见影,而惩罚满足了他们这种期待。他们也就不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面对孩子的错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措施,凸显着疼爱

有人说,“爱是具体的实际行动,而不是感觉和想法”。

孩子犯错的时候,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努力解决问题。

第一:接纳孩子

妈妈不会因为你犯了错而不爱你,不要担心害怕,无论什么时候,妈妈都是爱你的。

第二:理解孩子

你犯了错,一定感到害怕会面对什么样的后果。妈妈理解你这种感受,因为妈妈小时候也犯过错误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妈妈并不赞同你的行为。

第三:和孩子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不是让孩子为过失行为付出代价,而是帮助孩子怎样在将来做的更好。

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提出了关于解决问题的四个要点:

①相关,必须与行为相关。

②尊重,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者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

③合理,不能借题发挥,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都是合理的。

④有帮助,能切实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不要说“你看看你都干了什么!”这样指责的话语,而是直截了当的告诉孩子“我看见你弄了一地的饭,你想想应该怎么解决?”孩子会自己拿上纸把饭粒捏起来扔进垃圾桶。

这就是在教会孩子生活技能。当你用严厉的语言告诉孩子具体方法的时候,孩子一般不会去做,只有他自己想出来的,他才会去坚决执行。

当我们真心实意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愿意和我一起忍受痛苦解决问题,那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

他就会更勇于面对挫折,承担责任。

愿我们都能在孩子犯错后,送给孩子这份最好的礼物。

(0)

相关推荐